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哈尼族口传神话起源故事

云南哈尼族口传神话起源故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哈尼人、汉人、彝人三兄弟到一个名叫阿定阿模的人那里学习文字。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630字,建水县文化局、民委1989年编印。头人安排好男女老幼、猪鸡牛羊,只有祖传的字书没有办法安置。(史军超)葬礼祭词的由来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他收了四个徒弟,分别叫嗯魂、罗沙、沙打、列活。

云南哈尼族口传神话起源故事

哈尼族为什么没有文字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绿春县等地的哈尼族地区。内容是:原先哈尼族和汉族彝族一样有自己的文字。一次哈尼人、汉人、彝人三兄弟到一个名叫阿定阿模的人那里学习文字。路上经过一条河,因下雨河水涨了起来,汉人和彝人把课本咬在嘴上用手划着水游到河岸,书没有弄湿;哈尼人最后过河,因心里着急不知该怎么办,就问对岸的汉人和彝人。因听不清汉人和彝人说什么,便撕下一页给他俩看,他俩点点头,哈尼人就把书一页页地撕下来吞进肚里游过河来。从此,哈尼族读书学习没有书只有用心记了,哈尼族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文字。佚名讲述,高福亮搜集整理。哈尼文汉文对照版收入《哈尼族民间故事》(五),32开,2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杨羊就)

尼为什么没文字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很久以前,汉族、傣族和?尼人(哈尼族支系)住在三个寨子里。那时大家都没有文字,都用豆子记数,用木刻记事。后来大家一起去找文字。找到以后,汉人用心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傣族用贝叶把它记下,而?尼人就记在带去的牛皮上。有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大河边,河上没有桥,也没有竹筏。三个人只好脱衣服涉水过河。没想到河水越来越深,把三个人的衣服和带着的东西全都淹湿了。?尼人记着文字的那张牛皮,被水泡得软软的、滑滑的,上面的字掉的掉、落的落,?尼人只好把牛皮拿到火上烤。那牛皮烤着烤着竟然变得又脆又香,三个饥肠辘辘的人,便把它分成三份用来充饥。从此,?尼人就没有文字了。车学讲述,杨柳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936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阿博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哈尼人很早以前是有文字的,那种文字叫阿博。阿博只有夫妇两个人知道,他们把它保存在竹楼上。过了许多年,夫妇俩都老了,他们怕自己死后哈尼文字失传,就把村里的孩子喊到他们的竹楼,教孩子们识字。前来读书识字的孩子中,有一个是天仙的儿子,他的名字叫罗嘎。罗嘎学了一段时间后,十分想念自己的阿妈。一天,他一个人离开寨子找到阿妈常来洗澡的地方,躲在草丛中等待阿妈。当阿妈下凡来洗澡的时候,罗嘎要阿妈留下来陪他读书。阿妈拿一个仙葫芦给儿子,说想念她的时候,对着葫芦看就行了。罗嘎天天拿着仙葫芦看阿妈。这事被财主知道了,硬逼着罗嘎把宝葫芦卖给他。罗嘎不肯,财主就骗他说,宝葫芦是你阿妈从我家偷走的,说着动手就抢。那夫妇俩和孩子们见财主要骗罗嘎的宝葫芦,就一起动手去夺。财主带来的一大帮家丁一拥而上,把夫妇俩和孩子们推下了竹楼。就在那一刻,宝葫芦着火了,把财主和阿博一起烧为灰烬。从此,哈尼人就没有了阿博。车学讲述,杨柳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3页,988字,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陈桂芬)

三兄弟找文字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建水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很古的时候,汉族、彝族和哈尼族是一家三兄弟,天天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日子过得非常和睦美满。有一天大哥说:“二弟、三弟,现在我们吃的用的都有了,就差记东西的文字还没有,你们想想看哪里找得到文字。”三兄弟商量了以后,决定到天神那里讨文字。三兄弟漂洋过海,渡江跨河,翻山越岭,来到天地相接的地方上了天,找到天神说明来意。天神给他们每人一本书,三本书文字各不相同,并交代书要好好保管,遗失了就不会再有了。三兄弟高兴地拿着书返回人间,路上遇一条大河。大哥、二哥带着书先过了河,可老三不知道书该放哪才安全,就问河对岸的大哥、二哥。因听不见说话声,大哥打手势指了指胸部。老三以为叫他把书吃进肚子里,就把一本全吃进去了。这样,哈尼族再也没有了文字。曹福冲讲述,李广田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建水故事卷》,32开,2页,630字,建水县文化局、民委1989年编印。(李期博)(www.xing528.com)

贝玛吃字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地的哈尼族地区。内容是:哈尼族没有文字,传说是在迁徙过程中丢失了。头人率领着大队哈尼人迁徙,来到诺马阿美河边,准备过河。这时正是雨水最多的七月,河水猛涨,波浪如山。头人安排好男女老幼、猪鸡牛羊,只有祖传的字书没有办法安置。贝玛自告奋勇说他能把字书带过河,头人就答应了。贝玛下到河里,这一消息传到河神那里,他知道这是一件宝贝,马上派波浪神去抢书。第一个波浪神去了,但是任他跳得再高,贝玛都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口,怎么也抢不走。第二个波浪神跳得更高,但是贝玛把字书扛在肩头上,也抢不走。第三个波浪神力气最大,他向贝玛扑去,贝玛吓坏了,急忙问头人怎么办?头人大声说:“你不会用嘴咬住字书,用两只手和波浪神打架?”贝玛连忙用嘴咬住字书,和波浪神打起来。但是他打不过波浪神,眼看波浪神就要抢走字书了,贝玛急忙“咕噜”一声把字书咽进肚子里。波浪神急了,把他按倒在水里,灌了他一肚子水,要他吐出字书来,贝玛不肯,时间一长字书被水泡发,在他肚子里化掉了。从此,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了。但是,贝玛的知识变得格外多,记性也格外好,天上地下的千百样事情他都知道。后来,一代代的贝玛通过自己的嘴巴把字书记载的知识传授给后人,使他们也变得聪明起来。朱小和讲述,史军超搜集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7页,2 000字。(史军超)

葬礼祭词的由来哈尼族文化起源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地区。讲述的是:很古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得么斯匹(有的叫帝孟石批)。他瘦得皮包骨头,不闻世事,不食人间烟火。他的灵魂可以离体,到阴间或人间索取食物来维持生命。他一生什么都不干,一心创造摩匹的祭词。他收了四个徒弟,分别叫嗯魂、罗沙、沙打、列活。他成天躺在床上向徒弟传授祭词。得么斯匹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交代女儿们说:我死了以后,在鼻孔里钻出马福草根、嘴巴沾满苍蝇之前不要安葬。不久,得么斯匹睡死在床上。徒弟们一起商量,由大师兄嗯魂安排丧礼程序,并负责主持念诵祭词,二徒弟罗沙充当孝子,三徒弟沙打做外家,四徒弟则充当师傅姐妹的人,圆满地安葬了师傅。此后,得么斯匹长达数万行的祭词一代传一代沿袭至今。朵苗讲述,龙正发、郭级收集整理。收入《金平哈尼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李期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