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的故事

云南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的故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怕火山的传说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一直等到黄昏,山上刮起了一阵大风,两头独角牛顺风奔到山脚,开始了激烈的搏斗。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地区。在元阳县观音山树林里,一片岩石上有块突出呈妇人乳头状的石块,石块尖端处长年“滴嗒”落水,被称为“滴奶石”。她的美名像一阵风传遍了红河两岸,传到了魔怪黑沙的耳朵里。它让野蜂、野兔去说媒没成功,便想动用武力抢走白龙姑娘。严家生有一男一女。

云南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的故事

火山的传说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腊县哈尼族地区。在勐腊县有一座山,名叫怕火山。相传,山顶上有两头独角牛,经常到山脚下打架。每当这两头独角牛打架时,老虎就出来吃人,五谷就歉收,百姓就要遭饥荒。有一天,从远处来了一个胆识过人、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名叫告烙,老百姓就纷纷向他求救。告烙得知独角牛下山打架的时间,就提着斧子背上长刀埋伏在山脚。一直等到黄昏,山上刮起了一阵大风,两头独角牛顺风奔到山脚,开始了激烈的搏斗。正当独角牛斗得难解难分时,告烙突然冲出去,一斧砍掉了其中的一头牛的角,还来不及再砍,两头牛却不见了。告烙又杀死了吃人的老虎。从此,这里的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康查讲述,查烟记录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446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双乳尖山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等地的哈尼族地区。双乳尖山位于墨江县城西南,为他郎(墨江)八景之一。传说,哈尼族碧约人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夫妻俩来到阁底也底矢底老家寨外山脚盖了间茅草房,过着勤劳耕耘、弹唱跳歌的幸福生活。不久,被山官执摩发觉,便派一大群官差抢虏扎斯扎依。洛奇洛耶奋起反抗,狗腿子尼罕便将草房点燃,欲将她俩活活烧死。只听“轰隆”一声,洛奇洛耶抱着扎斯扎依飞出草房,直飞布固江畔。洛奇洛耶根据仙人的指点,要挑金童玉女山来堵住他郎河水,淹死山官执摩,被山官识破了。扎斯扎依被山官抢去,威逼成亲。此时刮来了一阵狂风,托着扎斯扎依飘入长空,飞到洛奇洛耶挑来的金童玉女山,溶化于两山上,长成双乳形的尖山。佚名讲述,李广学等搜集整理。收入《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32开,12页,9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蓝明红)

滴奶石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地区。在元阳县观音树林里,一片岩石上有块突出呈妇人乳头状的石块,石块尖端处长年“滴嗒”落水,被称为“滴奶石”。据当地的哈尼族老人说,这块石头滴落的水是“奶”,谁喝过滴奶石的水,谁家的娃娃就能健康成长。相传,哀牢山有一年特别干旱,到了五月还不降雨,田里禾苗枯焦,山里树叶枯黄,观音山下的哈尼村浮肿病流行,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亡。倮玛村有个叫乃本的哈尼族妇女,身材粗壮,心地善良。不论谁家有事,她都主动帮忙,从不奢望别人给她报酬,干完活拍拍手就回家去了。时逢浮肿病流行,娃儿断奶,她就想解除人们的痛苦。一天晚上哀牢山女神科氏和科远来到她家说:“乃本,你想救没有奶的孩子,只有到山里变为滴奶石,才能救小生命。”说完,两个女神便飘然而去。于是乃本就对村里的姐妹说:谁家的娃娃没有奶吃,就到观音山滴奶石下取。她趁月光明亮的夜晚,悄悄爬上观音山,纵身跳下山崖,跌落在石丛中,变成滴奶石。人们奔走相告,拿着竹筒接回滴奶石滴下的水喂娃娃。从此,哈尼族妇女生了小孩,都要让婴儿先喝一口甘甜的山泉水,再将剩余的倒进木盆洗洗脚;接着母亲才给婴儿喂奶。佚名讲述,艾扎搜集整理。收入《绮丽的山花》,32开,2页,1 100字,元阳县民委1996年编印。(卢朝贵)

流沙河和南傲河的传说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哈尼族先民掌握了开田技术,但因没有水无法耕种,头人就派人去找水源。找了不知多少日才发现一个深水潭。水潭里好像有动物在游动。人们丢进一个南瓜,水中就出现了一条大龙和两条小龙;人们又丢进猪头,再找来一头牛丢进去,并根据龙王的请求解开它身上的铁钩,龙王便派出一公一母两条龙化成两条大河。公龙是今天的南傲河,水势汹涌;母龙是流沙河,大部分地段水势缓慢。佚名讲述,劳三搜集整理。哈尼文汉文对照版收入《知识宫》(2),32开,2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杨羊就)

云海的传说哈尼族山川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相传,红河岸边住着一位美丽的龙女,她的黑发像轻纱一样垂在肩上,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牙齿珍珠一样闪光,浑身上下像玉石一样光亮,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白龙姑娘。她的美名像一阵风传遍了红河两岸,传到了魔怪黑沙的耳朵里。黑沙妄想霸占白龙姑娘。它让野蜂、野兔去说媒没成功,便想动用武力抢走白龙姑娘。森林里有一只善良的布谷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白龙姑娘。白龙姑娘率领虾兵虾将,和魔怪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杀得魔怪们尸横遍野,血流满山,染红了河水。从此,一条清幽幽的河水变成了混浊的红河。为了遮住森林中魔怪们贪婪的眼睛,白龙姑娘把脖子上的纱巾抛上山坡,变成了遮住森林的云雾,把衣裙挂在山梁上,变成了盖住山梁的云海。李勒沙讲述,赵官禄搜集整理。收入《哈尼族神话传说集成》,32开,3页,1 320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阿罗

彩虹是怎样来的哈尼族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有个美貌如花的姑娘,哥哥嫂嫂十分疼爱她,数不清的小伙子来求亲,哥嫂都不同意。姑娘压抑不住感情,便在公房门口对着明月唱幽怨的情歌。歌声感动了寨子附近的一条蟒蛇,它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来同姑娘谈情说爱,产生了难舍难分的爱情。一天夜里,嫂嫂见小姑正在跟一条蟒蛇做爱,叫了全寨人来打死蟒蛇,并抱来很多柴草要将蟒蛇烧成灰。小姑万分悲痛,纵身跳进火里紧紧抱住蟒蛇郎,烟雾里顿时升起一股五彩缤纷的彩虹。从此,人们说彩虹是忠贞不移的爱情的象征。毛里仰讲述,毛佑全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2页,1 0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2年编印。(黄秋霞)

彩虹的传说哈尼族风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尼人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尼山上有户姓严的富裕人家,在当地口碑较好,深受左村右寨人的爱戴。严家生有一男一女。妹妹喜欢吃观音土,常对人说,谁吃了她挖来的观音土就会对她爱得入迷。所以她非常小心地收藏着。有一天她晾晒刚挖来的观音土,发出阵阵清香。哥哥不经意地抓吃了一把,从此以后妹妹三天三夜不吃不睡,总是闷闷不乐。一天,一阵雨过后,绚丽的彩虹一头伸进严家大门,兄妹俩拥抱着翩翩起舞,原来兄妹相恋了。严家父母为了维护家规,决定处死兄妹俩。兄妹俩希望死后泪水化细雨,两躯合一体。他们死后的第二天,细雨过后出现了彩虹,人们都说那是兄妹俩变的。从此,?尼人便有了近亲不结婚的规矩。张主讲述,劳山搜集整理。收入《哈尼族民间故事》(四),32开,2页,1 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杨羊就)

姑娘寨传说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姑娘寨原叫阿联铺(阿联寨),相传寨旁原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明亮。一天,泉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屙黑屎、黑尿的怪物,把泉水弄得臭气熏天,并时常上岸抓鸡捕牛。于是,寨里的男人们组成捕怪队,日夜守候在泉水边。谁知怪物喷出狂风黑雾,让男人们不能动弹,然后把他们全都吃掉了。阿联铺变成了男人稀少,姑娘众多的村寨。为了消灭怪物,村寨中美若天仙的那娥姑娘四处打听战胜怪物的办法,终于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只要找些毒药泡在水源上,让毒汁流入泉水中,怪物必死。那娥姑娘便挖来一背背毒草药投在泉水源头上,让毒汁流进了泉水中。不久,怪物果然销声匿迹,泉水又变得清澈明亮了。因为寨里姑娘众多,美女如云,又出了个驱怪英雄那娥,人们便把寨子更名为姑娘寨。罗戈讲述,杨胜能记录整理。收入《西双版纳风情传说趣话》,32开,2页,900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朱继英)

姑娘寨的来历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从前,在南糯山的半山腰上,有个四十九户人家的哈尼村寨叫阿联铺。阿联铺三面靠山,一面对着一个四方形的大水潭。潭水清澈见底,村民们劳动回来都喜欢在潭里洗澡擦身。后来潭里出现了一条黑龙,时常要人们交纳贡品;要是不交,它就屙出一泡泡黑尿,把水潭染黑,让人们无法生活。所以人们哪怕忍饥挨饿,也得把上好的食物献给黑龙。但黑龙还是不满足人们送来的食物,它要寨主每天送一个小孩给它吃。村民们忍无可忍,就在寨主的带领下去杀黑龙。可是,谁都没有办法接近黑龙,而小伙子却被吃了不少。阿联铺的妇女们悲痛异常,发誓要报仇。聪明机智的姑娘阿娥听阿奶说龙最怕波批,就用波批草的汁液擦在箭头上,射向黑龙,黑龙中毒而死。阿联铺的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阿娥姑娘,就把阿联铺改名为姑娘寨。车郎讲述,门图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39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阿哩寨的故事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父亲带着三个姑娘到田里栽秧,一阵狂风袭来,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家闭上眼睛,躲避风沙。当他们睁开眼睛时,只见一个巨大的石头占满了水田。父亲着急地说:谁能把巨石弄走,我的姑娘就嫁给他。龙王的公子变成一条小蛇,出现在他们跟前,表示愿意帮忙。它轻轻摇动尾巴,巨石就不翼而飞了。大姐、二姐死活不嫁,只好让叫阿哩的三妹嫁给了龙公子所变的蛇。阿哩跟随龙公子回到龙宫,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寨叫做阿哩寨。许小大讲述,许自德、赵国祥、陈玲记录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金平故事卷》,32开,2页,1 200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联1988年编印。(李期博)

穷家寨的由来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送门铺(富家寨)有个名叫甲康的财主,奸猾且贪得无厌,娶了三个老婆还不满足,还要娶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为妻。他想法把散明姑娘弄到了手,并动用全寨人马盖了一间房子关押她。他看见散明不高兴的样子,问她想要什么?为什么整天愁眉哭脸?散明答道:你已经有了三个老婆,为什么还要把我拉到你身边,你到底要她们三个还是要我?财主就把三个老婆赶回娘家。散明边做家务边打主意,仅仅半年时间就把家产全部弄清楚。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用计把财主打死,然后叫来全寨子的人,把财主家的财产分给乡亲们,让全村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于是人们把寨名改为玉沙铺(穷家寨)。干苗讲述,高和搜集整理。哈尼文汉文对照版收入《哈尼族民间故事》(五),32开,3页,1 4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杨羊就)

回音洞的传说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苏湖山的东边,有一座名叫玉受戈角的山,山顶正中有五块巨石。由于石头鲜红如血,人们称之为湿内罗戈。湿内罗戈底下有一个天然石洞,人们站在洞口旁大声呼叫,洞内就会传出清脆的回音,所以人们就称它回音洞。相传,门桑和所珠是一对恋人,但财主家的少爷看中了所珠。门桑和所珠为了躲避财主家的追赶,躲进了湿内罗戈石洞。财主家就用火烟呛他们。后来,所珠被财主家害死了,门桑孤单单地来到他和所珠共度新婚之夜的石洞口,大声呼唤妻子的名字。说来也怪,洞里竟传出了妻子的回答声。门桑冲进洞里,却见不到妻子的影子。门桑悲痛难忍,撞在洞中的大石上,鲜血染红了石头。从那以后,石洞就被称为回音洞。标农讲述,门图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4页,1 456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阿爹阿妈山的来历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绿春县等地的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哈尼山寨来了两位盐商。他们公平交易,从不缺斤少两,还常常救济孤寡老人,与哈尼人为友,深受哈尼人的喜爱。但他们却被其他盐商所忌恨。一天,两位善良的盐商从元阳喝多到绿春平河做生意,在途中被其他奸商杀害了。据说临死前,他俩曾大声呼喊“阿爹阿妈”。为了纪念这两位诚实善良的汉族朋友,当地的哈尼族就把这座长满薄竹的山叫做“阿爹阿妈山”。佚名讲述,车明追搜集整理。收入《哈尼族民间故事》(二),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杨羊就)

阿波老林的传说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天神派一位白胡子神仙下凡帮助哈尼人除妖除恶、开河造林。白胡子神仙走到章巴一带,看到这里草木不生,就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各种各样的树种及花草种,撒到最后一包种子时鸡就要叫了。等他撒完种子时,章巴寨子的鸡都叫起来了。白胡子神仙回不了天宫,就变成一棵大树哺育着千千万万棵小树茁壮成长,成了一片森林。有人看到是白胡子神仙造的林,就称它为阿波老林。李皮萨讲述,宋自华记录整理。文稿由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宋自华保存,16开,5页,1 500字。(宋自华)

南溪老林的传说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古时候,哈尼族山寨有个足智多谋、力大无穷的小伙子。他从小父母双亡,没有留下名字,人们都叫他“男”(南的谐音)。他带领山寨的小伙子们在寨边挖了一条水沟,把崖洞中的地下水引到沟中。为了感谢他,人们尊称他为“男溪”。有了水,他又带领山寨的男女老少去造林,一年又一年,造成了一大片森林。从此,他守护在森林中直到去世。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修沟造林的英雄,将森林称为“南溪老林”,将他住过的寨子叫“南溪”。艾刘兴讲述,宋自华记录整理。文稿由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宋自华保存,16开,5页,1 500字。(宋自华)

哈尼岩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在罗哪河的上游有一个叫庙乌的哈尼族寨子。寨里的头人是个善良人,他和女儿相依为命。有一天夜晚,忽然狂风大作。风停后,见一美貌妇人在村旁哭泣,好心的头人收留了她。从此,寨子里的娃娃经常失踪,女儿怀疑继母是妖怪,果真不出所料,妈妈托梦告诉女儿,继母是蝙蝠洞中的妖怪,并托一位仙道将照妖镜送给女儿。女儿用此镜现了继母的蝙蝠原形。它飞回洞中,女儿用照妖镜堵住洞口。瞬间,镜变成石门,女儿变成石人站在岩洞上。后人称此岩为哈尼岩。普长文讲述,保荣辉记录整理。收入《玉溪故事集成》,32开,4页,2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黄秋霞)(www.xing528.com)

欧仆其宗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地区。元阳县胜村乡全福庄和新街镇箐口村是两个紧紧相连的哈尼族大寨。这里树林茂密,山箐幽深,成千上万亩梯田在漫漫云海掩映下展现出十分壮阔的景象,是红河哈尼梯田的代表之一。据说,过去这里一片荒凉,山上没有老林,箐里没有溪水。一位天神从这里走过,看见宽敞的山地荒废着,觉得实在可惜,就丢下两个葫芦。从此,山上长出茂密的森林,箐里有了流不尽的清泉,山坡上四季鲜花开放。哈尼人就在这里开出成片的梯田,建起来了两个寨子,成为著名的哈尼山乡。这就是现在的全福庄和箐口村,它们的哈尼名称分别是“欧仆”和“其宗”,即“天神的葫芦”和“一对神葫芦”。卢朝贵讲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3页,1 200字。(史军超)

驿马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易门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古代有位老人有一匹又瘦又难看的小马,老人扔也不是养也不是,很为难。有家母子俩用一头小猪和老人换了小马。后来,小猪长成了大猪了,小马还是没有变化,而且还有很多马屎粘在身上。母子俩把小马拉到大河里洗。谁知一洗,马全身变得亮闪闪的,像一匹玉石做的骏马。因此,人们就把母子俩住的山寨叫“玉马坡”。这个村寨很闭塞,周围都是高山,但是儿子骑上这匹马,眨眼工夫就可跑到昆明又返回来。它一跑,就跑出许多路来,易门一下子变成交通发达的地方,玉马坡也变成了繁华热闹的地方。后来,人们才把玉马坡改为驿马坡。张保信讲述,尹克富、陈金凯整理。收入《哈尼族神话传说集成》,32开,3页,1 660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史军超)

“四十八两山”的由来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县、绿春县等地的哈尼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元朝时,有个十三四岁的哈尼族豪尼人娃娃,从寨里赶着牛群到山梁子放。当红彤彤的太阳出来,风把薄雾吹散开的时候,牛吃嫩草的地方发出一道道金光。娃娃走近一看,原来发光的是一块奇怪的石头。这块石头与其他石头不一样,他便好奇地抬回家玩耍。有个走南闯北、眼界开阔的老人见了,惊喜地捧起来说:“这是金子。”老人拿回家一过秤,这金子足足四十八两。从此,人们将发现四十八两金子的这座山称为四十八两山。佚名讲述,蓝明红记录翻译。载《阿墨江》1998年第2期,16开,2页,860字。(蓝明红)

绿蓬渡的传说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传说,绿蓬渡是哈尼人南渡红河的第一个渡口。哈尼大队人马在戚姒然密的带领下渡过波涛汹涌的红河,在这里建了第一个村寨。渡江时,因江中有凶猛的席子鱼吞食人马,哈尼英雄与席子鱼展开搏斗,杀死了席子鱼,使后来过江的人平安无事。为了纪念哈尼英雄,后人在江边盖了一座庙,供奉着身披金甲、骑着骏马与席子鱼搏斗的哈尼英雄的神像。绿蓬渡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哈尼人在这里开出大片良田,在山上造起神林,把它建设成一个美丽富饶的家园。但是由于哈尼人不习惯河坝炎热的气候,就把绿蓬渡送给阿撮人(傣族),自己却搬到气候温和凉爽的高山。阿撮人为了感谢哈尼人的恩惠,每到六月年(哈尼族节日)时,要按哈尼人的规矩杀一头白牛和一头黑牛,供奉哈尼祖先,并且用哈尼话念诵一段颂扬哈尼人丰功伟绩的祭词。为此,红河地区的傣族和哈尼族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罗国良讲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4页,2 000字。(史军超)

马脚田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碧溪附近有一片田,田里的庄稼总被牛吃。种田人家怀疑是补岗寨子的人缺德,夜间偷放牛马出去吃的,很气愤。可是无法捉到赃。一天深夜,有一个人见一匹雪亮的大白马正低头吃庄稼,便想去逮住它,但他刚要靠近马,只听“扑噜”一声马就消失了。第二天夜晚发动全寨人围擒也同样消失得无踪影。人们无奈,只好请来一位高明的“仙师”帮忙,才捉住了白马,用铁链拴在寨子边。第三天深夜,寨子上空雷声阵阵,一阵狂风暴雨,白马惊天动地嘶鸣后挣断了铁链,变成一股白烟冲上天,消失在天际。从此,田坝里再无牲口糟蹋庄稼。被白马踩过的田里的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脚印。人们就把这片田称作“马脚田”。范老四讲述,李小昌记录整理。载《阿墨江》2000年第1期,32开,10页,3 000字。(杨家冠)

姑娘湖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远古的时候,在红河、墨江和元江三县的交界处有个神秘的龙潭,每天早上晨雾刚退去的时候就能看到一只大白狗似的动物在潭里走动。一天,有个哈尼族姑娘在龙潭边放牛,看见龙潭里开放着一朵美丽的鲜花。她想摘回去送给妹妹,就走进龙潭,结果她被拉进水里就不见了。据说,她是被老龙拉去了。从此那像白狗的动物也没再出现。后来人们把这个龙潭叫做姑娘湖。佚名讲述,黄俊勇搜集翻译。哈尼文汉文对照版收入《知识宫》(二),32开,1页,5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杨羊就)

车垤洛戈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泽登河中突然飞来一块妖怪变的巨石,堵住河道,水位上涨淹没了居住在河两岸的梭比人的庄稼,人们都搬到高山上去住,只有坚强的两兄弟留下来凿石除妖。这两兄弟一个叫车垤,一个叫洛戈。他俩带领家人凿石不休,可前天凿开的碎石,第二天又恢复成原样。但他们没有泄气,仍坚持凿石,因而感动了神仙。在神仙的帮助下兄弟俩除掉了石妖。后人为了缅怀立志除石妖疏河道的两兄弟,把河岸的两个村子分别叫做车垤、洛戈。王文清讲述,李珠明记录。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3页,1 2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黄秋霞)

马鹿村的由来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两头花斑大马鹿,是一对夫妻,被猎人追至一条小河边,一头在河左面,一头在河右面,瞬间变成两头石马鹿。人们感到神奇,将它们当神祭献。哈尼人的质朴、虔诚深深地感动了马鹿石,它们把福气赐给哈尼人,使当地的哈尼山寨年年五谷丰收、人畜安康。后来,马鹿夫妻俩吵架,母石鹿随洪水漂到接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一个村子边,人们将这个村子叫做石头寨;在小河左边的公石鹿,当地人称它为马鹿石,附近的马鹿村因马鹿石而得名。周德顺讲述,李明荣记录整理。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二辑,32开,2页,1 000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2年编印。(黄秋霞)

格朗和的由来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勐海县的格朗和以前叫南互。那时,整个南互地区只有几十户人家。在阿散的带领下,人们开山种田。可不知为什么,他们种下的旱谷常常被大雨冲走,栽下水稻后半月不下雨,结果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一天,阿散夫妇烤好山药,煮好蕨菜汤,围坐在一张破竹桌上正要吃饭,突然竹门“吱”的一声开了。门口站着一位衣裳褴褛、面黄肌瘦、拄着手杖的跛脚老爷爷,正眼睁睁地望着竹桌上的山药流口水。“老爷爷,请到屋里坐吧。”阿散夫妇俩一边递茶水一边请他吃饭。老爷爷吃完了东西,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烟盒说:“我空手而来,却把你家的东西全吃了,真过意不去。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就收下它作个纪念吧。”说完便朝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拐一拐地走了。说来也怪,从那时开始,南互寨再也没遭受过自然灾害了。人们都说,阿散夫妇接待的是化了装的神仙老爷爷,他留下来的烟盒给南互寨带来了福气。后来就把南互改成了格朗和(意即福气大)。佚名讲述,门图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610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苏湖的来历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勐海县城东十七公里处,有个名叫苏湖的哈尼村寨。苏湖是傣语山鹰的变音。据说,很久以前,这一带是一片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后来有九户哈尼人家南迁来到这里,建寨后一时还没寨名。一天,寨里有个小伙子到山脚下的坝子去赶集。途中,他捉到了一只小山鹰,但不知道这是什么鸟,便向一群过路的傣家人讨教。傣家人告诉他这种鸟叫苏湖。小伙子回到寨子后,把傣家人说的山鹰的名字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都觉得这名字新鲜、好听,便干脆把鸟名当做了寨名沿袭了下来。克边讲述,门图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234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曼海寨的来历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曼海那里没有寨子,没有人家,是一大片荒地。一个哈尼族汉子和一个傣族汉子上山打猎,发现了这个地方,就不约而同地到那里去开荒种地。有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大风卷走了傣族汉子的窝棚,哈尼族汉子的窝棚也受到了威胁。就在这时,哈尼族汉子把傣族汉子拉进了自己的窝棚,两人各抱住一根柱子,把窝棚保存了下来。从那以后,两人就住在一个窝棚里,成了结拜兄弟,并商量建一个寨子,把各自的家人接来这里生活,同时给寨子取名叫曼海。佚名讲述,冯德安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1页,312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孔明城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孔明南征途经距通关十三公里的龙甲附近的一座山顶,极目远眺,前面横挡着一条把边江,当时正值雨季,江水暴涨,波涛汹涌,使部队受阻。孔明下令就在此地暂时安营扎寨。后来,当地人在这座山顶树了碑,取名为“孔明城”。高俊讲述,杨光记录整理。载《阿墨江》1992年第4期。32开,3页,1 500字。(杨家冠)

龙马江哈尼族地名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远古的时候,把边江下游勐野河口至李仙江没有龙马江的名称。有一天,从龙潭山下来两位寻宝的仙师徒,发现江边耸立着一座巨崖,探知里面有无价之宝龙马和金鸡,于是决定用钻子凿开巨崖取宝。正当苦战几昼夜不见效而发愁之际,小仙徒突然计上心来,决定改用柴火烧焦巨崖,然后用凉水一浇,这样巨崖就破裂开了。师徒分工,由仙徒坚守烧崖,师傅去备铁链拴龙马。当烈火烧崖三昼夜已近烧焦时,突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浇灭了烈火,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巨崖炸裂开了,只见光芒四射,从裂缝中惊飞出一只光亮的金鸡,冲向天际消失了;一匹嘶鸣的雪白龙马也跳进江去,仙师徒俩徒劳无益。后人为纪念他们,将这段江取名为“龙马江”。罗三讲述,杨光记录整理。载《阿墨江》1990年第1期,32开,5页,1 500字。(杨家冠)

卢山仙人茶哈尼族土特产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孔明南征时在雅邑营盘山扎过营,和当地的哈尼族朝夕相处,已经是情深谊长了。临别时,老百姓赠送当地普洱茶作纪念,而孔明的官兵无什么回赠品,于是发动全体官兵在卢山种植一大片茶园作永久纪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哈尼族逐步南迁,茶园因无人照料而荒芜了。可是崖头上现在还留着一片古老的茶树。每年春天发嫩芽时,远近的哈尼族人习惯地去采茶叶,不同寨子的男女青年相会在一起,有趣地对唱山歌嬉闹。采回的茶叶加工后味道清香独特,人们赞不绝口,称它为“卢山仙人茶”。王培讲述,杨光记录整理。载《思茅文艺》1993年第1期,32开,9页,2 700字。(杨家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