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1600多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代枭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站在这个地方,发出这样的感叹,并在此处建立自己新都——统万城。当年明月犹在,这座白城如今静静地矗立在塞北的黄沙之中,成为靖边的一个景点,是匈奴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靖边的历史古老,猃狁、白翟等少数民族在公元十六七世纪开始先后在此聚居。从春秋战国开始,这片美丽的土地,不断被征占,也不断地改换着自己的名字。宋元符二年,取绥靖边关之意定名“靖边”。大漠风光奇秀,秦明长城蜿蜒,丹霞地貌瑰丽……靖边,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旖旎壮美的画卷。
过大年,更能感受到美景中风姿独特的民俗文化带给人们一次次的惊艳。陕北大地的古老历史中写满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碰撞,靖边是这样碰撞、交融的前沿之地。因此,靖边既有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婉转嘹亮的唢呐、奔放狂野的陕北大秧歌,更有精彩的靖边跑驴、霸王鞭等独具风情的民间艺术上演。
年的脚步渐渐近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剪刀下已经露出春的消息,她们开始剪窗花、贴春联,在窗格子上把幸福吉祥祈愿。在陕北榆林,每个县、市、区都有剪纸,但细观这源于窗格子的文化,竟然风格迥异。绥德、米脂一带剪纸洗练夸张、神采奕奕,神木、府谷一带粗犷豪放、造型夸张神秘,而靖边一带的三边剪纸竟小巧玲珑、细致剔透,让人不禁感叹陕北文化的多元。
年到了,数支秧歌队迫不及待走上街头,把喜乐祥和的祝福呈上。飞舞的彩扇、旋转的花伞、幽默的跑驴、热闹的腰鼓,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彰显着民俗的独特魅力。除了秧歌巡回演出之外,精彩的春晚、璀璨的灯展、“非遗”展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活动也纷纷登场,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和靖边人一起感受陕北大年。
在靖边过年,感受最深莫过于“靖边跑驴”,这一项目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跑驴在舞台上精彩展示,也在街头诙谐传情,拟人化的“小毛驴”在陕北汉子、婆姨的“驾驭”下,或憨态可掬前行,或生气倔强翻脸,不是想把主人搞个大马趴,就是想尥蹶子狂奔,意趣盎然,让人忍俊不禁。(www.xing528.com)
统万雄风
“三边”风俗相近,霸王鞭的表演在靖边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历代屯兵戍田之地的三边,兵民参半。兵中武舞因此自然而然地流行于民间。史志记载,霸王鞭成为民间舞蹈在靖边清代时已很盛行,在民间俗称不一,“打花棍”“打莲厢”“浑身响”“金钱棍”等,每个叫法都透着喜庆和动感。在陕北民歌曲风的伴奏下,舞者翻滚击鞭,鞭杆绕身飞舞,铜钱四下作响,让人眼花缭乱。技艺高超的舞者面对过大年时的如潮观者,更是不遗余力地使出绝招,步子稳健,鞭鞭作响,步步鞭花,表演所到之处,场上总是气氛热烈。
来靖边过年,许多叫绝的美食茶饭更让人暖胃暖心,流连忘返。风干羊肉剁荞面的香味飘过来了,单是看巧手婆姨剁荞面的过程就够吸引人了,如门扇般硕大的案板,擀得又薄又光的荞面铺开,一把大切刀握在手里,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荞面剁细切好,让人垂涎欲滴,面被捞入优质风干肉做成的汤料里,入口香,回味无穷。鸡肉煎饼的香味飘过来了,三黄鸡小火炖煮入味,四周摆放着色泽艳丽的小菜,散发着淡淡荞麦芬芳的煎饼卷,让人如何不对着这样的美食垂涎。煎饼卷上鸡肉、小菜,蘸上鲜香的鸡汤,轻轻咬上一口,荞麦香、肉香此起彼伏、妙不可言。炖羊肉、排骨烩菜、麻辣羊蹄、油馍馍……各色各样的地方小吃轮番登场,让人“舌”不暇接。没有美食,怎能让人度过一个不负韶光的大年呢。
在各色文艺活动里穿行,品尝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靖边年,让人祥和欢乐,静好岁月徐徐铺陈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