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风年俗璀璨,乡情乡音动人。陕北榆林过大年,每年都在悠扬唢呐、喧天锣鼓中沸腾。
沸腾的第一站,常在古老的名州——绥德。2017年、2018年“陕北榆林过大年”启动仪式都在绥德郭家沟举行。
坐落在黄土高原的大山大川中,曲径蜿蜒,向阳迎春,小山村郭家沟到处一片红彤彤、喜洋洋的景象。村庄旁的小河边,孩童们滑冰、踢毽子、打沙包……童年的乡村记忆让远道而来的诸多游客感动不已。
过大年了!浓情年风中满满是乡情,古老的窑洞、淳朴的乡情,郭家沟最典型的陕北古村落常年吸引四海宾朋,吸引了《平凡的世界》等诸多影视剧曾在这里取景。想了解陕北的美,了解榆林丰厚的民间文化元素,此时信步这个黄土高原小山村触目皆是。各家院落中,老婆婆、俏婆姨、俊女子拿出剪纸、刺绣等看家本领,把对来年的祈愿、祝福都剪在纸上、绣入绣品。
腊月二十三,过大年最重要的送灶神仪式开始了。灶神在榆林,常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灶马爷”,这一天,每家每户吃饭的灶台就是“灶马爷”的神位,他享受着人间烟火,也护佑着百姓平安。每年腊月二十三,按照民间习俗,“灶马爷”要到天庭开会,汇报一年的民情也呈上百姓的祈愿,所以老百姓要为他举办极为隆重的“送行”仪式。在香烟袅袅、鞭炮声声中为他穿上新装,奉上美食,送他“上天言好事”。“灶马爷”和他的夫人此时嘴上要抹上蜜糖,腰上要系上“新裙”,威风凛凛奔赴天庭。在活动现场,千人送灶神、供奉大型“枣山山”等颇有仪式感的活动勾起许多游客的回忆,一边观看一边给身边的年轻人讲解。
在榆林,“送灶神”的美食是擀杂面,因此,腊月二十三的杂面对制作者的手工要求非常高,大姑娘、小媳妇都有一手擀杂面的绝活儿。在启动仪式上,一场精彩的擀杂面大赛正在举行,百名陕北婆姨现场擀杂面,擀面杖和案板相碰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一块块滚圆的面团儿在陕北婆姨灵巧的手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薄如纸张的面皮,一刀刀切下去,宽窄一致的杂面一把一把地展现在游客的面前,活动不仅让人大饱眼福,杂面烹饪后又能让人大饱口福,擀杂面大赛让许多游客啧啧称奇。
名州春潮 安静摄(www.xing528.com)
在启动仪式现场,农家小院中的民俗展演,手工艺及特色小吃现场制作、展示、销售,村广场举办百人同吃小院杂面、饸饹等也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为之动容。
沉浸在郭家沟乡情浓郁氛围中的人们,意犹未尽。绥德的年,才开始了。
名州绥德,在古老的陕北是商贸重地,又在无定河与大理河的交汇处,城傍山居,石上筑城,是史上鼎鼎有名的旱码头,是今天美轮美奂的石雕艺术世界。走进绥德,清代绥德知州江之松所书的“天下名州”四个巨幅大字,字长一丈五尺、宽一丈,气势恢宏地刻在西门外的石壁上。
米脂婆姨绥德汉,在全国都叫得响当当。绥德米脂,是陕北文化的发源中心地带,当年,大秦统一全国,太子扶苏就率名将蒙恬驻扎此地,修筑秦直道。绥德在北朝建州,此后,或郡,或县,从未废止,一直是军事或文化前沿。进入21世纪以来,绥德被文化部相继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唢呐之乡”“民歌之乡”“石雕之乡”和“剪纸之乡”,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文化县。
徜徉在绥德街头,行走千狮桥,桥上造型各异、憨态可掬的千头石雕小狮子让人对陕北文化的精妙不由一遍遍感叹。来到石魂广场,那对20米高的巨型狮子,风格迥异,气势磅礴,世界少见。天下第一石牌楼是绥德豪气的南大门,牌楼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上千块石料的精雕细琢呈现着绥德匠艺人精彩绝伦的雕刻技术。
风景一路,风情一路,不时地,会遇到一队队秧歌走上街头,队伍里汉子英气、女子飒爽,展示着最标准的陕北人风采。遇上秧歌会演更是精彩,陕北民歌悠扬,千人唢呐震撼,狮子舞得俊逸,水船飘得婉转……沉浸在陕北文化的海洋里,任谁的步子也舍不得挪开了。
今年绥德过大年又有什么样的精彩?不去走近根本无法感知,还是来体验一次民俗独特的文化行程吧,在天下名州相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