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佳县放赦:陕北榆林独特的民俗活动

佳县放赦:陕北榆林独特的民俗活动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放赦是佳县白云山地区独有的一种道教年俗活动。放赦这样带有远古自然崇拜的宗教民俗活动是黄河中游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目前仅在陕北佳县的部分村庄零星存留,但在近年更为盛行、更具规模,目前以谭家坪村规模最大。近年来,佳县放赦越来越被更多人知晓,慕名前来观看放赦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逐年增多。

唢呐、锣鼓震天齐鸣,黄河水夹杂着冰凌奔涌而去。悬崖峭壁间,“各路神仙”驾着仙鹤祥云,威风凛凛,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这样的恢宏一幕描写的正是每年正月在榆林佳县举行的放赦活动。

放赦是佳县白云山地区独有的一种道教年俗活动。据当地史料记载,已有1500多年历史,不少村子都有放赦活动,每年只有正月初九或前后进行,是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认为,白云山是神山,山中有凡人看不见的神路,连接着黄河与山巅之上的各路神仙。因此,人们会将八仙等从山顶放入黄河祭奠礼拜,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从天而降

放赦用的“神仙”和他们的坐骑通常用木头精雕细刻而成,按真人真马的比例缩小,每年都要重新修固。“神仙”们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人们早早就以极为虔诚的方式,炸面花捏面供,给赦人缝新衣新帽。

放赦通常要在山上选择一处开阔地,初九那天,供奉了一年的赦人、赦马被请出来,抬上山,人们将神灵抬上山一字排开。仪式开始前,先要祭祀神灵,然后在赦绳上打醋坛来净绳。接着便是穿神,先穿四值功曹,即年、月、日、时四位神灵,年消九厄,月免三灾,日增长寿,时保平安。再穿八洞神仙,两个一组。最后是老寿星,老寿星的背上背着赦书,怀抱平安索,意在为有原罪的人类赦免罪行,祈福保平安。为了保证各位神仙(赦人)的平稳降落,要在赦人的身下绑着石块或挂有小土筐,石块和土筐的重量要视赦人的重量而定,最后挂上鞭炮、艾草。

搭绳是一件危险的工作,山上俯视即能看到黄河,山下站满了等待“降福”的村民。放赦开始,先由道士设坛祭天,念赦书。然后山上的人会把绳头放到悬崖下,下边的人将绳头拉紧,一般会选一苗粗壮的大树加以固定,这个过程会有二三十个人来把持操作,绳子是专门定做的、长达两三百丈余的绳索,绳子的松紧程度和赦人的空降速度息息相关,没有相当经验的人很难保证赦人的平安降落。崖上崖下人们分工明晰,配合默契,以旗语、鸣炮等作为信号,通力协作。(www.xing528.com)

放赦的整个活动过程如果非常顺利,能把所有神仙从山顶放到山下,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觉来年将一帆风顺。偶有不顺,大家都会感到沮丧,只能期待来年。

穿在绳上的赦人由功曹到八仙再到老寿星依次被放下,赦人们悬空而下,此时鞭炮噼里啪啦作响,艾草燃烧的青烟飘浮若云,站在山下眺望,宛见各路神仙身驾祥云翩翩而至。骑马或驾鹤的“神仙”飘落人间时,下面的人们都一拥而上,场面热闹的程度无法言表,可以说是道场祈福大会,也可以说是狂欢节。

最后一个降落的是老寿星,此时看热闹的老老少少会一哄而上,争抢老寿星怀中抱的平安索和银胡须,据说能抢到的人可以一生平安,还能长寿,也有说抢到老寿星手中的银胡子可以生小子(儿子)。

放赦这样带有远古自然崇拜的宗教民俗活动是黄河中游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目前仅在陕北佳县的部分村庄零星存留,但在近年更为盛行、更具规模,目前以谭家坪村规模最大。谭家坪是一个坐落在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西岸的古老村庄,由佳县峪口乡所辖。据《葭州志》载,谭家坪始建于隋代,迄今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谭家坪就沉浸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之中,数百村民在会首的统一组织下,扭秧歌、沿门子、设经堂、起经、巡坛、迎贡、圈村、放赦、顺星、行香、添油、上表、转九曲……

近年来,佳县放赦越来越被更多人知晓,慕名前来观看放赦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逐年增多。人们观看放赦,在“神灵”落地的过程中,感受古朴的神奇,放松心灵,体验内心从惊喜狂欢到逐渐宁静的过程,也祈愿生活在黄河岸边的白云山百姓和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万事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