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影像文化艺术:戏剧、曲艺、话剧、舞蹈、舞剧、音乐剧

广东影像文化艺术:戏剧、曲艺、话剧、舞蹈、舞剧、音乐剧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的地方戏曲主要有13个剧种,其中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为广东四大剧种,还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紫金花朝戏、粤北采茶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昌花鼓戏、粤西白戏、梅州山歌剧、怀集贵儿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曲艺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咸水歌、客家竹板歌及粤语相声等,是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蒋文端主演。

广东影像文化艺术:戏剧、曲艺、话剧、舞蹈、舞剧、音乐剧

Drama, dance, musical, puppet shadow play

广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人民勤劳智慧,经济发达。广东的文化艺术大都历史悠久,不断传承,有的则经过引进包容,探索革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广东的文化艺术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成果累累,精彩纷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广东的地方戏曲主要有13个剧种,其中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为广东四大剧种,还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紫金花朝戏、粤北采茶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昌花鼓戏、粤西白戏、梅州山歌剧怀集贵儿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粤剧由广州、佛山肇庆、中山、湛江高州等地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成为粤港澳共同拥有的首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继昆曲之后“申遗”成功的第二个中国剧种,并被评为岭南十大文化名片

这些南粤传统戏剧,扎根岭南,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等地区,有的还传播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欧洲。

广东曲艺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咸水歌、客家竹板歌及粤语相声等,是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作品题材多采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地方掌故,很接地气,人情味足。

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1929—1931年,欧阳予倩建立广东戏剧研究所,组织演出了《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是中国话剧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广东话剧底蕴深厚,在建设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在中国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最主要的是表现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中国舞剧(古典舞剧、民族舞剧和芭蕾舞剧),于20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形成,且始终注重“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

现代舞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国内著名的广东现代舞团于1992年成立,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舞专业表演团体。广州是全国两个拥有现代舞团的大都市之一。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喜悦、愤怒等情感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通过演员语言、音乐和动作演绎传达给观众。广东省民众如今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多元变化,音乐剧也在逐步发展中。

广东木偶、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地方传统戏剧,有700多年历史。木偶戏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皮影等,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方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

红线女(1924—2013,原名邝健廉),江门开平人,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山乡风云》等许多剧目以及享誉海外的《荔枝颂》,拍过90多部电影,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粤剧有“南国红豆”的美誉。清末民初之交粤剧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等,李雪芳被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间,粤剧舞台上群星璀璨,涌现出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桂名扬的五大流派及任剑辉和白雪仙等。1953年成立广州粤剧团,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涌现出红线女、龙剑笙、梅雪诗、白驹荣、曾三多、罗品超、靓少佳、文觉非、郎筠玉、罗家宝、林小群、陈笑风、谭天亮、谭玉真、孔雀屏等一批粤剧名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涌现了关国华、林锦屏、卢秋萍、倪惠英、冯刚毅、丁凡、郭凤女、陈韵红、彭炽权、曹秀琴、关青、曾慧、梁耀安等,另有剧作家李门、林榆等。

粤剧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角色行当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粤曲的唱腔音乐主要分为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十几种,其中主要为四大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及敲击乐器,也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多种西洋乐器。粤剧剧目已达一万一千多个,堪称世界戏剧之最。

粤剧大师红线女演唱《荔枝颂》(广州)
Cantonese opera master Hong Xiannu(Guangzhou)

广东粤剧院《范蠡西施》(广州)
Offering of XiShi by Fanli, played by the Guangdong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粤剧《范蠡献西施》剧情:越国吴国战争,越国战败,夫差挥舞王鞭直捣会稽山下,掳去越君勾践。文种大夫献策,范蠡苎萝访艳,一曲“愁怀历乱”诱导西施,献身为复故国山川,身在吴宫心在越,里应外合。勾践石牢养马,“忧怀国报”,忍辱图存。伯嚭受贿释勾践,夫差愚而不仁多失策。姑苏台上西施机智应对,郑旦叛国求荣受谴。越国臣民伐吴复国灭夫差!亡吴之日,范蠡依约要迎回西施,但寻遍千山万水却找不到西施,最后与西施魂梦相会于“水云乡”。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蒋文端主演。

广东粤剧院创建于1958年,由原广东粤剧团、广州市粤剧团以及珠江、永光明新世界等几个粤剧团合并组成,被誉为粤剧的最高艺术殿堂。剧院成立以来编演了400多个粤剧剧目,剧院人才荟萃,阵容鼎盛,行当齐全,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立院之本,数十年来造就了几代著名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白驹荣等众多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他们精湛的表演享誉海内外。

粤剧《山乡风云》剧情:1947年秋,华南地区的一支人民游击队奉命挺进山区。桃园堡是山区地主阶级的一个反动堡垒,土豪控制着一支上千人的反动武装,欺压百姓。游击队政委特派女连长刘琴化装进堡任教员,访贫问苦,发动了何奉父女和贫农刘三保等群众,并且把堡主刘立人的护兵黑牛争取过来。刘琴智斗联防大队队长万选之,取得刘立人和他女儿四小姐的信任,中秋拜月之夜她与游击队员抢占堡门,里应外合升起红灯,游击队主力攻入,解放了桃园堡。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主演。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自20世纪六十年代由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等粤剧前辈首演后,在国内剧坛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现代粤剧的里程碑。

广东粤剧院注重艺术人才的梯队培养,因丁凡、曹秀琴、梁耀安、吴国华、姚志强、梁淑卿、蒋文端、麦玉清、曾小敏等九位艺术家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而成为全国拥有“梅花奖”演员最多的艺术院团之一。红线女、丁凡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关国华、小神鹰、黄壮谋、梁耀安、曹秀琴等先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剧院多部剧目先后荣获中国“文华剧目奖”等国家、省多项大奖,多次代表国家、省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演出,赢得了观众的拥戴。

广东粤剧院《山乡风云》(广州)
A Storm in the countryside, played by the Guangdong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广东粤剧院《柳毅传书》(广州)
Letter-delivering by Liuyi, played by the Guangdong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粤剧《柳毅传书》剧情: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询知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乃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龙女叔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叔钱塘君作伐求配。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渔家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遂以真情相告。柳毅难辞,遂订齐眉之约,结为伉俪。

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主演。

广东粤剧院《刘金定·杀四门》(广州)
Liujinding Kills All, played by the Guangdong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粤剧《刘金定杀四门》剧情:宋朝时,赵匡胤与南唐作战,为李惠王所诱,被困寿州。赵匡胤命韩岐回朝搬其外甥高俊保前来求助。高家父子前往救援也被困。高俊保之妻刘金定思念丈夫久去不归,恐其遭遇不测,遂告别母亲亲自挂帅前往营救,力杀四门大败南唐军。该剧由莫伟英主演。

粤剧《刁蛮公主憨驸马》剧情:三关大元帅孟飞雄与公主成婚之夜被刁蛮任性的公主拒于门外,公主还强求其父皇让孟飞雄出家做和尚,后皇上、皇后、了空和尚从中调解,使这对夫妻以一团和气收场。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国家一级演员郭凤女主演。

1957年广州粤剧团成立,团长白驹荣,副团长林韵、罗品超、文觉非,下辖三个演出团:一团有罗品超、郑绮文、少昆仑等,二团有白驹荣、文觉非、谭玉真等,三团有陈小茶、白超鸿、冯小娟(小木兰)等。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1990年创建广州红豆粤剧团。2009年6月25日,广州粤剧团与广州红豆粤剧团组成广州粤剧院,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了长短剧目200多个,并以雄厚的实力和严谨的舞台表演呈现给观众。

广州粤剧院《刁蛮公主憨驸马》(广州)
Sassy Princess and Her Silly Husband, played by the Guangzho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广州粤剧院《窦娥冤》(广州)
Injustice of Dou E, played by the Guangzho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粤剧《窦娥冤》剧情:《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讲述主人公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窦娥是中国古代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该剧由红派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春梅主演。

广州粤剧院人才济济,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等,剧院树立精品意识,编创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剧目题材、表现形式和风格上都更倾向于本土化、现代化、多元化、时尚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中多部剧目荣获中国“文华剧目奖”等国家、省大奖,多次代表国家、省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演出,蜚声海内外。

粤剧《西施梦会太湖》剧情:范蠡诱导西施,献身为复故国山川,亡吴后范蠡心怀西施,升天入地求之遍寻不见。舟过太湖水面,始遇浙水神仙,芳魂为月魄,浣纱越女美艳胜当年,范蠡魂梦绕云端。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陈韵红主演。

广州粤剧院《西施梦会太湖》(广州)
Meeting with Xishi at Taihu Lake in a Dream, played by the Guangzhou Cantonese Opera Theatre(Guangzhou)

佛山粤剧传习所剧团(佛山粤剧院)始建于1957年,先后涌现了梁荫棠、钟卓芳、梁冠南、紫兰女、黄新雪梅、萧月楼、小神鹰、彭炽权、曾慧、李淑勤等一批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佛山粤剧传习所《窦娥冤》(佛山)
Injustice of Dou E, played by the Foshan Cantonese Opera Center(Foshan)

肇庆粤剧团《春草闯堂》(肇庆)
Chuncao Intrades Herself into Court, played by the Zhaoqing Cantonese Opera Troupe(Zhaoqing)

粤剧《春草闯堂》剧情:春草是相国李仲钦女儿李伴月的丫环,素有豪侠之气。她行侠仗义,拔刀相助,勇闯入公堂,救将被杖杀的、对她和李伴月有恩的薛玫庭。在剧中,春草展露出了机敏的身手,并筹思对策,不仅为薛玫庭洗刷了委屈,还成全了薛玫庭和李伴月。

肇庆粤剧团成立于1965年,先后涌现出关青、曾慧、梁钰、莫伟南、朱女等一批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吴川南派粤剧《郭子仪祝寿》(湛江)
Congratulations of Guo Ziyi's Birthday, a Wuchuan Southern Cantonese Opera play(Zhanjiang)

粤剧《郭子仪祝寿》剧情: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寿诞之日,唐王赐宴,所有儿媳、文武百官均前往郭府拜寿,唯四子郭暧之妻恃公主之身金枝玉叶,不但不前往祝寿,反刁难郭暧。郭暧忍无可忍,醉打金枝。公主进宫向父王哭诉,郭子仪得知此事,心中大惧,连夜绑子进宫请罪。唐王念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大功,不但不降罪郭暧,反将郭暧连升三级,并与皇后教责公主,遂使小夫妻言归于好。“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黄飞虎反五关》剧情:黄飞虎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之耻辱,他经过了五关,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投降姜尚讨伐纣王,被封武成王,与姜子牙率众将直逼朝歌。该剧由南派粤剧艺术传人温卫东主演。

茂名粤剧团《黄飞虎反五关》(茂名)
Huang Feihu Breaks through the Five Passes, played by the Maoming Cantonese Opera Troupe(Maoming)

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再进沈园》剧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自幼便与早丧父母、远来投亲之表妹唐琬交厚,遂成夫妇。时值金寇入侵,宋王朝偏安半壁。陆游志图光复,但屡遭贬黜。陆母说唐琬命里克夫,于是谋另娶王氏春娥为妇。唐琬萌生短见,被早年曾有意唐琬的山阴名士赵士程所救。唐琬为绝陆游心,全其志,乃嫁赵士程。三年后春日,陆游沈园漫步,竟与唐、赵相遇。赵士程豁达,着唐琬奉酒以待。唐琬陆游相对唏嘘。陆游无限感伤,在壁上题《钗头凤》词一首离去,唐琬读词后伤情病倒,不久和词一首以终。

四十年后,陆游再进沈园,伤情伤国,荡气回肠,憧憬间,犹见唐琬惊鸿照影来。该剧由陆建伟主演。

粤剧《梦断香消四十年·再进沈园》(湛江遂溪)
Lu You Revisits Shen Garden, a Cantonese play(Suixi, Zhanjiang)

粤剧《户部黎公》剧情:清朝雍正年间,岭南廉江籍户部官员黎正奉旨巡查山东赈灾情况,查处国舅贪腐一案时,不畏权贵,历尽艰险,“隔埕辨酒”,“死牢换囚”,“开场盟约”,最后巧借圣旨,杖杀国舅。该剧刻画了一个幽默风趣、足智多谋、重情重爱、可亲可敬、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廉吏形象。该剧由温焯丰、黄玉婷主演。

剑清粤剧团《户部黎公》(湛江廉江)
Ministry of Revenue Office Li, played by the Jianqing Cantonese Opera Troupe (Lianjiang, Zhanjiang)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方展荣(汕头)
Fang Zhanrong, famous performing artist of Chao Opera(Shantou)

方展荣,1948年生,揭阳普宁人,潮剧名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15年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他生于揭阳普宁洪阳镇一个梨园世家,母亲黄青缇为潮剧首位女旦,打破以往男角扮女角的传统。方展荣自小受到艺术熏陶,刻苦训练,在“无丑不成戏”的潮剧舞台上活跃了30多个春秋,演出了50多个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连同话剧、小品等共塑造逾百个人物)。他善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并在外形动作上予以深化,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潮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明末已广为流传,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极富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谢大目、谢吟、杨其国、黄玉斗等众多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功力深厚、表演力丰富。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表演细腻生动,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尤为丰富出色,扇子功、惊鬼溜梯等尤受称道。曲牌唱腔或对偶曲唱腔一般应用“轻三六调”等四种调。潮剧的帮声,以女声帮唱为主,也有男声帮唱、男女声混合帮唱,这在全国各地方剧种中并不多见。潮剧伴奏的文场乐器除了“头手”的二弦、唢呐之外,还有椰胡、提胡、竹笛、扬琴、瑶琴等,武场乐器有大鼓、潮州手板、深波、曲锣、斗锣等。

广东潮剧院艺术家演出(汕头)
Artist performance of Guangdong Chao Opera Theatre(Shantou)

洪妙、姚璇秋、张长城、方展荣、陈学希、郑健英、张怡凰、林初发等潮剧表演艺术家在这里开出了灿烂夺目的奇葩。广东潮剧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省潮剧团和源正、怡梨、玉梨、赛宝、三正潮剧团合并而成的省级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潮剧艺术的代表性单位,广东潮剧院具有示范、培养、研究的性质和职能,是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组成,演出了《杨令婆辨十本》《闹钗》等近百个优秀剧目,深受海内外观众赞誉,曾获得全国戏曲汇演“牡丹奖”。潮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有方展荣、姚璇秋等。

潮剧《恭孝王登基》剧情:在五代,楚王暴毙后,恭孝王史萼在王妃贾银环的陷害下逃出险境并重新夺回帝位。恭孝王作为剧中的仁德代表,为众望所归。

四百多年前,潮州戏由南戏逐步衍变而成。历史上潮州曾有过老玉梨、老正天香、剑光、剑影等著名潮剧班,也诞生过徐乌辫、林如烈、谢吟等对潮剧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一代艺人,还有李梨丽、陈楚兴等名伶。著名剧作家有刘管耀、李英群、郭克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有陈鹏、郑舜英,著名演员有唐龙通、邱楚霞、许淑宛、陈潮钦、李玉兰、许佳娜等。

潮州市潮剧团《恭孝王登基》(潮州)
Prince Gongxiao Ascends the Throne, played by the Chaozhou Chao Opera Troupe(Chaozhou)

潮剧《龙井渡头》剧情:穷书生林绍春闱赴试,其妻美娘,不但未筹银子以作盘缠,还逼其写离书,开怀而去。美娘回至娘家,其母贪财,四方托媒,为女择婿。三媒姨登场,花言巧语,丑态百出。于是“爱婿”相亲,老小皆宜,去留难定。一出喜剧,令人捧腹。正当母女沉醉在“老夫惜稚妻”的幸福之中,一声喜锣:林绍得中回乡。龙井渡头,母女求饶,发誓“重新做人”,怎奈林绍以一面“照妖镜”让母女又露原形。

明代时揭阳的潮州戏已活跃,清光绪年间,揭邑有数十班,艺人众多,乃有“戏县”之称。20世纪初,一批艺人赴南洋从艺,贡献于异国潮剧事业。20世纪五十年代,大批名艺人成为广东潮剧院的艺术骨干。1992年,揭阳潮剧团升格为地市级团,艺术更呈纷彩。

揭阳市潮剧团《龙井渡头》(揭阳)
At the Longjing Ferry, played by the Jieyang Chao Opera Troupe(Jieyang)

著名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广州)
Li Xianhua, famous Guangdong Han Opera performing artist(Guangzhou)

李仙花,1962年生,梅州五华人,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岁考进梅州市戏剧学校,主攻花旦和青衣,学成后分配到广东汉剧院,15岁时得到汉剧名家梁素珍的真传。1993年李仙花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以《百里奚认妻》《改容战父》《阴阳河》三出折子戏征服了观众,并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南粤巾帼夺“梅”第一人。她是广东戏曲界第一个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戏剧演员,2000年再次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殊荣,填补了广东剧坛“二度梅”空白。她领衔主演的《白门柳》先后获得了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广东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清雍正至乾隆间传入,为广东省汉族客家等地戏曲剧种之一,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普宁、惠阳、韶关等地区。表演程式与京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武功属南派,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并保存了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

广东汉剧《盘夫》剧情:明嘉靖年间,忠良之后曾荣因父为权奸严嵩所害而逃亡在外,为报国仇家恨,他忍辱负重,“认贼作父”求伸而屈,被严的党羽鄢茂卿收为义子,并与严嵩孙女兰贞成婚。兰贞察觉丈夫感情异常,在遗落信件中获悉其隐,乃到书房盘诘。经盘问得知底细,心善的兰贞心生同情并背叛了自己罪恶的家庭,最后正义取得了胜利。该剧由管乐莹、邓振鹏主演。广东汉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汉剧院成立于1959年,前身为广东汉剧团,肩负着剧目创作、演出示范、艺术理论研究等重任,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代表人物有梁素珍、李仙花、黄桂珠、黄粦传、杨秀微、丘丹青、曾谋、林仕律、范开圣等。

广东汉剧院《盘夫》(梅州)
Inquiring Husband, performed by Guangdong Han Opera Theatre(Meizhou)

广东汉剧《三十六封家书》剧情:战士阿铁在一次矿难抢险中不幸牺牲,其妻桂妹为了不让双目失明的阿铁妈妈伤心,三年来一直隐瞒实情,每月以阿铁的名义往家寄信,赡养老人。随着战士小张退伍归来,要求接桂妹的班,铁妈才知实情,捧着充满人间大爱的36封家书告慰英雄。该剧由林玉莹、洪晓敏、王国平主演。

广东汉剧院《三十六封家书》(梅州)
Thirty-six Letters to Home, performed by Guangdong Han Opera Theatre(Meizhou)

雷州市雷剧团年例到乡村演出(湛江)
Leizhou Opera Troupe performed in countryside(Zhanjiang)

湛江雷州市雷剧团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积极开展雷剧演出活动,特别是春节过后,湛江雷州各地的年例活动遍及城镇乡村,以满足群众节庆拜宗敬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雷剧原名大歌班,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雷州半岛,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是雷州方言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目前,雷剧团有国营的,有乡镇企业办的,也有单家独户办的,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民间艺术团体,从业人员达几千人。雷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有符玉莲、林奋、曾成等。

雷剧《牡丹亭》剧情: 传广州府秀才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花园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与其有姻缘之分,从此常思念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她因《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一病不起,香消玉殒。

其父杜宝其时升迁要赴任,匆忙安排葬女于“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正是梦中见到的佳人。阎王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回家,杜丽娘和柳梦梅再度幽会,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最终闹到皇帝面前二人才终成眷属。

由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汤显祖创作的这部作品,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汤显祖曾在湛江徐闻建书院,用徐闻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牡丹亭》,是有意义的尝试。

雷剧《牡丹亭》(湛江徐闻)
The Peony Pavilion, performed by Leizhou Opera Theatre (Xuwen, Zhanjiang)

雷剧《三女抢牌》(湛江雷州)
Three Girls Snatch the Life and Death Plates, a Leizhou Opera play(Leizhou, Zhanjiang)

雷剧《三女抢牌》剧情: 知县黄伯贤发现冤女王玉环是救命恩人王志坚之女,为匡扶正义、报答大恩,他不愿头戴乌纱颠倒黑白,定要上凭天理,下秉公断,为其申冤。演员们深情、准确诠释了“舍生取义”的传统道德正义力量。

汕尾陆丰正字戏《古城会》剧情:三国时关羽护送刘备两位夫人渡过黄河渡口后,闻知刘备已离河北往汝南,在转赴汝南经古城时,占据该城的张飞恨关降曹,出城拒关。适曹部将蔡阳驱兵追至,关羽乃斩蔡阳释张飞之疑,兄弟遂得重圆桃园结义之交。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黄壮营主演。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为南戏一支,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以中州官话多声腔的唱念——“官腔”(正音)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有评价说其“元杂剧的戏文、唱词,还能完整地、活生生地演出着,是戏剧活化石”。正字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字戏《古城会》(汕尾)
Zhengzi Opera Meeting at an Old Town(Shanwei)

白字戏《秦香莲》(汕尾)
Baizi Opera Madam Qin Xianglian(Shanwei)

汕尾海丰白字戏《秦香莲》剧情: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韩琦放走秦香莲母子后自刎。秦香莲逃出三官堂,至包拯前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嗣”。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但话不投机,令秦香莲与陈世美对质。陈世美自恃国戚,强词狡辩,但包拯坚铡陈世美。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锦程主演。

海陆丰白字戏是流行于汕尾市(海陆丰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遂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剧。拉腔调式,在拉腔和尾腔的地方不唱字而只唱一种有声无字的“嗳咿嗳”,腔调来自南曲,后又吸收当地的“师公歌”、渔歌,富有地方特色。白字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字戏《崔鸣凤中元》剧情:崔鸣凤登山涉水,历尽艰辛,幸得神仙扶助,得宝回朝有功,皇上命其为八省巡按,钦赐尚方宝剑,还赐他游街宫中与妹相会,回家省亲。他历尽磨难,除奸报功,得会平明月、岳芝荆两妻,最终欢聚团圆。

白字戏《崔鸣凤中元》(汕尾)
Baizi Opera Cui Mingfeng (Shanwei)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汕尾)
Xiqin Opera My loyalty may leave a page in the annals(Shanwei)

汕尾海丰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剧情: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失利后,从江西辗转岭南,先在广州南岭集结旧部、重举义旗,后进入汕尾海丰丽江浦屯军筹粮,兵发潮阳平贼安民,最后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文天祥严正拒绝元将的利诱劝降,在零丁洋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主演。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广东西秦戏唱腔以中州韵为主,基本保持了陕西二黄的特色,和老秦腔更为接近,可谓“一脉单传”,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汕尾海丰西秦戏《凤鸣岐山·返西岐》剧情:商纣王迫使姬昌饮下亲子伯邑考肉羹,姬昌与儿子伯邑考梦中相会。阴阳相隔的一对父子亲密无间、骨肉相连。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携高徒余泽丰主演。

西秦戏《凤鸣岐山·返西岐》(汕尾)
Xiqin Opera The Phoenix sings at Qishan(Shanwei)

花朝戏《三看亲》(河源)
Huachao Opera Three blind dates(Heyuan)

河源紫金花朝戏《三看亲》剧情:貌美如花的金婉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前来说媒提亲的人纷至沓来,把婉花家的门槛都踏坏了。巧嘴王媒婆唯利是图,不顾婉花的婚姻幸福,随便带了三个男子去婉花家提亲。勤劳善良的婉花心中自有好主张,不附权贵不贪财,巧借对山歌测试三男子是否真心。最后,婉花不要买妻卖妻的李财主,也不要三妻四妾的张屠户,而是选择了勤劳朴实的丁小哥,诙谐幽默的表演让观众捧腹。(www.xing528.com)

花朝戏为客家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语演唱,流行于本省东部及东北部客家地区。其鲜明特点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朴素健朗,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花朝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韶关市文化馆粤北采茶戏(韶关)
A Northern Cantonese Tea-Picking Opera, performed by the Shaoguan Cultural Centre(Shaoguan)

粤北采茶戏由“茶文化”发展而成,是在粤北山歌、山调和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益州的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戏种。其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优美动听的声腔和通俗简练、朴实无华的戏剧情节,较适合表现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生活。粤北采茶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州五华采茶戏《试妻》剧情:唐二是一个粗通文墨之人,无端怀疑妻子不贞,并想方设法去试探,以期获得明证。他在对待妻子的问题上,多情、狡黠,结果反倒落了一场无趣。该剧紧紧围绕着人物这一特定的心理状态 ,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世俗生活风情画。猜疑与误解,试探与解疑,小两口的一对一答,唱念跳舞中,充满着浓浓的家常温情。梅州五华采茶戏为粤东采茶戏的一部分,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茶戏《试妻》(梅州)
Tea-Picking Opera Testing the Wife's Loyalty(Meizhou)

韶关乐昌市文化馆花鼓戏《打鞭进城》剧情:姑嫂二人进城卖唱,被城门官索要卖唱费、进城费,聪明伶俐的姑嫂二人机智应对,耍弄了城门官并进得城来。该剧两旦一丑的喜剧表演,且歌且舞,灵动活泼耍动着钱鞭,充分展示了表演艺术素有的小、笑、活和“无丑不成戏”的民间技艺和特色。

韶关乐昌花鼓戏是传统民间小戏剧种,源于圈地作场表演的民间歌舞踩矮台,俗名“唱花鼓”或“调子戏”,取材于当地的传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社会生活身边事。音乐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杂调三大类。乐昌花鼓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鼓戏《打鞭进城》(韶关)
Huagu Opera The two sisters-in-law go to town(Shaoguan)

粤西白戏俗称白戏仔,是广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是以粤西白活演唱的木偶戏,唱腔形式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戏班,所以又叫“安铺白戏”,流行于湛江廉江市西南及毗邻的遂溪县和广西合浦一带,有200多年历史。白戏主要是杖头木偶戏,也有人物扮演的舞台剧和曲艺。唱词通俗,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伴奏乐器独特,最早由于是竹筒配击节奏,又称为“木鱼班”。唱词结构基本上是传统的七字句、民歌格式,根据情节内容灵活插入活动句。道白分为口白、韵白、诗白、英雄白等,各种道白的灵活运用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其音乐包括板腔、小曲和锣鼓。粤西白戏淳朴有趣,富有特色,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西白戏(湛江廉江)
Western Cantonese Bai Opera(Lianjiang, Zhanjiang)

梅州市山歌剧团《桃花雨》(梅州)
Rain of Peach Blossoms, performed by the Meizhou Folk Songs Troupe(Meizhou)

山歌剧《桃花雨》剧情:在改革开放后的客家古村桃溪村,桃子与丈夫进城打工后富裕起来,但桃子为照料痴呆的家婆,离开城里的丈夫回乡。后来,桃溪村村长随村民们融入民工潮,村里只剩下留守妇女、老幼,桃子临时挑起了代理村长的重任。她千方百计通过招商引资把村子开发成客家乡村旅游区。在艰辛历程中,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出新农村的气息,桃子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和拥护。该剧情节饶有趣味,演员表演生动。

由梅县松口山歌孕育成的山歌剧,被人们誉为“山茶花”。梅州市山歌剧团成立于1958年,是开创山歌剧剧种并且推动其成型和发展的主要团队之一。其创作的大型山歌剧皆久负盛名,为该剧种的风格定位夯实了基础,经典唱段在客家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传唱。梅州山歌剧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庆怀集桥头贵儿戏是从清朝中、末叶在当地汉族民间歌舞与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珍稀、特有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为广东省13个戏剧剧种之一,念白用白话,唱词用桥头镇方言,韵味独特,形象生动。怀集和贵堂贵儿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团经常于春节、六月六耍岩节在墟镇或下村寨,免费为群众献演《乞丐与状元》等古老剧目。

和贵堂贵儿戏剧团献演(肇庆怀集)
A Gui'e folk drama, performed by Heguitang Opera Troupe(Huaiji, Zhanjiang)

黄俊英,1936年生,罗定人,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语相声表演大师、广东省曲协副主席。他早年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后为曲艺演员。他的相声表演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他的演出无不令人捧腹大笑,并让人从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他表演的相声、小品,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他至今演出过百多个相声段子、谐趣小品、谐曲说唱,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何宝文,1944年生,顺德人,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编演了上百个粤语相声小品节目,是广东音乐曲艺团相声小品主创主演人员之一,参加了曲艺团艺术各类专场演出和电视台的专场晚会,小品《无牌医生》《特殊约会》,相声《省港骑兵大比拼》等分别获奖。他与黄俊英搭档,二人一高一矮,幽默诙谐、搞怪搞笑。

广东音乐曲艺团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广东民间乐团与广州曲艺联谊会一、二演出队,是唯一专门从事广东音乐和广东曲艺表演的专业文艺团体。曾拥有刘天一、方汉、朱海、梁秋等一批知名的广东音乐演奏家和熊飞影、源妙生、白燕仔、何丽芳、黄少梅、谭佩仪、李丹红、杨达、黄俊英、何宝文等一批曲艺演唱家、相声表演艺术家。继后,汤凯旋、陈瑞麟、李燕熙、吴国平、何克宁等中青年演奏家及陈玲玉、梁玉嵘、何萍等青年曲艺演唱家相继脱颖而出。该剧团创作、整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广为流传,备受赞赏。

黄俊英、何宝文相声《喜聚白云》(广州)
Crosstalk performed by Huang Junying and He Baowen(Guangzhou)

星腔传人何萍演唱粤曲(广州)
He Ping, an inheritor of Xingqiang, an aria in Cantonese Opera(Guangzhou)

何萍,1958年生,广州人,广东音乐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粤曲项目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得广东曲艺名宿叶孔昭老师的精心栽培,后被著名粤曲演唱家李少芳收为入室弟子。她的音色圆润,行腔干净利落、刚柔相济、富有韵味,板腔转接技巧颇见功力,唱腔和表现力丰富,能自如地运用轻紧快慢的节奏、高低的旋律,错落有致,十分动人甚至催人泪下。如《孔雀东南飞》等曲目,听众赞叹不已。何萍不但擅长唱拿手的平喉,还可唱子喉、大喉以及南音。

木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歌词多写得好,唱得顺。唱时多用三弦伴奏。木鱼书多由盲人演唱,故俗称为“盲佬歌”。东莞木鱼歌主要流行于除了山区片以外的城区片、水乡片、沿海片等乡村。东莞木鱼歌唱法有两种,一是读歌,一是雅唱。过去,老人基本都会唱木鱼歌,东莞人一听到木鱼歌声就群起围而听之,流连忘返,木鱼歌是东莞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仲球,1947年生,东莞人。2007年从教中学物理近40年退休后,任东莞群众艺术馆(东坑)少儿木鱼歌培训基地特聘老师,是东莞木鱼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集“唱、教、创作”于一体,力求“保原貌”,培养本土木鱼歌青年爱好者逾千人。出版有《 李仲球木鱼歌作品集》,其创作的作品《亭岗唱晚》多次参加演出并屡获殊荣。李仲球从小喜欢跟着奶奶学唱木鱼歌,他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特别注重运用典故,通过讲故事,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木鱼歌艺术家李仲球(东莞)
Muyu Song Artist Li Zhongqiu (Dongguan)

龙舟说唱始于佛山顺德,由民间变木鱼歌腔调而创,有260多年的历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说唱民间又称“龙舟歌”“唱龙舟”或简称“龙舟”,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就像当下的劲歌金曲,人们耳熟能详。《佛山历史文化辞典》记载:“珠江三角洲河涌纵横,人们都喜欢扒龙舟、赛龙舟,而且喜欢听龙舟歌。过去,一些被称为‘龙舟佬’的卖唱艺人,手持木雕龙舟、胸前挂着小鼓和小锣,边唱边敲,沿街卖唱……”可见其是地道的“草根艺术”。

尤学尧,1939年生,佛山顺德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舟说唱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这位年近八旬的“龙舟佬”有文化,会写歌词,唱功好,声情并茂,他最大的愿望是寻觅到合心意的徒弟。

龙舟说唱艺术家尤学尧(佛山顺德)
You Xueyao, an artist of Dragon-boat Rap (Shunde, Foshan)

老有所为曲悠长(揭阳)
A sense of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Jieyang)

揭阳榕城老街区近30年来常常潮曲缭绕,弦乐悠扬。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唱段,让街坊听得如痴如醉。上台表演的演员大多为“老戏迷”“老乐迷”,他们表示有生之年将专心传承和发展潮剧艺术,把欢乐愉悦送给广大观众。

广东话剧历史久远,在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及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话剧院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7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是拥有70余年历史的专业话剧表演团体。全院具有国家高级职称的编剧、导演、演员和舞美人员有40多名,其中不少人荣获过戏剧方面的文华奖、梅花奖、金狮奖、曹禺文学奖和影视方面的金爵奖、飞天奖、金鹰奖等。1984年5月改团设院以来,剧院下设三个演出团体——实验剧团、喜剧团、儿童剧团。几十年来,上演过《家》《日出》《七十二家房客》《桃花扇》《万水千山》《珠江风雷》《泪血樱花》等数十台话剧。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广州话剧团成立于1976年,一直以剧目建设为剧团宗旨,其创作严谨的团风长久以来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该剧团先后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40余项。

广东著名的话剧艺术家有乔毅、王守一、傅冰、史进、张悦楷、潘予、林兆明、姚锡娟、简肇強、吴克、邵立人、潘伟行、李仁义等。

话剧《盛夕楼》剧情:广州西关叫盛夕楼的广式茶楼,每日客似云来,茶友满堂。这里时时上演着现实社会纷杂的人间悲喜剧。有子女啃老的,有千里寻亲的,也有空巢独居的,黄昏恋的,更不乏医患纠纷事,或因贪腐备受良心谴责的。各式人物陷于诸如竞争加剧、工作及生活压力加重、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中。真所谓:一盅两件小茶楼,喜怒哀乐众生相,被称赞为南派《茶馆》。该剧编剧于爽、李子南,总导演王佳纳,艺术顾问史进、曲芬芬,由中国话剧金狮奖国家一级演员李仁义,国家一级演员禤智红、曲芬芬,国家二级演员李卫东等主演。

友谊剧院出品话剧《盛夕楼》(广州)
Shengxilou, a modern drama performed in the Friendship Theatre(Guangzhou)

中国舞蹈大家梁伦(广州)
Liang Lun, a grandmaster of dancing in China(Guangzhou)

梁伦,1921年生,肇庆高要人,中国舞蹈界泰斗级人物,中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家、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近现代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中国舞蹈见解的人。梁伦在舞蹈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曾在海内外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三百余篇,著有文集《舞梦录》。1959年他创办了广东舞蹈学校并兼任校长。历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名誉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他在艺术创作、舞协组织工作、舞蹈理论平台建设等方面对舞蹈的发展框架产生了重要影响,《乘风破浪解放海南》《阿细跳月》等作品轰动一时,是中国舞蹈终身成就奖、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舞剧《沙湾往事》剧情:以20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众多广东音乐人为创作原型,围绕经典名曲《赛龙夺锦》薪火相传的内容主线,用当代舞蹈艺术元素演绎。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展现了广东音乐人气节高尚、催人奋进的独特魅力,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

作为一部为广东音乐树碑立传、讴歌民族气节、提振理想信念的舞剧,《沙湾往事》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沙湾往事》登上美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引起轰动。该剧编剧唐栋,导演周莉亚、 韩真 ,作曲杜鸣,由黎星 、李艳超、金超、古宛玉、王闵瑞、齐奇等主演。

广东歌舞剧院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7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化工作团,1953年起先后更名为华南歌舞团、广东省歌舞团、广东音乐舞蹈艺术剧院、广东歌舞剧院。70年来,广东歌舞剧院人才辈出,名家荟萃,涌现出一批以梁伦为代表的全国知名艺术家。剧院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声乐、舞蹈队伍和中国南方最具实力的民族乐团,先后创作了多部舞剧及一批舞蹈、音乐作品,深受好评,并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奖。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风雨红棉》《沙湾往事》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等殊荣。

广东著名舞蹈艺术家有梁伦、查列、陈翘、杨美琦、倪路、温明珠、张丹丹、诸幼侠、蔡余文、周思明、赵善富、谢晓泳、李永祥、杨明敬、张润华、张玉萍、刘晶、文祯亚、史前进、刘琦、邹罡、汪列等。

广东歌舞剧院舞剧《沙湾往事》(广州)
Once upon a time in Shawan, a dance drama performed by the Guangdong Song and Dance Theatre(Guangzhou)

舞剧《星海·黄河》剧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从国外留学归来,在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谱写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的故事,以及他与钱韵玲患难与共的爱情。舞剧同时也刻画了一位为了保护冼星海的小提琴而勇于献身的小女孩——小英子的感人形象。

1999年首演的广州歌舞团纪念冼星海舞剧《星海·黄河》 着力塑造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艺术形象,力图通过冼星海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这一历史片断,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展示音乐家光辉又曲折的人生历程。冼星海舞剧《星海·黄河》获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舞剧作品奖、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作品奖”、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该剧编剧杨明敬,总导演曹其敬,编导文桢亚、王中圣,作曲徐占海,主演张润华、史前进等。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参加首演式后表示,能够看到父亲的形象搬上舞台,内心十分激动。

广州歌舞剧院的前身——广州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建团54年以来,汇集了众多优秀人才,创作了舞剧《星海·黄河》《广州往事》及音乐剧《星》等许多精品佳作,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和全国舞剧荷花奖等奖项。

八十年代初,该团创作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唱红大江南北,30多年来,先后赴印尼、新西兰、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访问演出,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拥有一级演员张润华、编剧郑南和王中圣、刘艳、黄虹、乔建军、史前进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

广州歌舞剧院舞剧《星海·黄河》(广州)
Xinghai and the Yellow River, a dance drama performed by the Guangzhou Song and Dance Theatre (Guangzhou)

广东现代舞团《潮速》(广州)
Chaosu, performed by the Guangdong Modern Dance Troupe(Guangzhou)

大型现实题材现代舞剧《潮速》,首次以现代舞的形式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发展中社会的个体及群像,以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自由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精巧诗意的独特韵味又赋予作品鲜明的个人色彩。该剧导演刘琦、张晓雄、吴建纬,编舞吴建纬。

广东现代舞团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舞专业表演团体,于1992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舞团成立至今排演了不少国际著名现代舞大师及舞团的作品,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代舞作品。舞团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国际艺术节参加演出或巡演。《纽约时报》称“中国广东现代舞团是国际舞蹈界的成功典范”。

舞团演员在国内外重要舞蹈比赛中屡获殊荣,其中包括第四届法国巴黎国际舞蹈比赛双人舞金奖、第一大奖,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表演、创作一等奖等。拥有艺术名家曹诚渊、杨美琦、 高成明、邢亮,潘少辉、刘琦等,多年来还培养了不少优秀舞者,如乔杨、桑吉加、沈伟、杨云涛、施璇、周念念等。

《烽火·冼星海》是国内首部以冼星海为题材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创新性地集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巅峰时期是在抗日战争中,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旷世千古的绝响。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正是以冼星海在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的音乐路程为情节线索,颂扬他的音乐为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音乐创作实践:与塞克、钱韵玲、王晓歌、光未然等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携手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以音乐唤醒民众团结抗日。该剧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有生离死别,有国恨家仇,有革命的浪漫爱情,有理想追求。形式也很多样,有独唱,有合唱,也有对唱。该剧监制、总制作人谢晓泳,总导演谭颖,作曲杜鸣,由王传亮、任雯文、胡婧、王尊强、王璀璇、李白等主演。

南方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华南文工团等派干部创立的海南民族歌舞团,早在20世纪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山花”荣誉称号,并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建团66年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荣获大奖、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舞蹈、舞剧作品,如《草笠舞》《摸螺》《喜送粮》《岭南人家》《潮汕那壶茶》《舂米》等,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风格。其中《草笠舞》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先后赴越南、新加坡、法国、西班牙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及演出。拥有卓越贡献舞蹈家陈翘,艺术名家谢晓泳、梁溪清等,优秀编导高波、孙珊、裘华松、覃燕萍,国家一级作曲家罗慧琦、陈恩彦,著名二胡演奏家黄江琴等。

广东南方歌舞团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广州)
The Flames of War and Xian Xinghai, a musical performed by the Guangdong Southern Song and Dance Troupe (Guangzhou)

广州歌舞剧院音乐剧《西关小姐》(广州)
Miss Xiguan, a musical performed by the Guangzhou Song and Dance Theatre(Guangzhou)

音乐剧《西关小姐》 剧情:20世纪二十年代,广州西关姑娘陈雪菲看到好友黄梅因难产失去孩子而疯癫,又惊悉母亲当初也是因难产为保全自己而失去生命,遂发誓要建一家妇幼医院造福世人,但募捐的慈善款被男友潘栋臣卷走,陈雪菲变卖家产还债。兵变突发,靠私吞善款买官的潘栋臣还乡,被陈雪菲当众怒斥。当年嘲笑陈雪菲的东山少爷麦少杰为陈雪菲的执著感动,不惜变卖家产暗中捐助,两人终于走到一起,完成慈善目标,妇幼医院如愿落成。该剧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导演傅勇凡,编剧王军,作曲石松,由张桢子、沈奕、李博、熊思嘉、汤莉等主演。

芭蕾舞剧《巴赫塔》剧情:法国将军之子卢桑爱上了美丽的吉卜赛姑娘巴赫塔,引起地方官和吉卜赛头人的不满,他们勾结在一起密谋要暗害卢桑,经过多次曲折,这对情人终于脱险。后来将军认出了巴赫塔原来是自己在动乱中失散的养女。这是一部西班牙风格的舞剧,仅留下这一段“玛祖卡”风格的组舞,是世界著名舞团的保留节目。

广州芭蕾舞团(现广州大学芭蕾舞团)成立于1994年1月,是广州市政府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团长、艺术总监是著名舞蹈家张丹丹。建团以来,排演了数部古典芭蕾经典作品,如《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吉赛尔》《胡桃夹子》《仙女》等,创编演出了一系列民族芭蕾舞剧,如《玄凤》《梅兰芳》《梦红楼》等,以及民族交响芭蕾《黄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彰显出广芭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旺盛的创作激情。

现有保留剧目《天鹅湖》《玄凤》《梅兰芳》等大型舞剧9部,《黄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巴赫塔》等中型舞剧和精品节目30多个,曾到古巴、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访问演出。年轻的广州芭蕾舞团已经昂首跻身全国一流艺术院团之列。该团在国内外获奖演员有佟树声、郭菲、邱路、傅姝、王志伟、朝乐蒙等,其中邹罡荣获首届广州文艺奖特等奖,佟树声获一等奖。

广州芭蕾舞团《巴赫塔》(广州)
The Guangzhou Ballet performed Baheta (Guangzhou)

广东省木偶剧团儿童人偶剧《白雪公主》(广州)
The Guangdong Puppet Troupe performed Princess Snow White (Guangzhou)

广东省木偶剧团自1956年建团以来,创作和排演了老少皆宜、脍炙人口的传统神话,现代木偶剧与寓言、成语,课本木偶剧以及人偶童话剧300多个,参加斯洛文尼亚第八届国际木偶艺术节获金星奖,参加捷克第二届国际儿童木偶艺术节获最佳艺术特别奖、最佳男演员奖。剧团的木偶制作生动传神、别具匠心,木偶特技出神入化、机巧灵活,曾作为优秀艺术精品赠送给柬埔寨、前苏联、法国、美国、捷克等国及国际木偶艺术协会。拥有艺术名家崔克勤、李域超、岑媛贞、何伟超等。

潮州铁枝木偶由南宋时中原传入潮州的皮影戏衍生而来,流传于粤东、闽南各地。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平面剪影、“阳窗纸影”(平面)、“圆身纸影”(立体),故操纵技艺仍保持了皮影戏的特点。

1993年,潮州金石龙阁铁枝木偶团应邀赴德国演出,先后在几大城市演出22场;在奥地利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木偶节演出,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瑰宝”,也是我国首个出访欧洲演出的农民业余艺术团体。潮州铁枝木偶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铁枝木偶在乡村演出(潮州)
A Chaozhou Iron Bar Puppet show is performed in rural area(Chaozhou)

潮州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因采用三段铁枝安在木偶人物背后和双手的竹孔上进行动作操纵而被定名为“铁枝木偶”。广泛流传于粤东以至闽南一带,表演技艺精湛,颇具特色。长期以来与人扮演的戏剧相并行,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是潮州民间戏剧艺术的一朵瑰丽之花。艺人们一边快速灵活地操作木偶,一边歌唱着,他们精湛的表演让现场观众们大饱眼福,无不拍手叫好。

潮州铁枝木偶助村庆(揭阳普宁)
Chaozhou Iron Bar Puppet Show in a village celebration(Puning, Jieyang)

铁枝木偶戏班多为半农半艺,活动时间多在农闲时,因长期扎根农村,乡土气息浓郁。铁枝木偶戏以弘扬人间“真、善、美”为宗旨,具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震撼力。艺人可以表演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飞天、入地、点火、射箭以及戏曲的骑马、张扇、划船等程式动作,演艺独特。

夜赏铁枝木偶(揭阳)
Appreciative Iron Bar Puppet Show at night(Jieyang)

铁枝木偶后台演唱伴奏(揭阳)
Accompany behind the stage of Iron Bar Puppet Show(Jieyang)

木偶戏唱腔音乐优美,与潮剧在剧目、唱腔音乐上基本一样,尤以唱为其主要艺术特色,演员们往往一专多能。后台传统人声演唱念白,人力伴奏效果佳,近些年不少团体已改用录音。

茂名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传统戏曲剧种,明代万历年间传入高州,迄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偶戏以粤曲唱腔为主,可由一名艺人表演,称为小班,后又发展有四人班和八人班,也称中班及大班,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表演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木偶艺人何文富、曹章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高州木偶戏展演(茂名)
Gaozhou Puppet Show performance(Maoming)

湛江木偶剧《父子同榜》台前幕后(湛江)
Zhanjiang puppet play Father and Son Succeed simultaneously in Imperial Exam(Zhanjiang)

在木偶戏演出过程中,艺人倾情尽心讲述故事,又灵活地套用一些诙谐、捧笑和警句来即兴编唱,例如“猪笼望(看)过面,豆腐打穿窿(洞)”,“夸啦啦,大王爱食辣椒酱,仲使芽菜(豆芽)炒猪肠”,唱腔俗中见雅,令观众回味无穷。

单人木偶戏称为小班,《岳云退金兵》剧是最难演的“武打戏”,表演技巧分为提、拉、拨、勾、挑等功夫,提线与木偶的手、肩、脚、耳、腰连接,眼、口的张合还要另设机关控制,操作非常复杂,却只一人表演“开打”。从事表演已近60年的民间老艺人、茂名高州木偶戏国家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东兴在台后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边操作木偶,充分利用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来配合木偶“武打”场景,一边擂鼓鸣金,运用多种变化声调演唱,营造出“刀光剑影,喊杀声四起”的舞台效果,谁看谁惊叹。

高州单人木偶戏《岳云退金兵》(茂名)
Gaozhou Single Puppet Show Yue Yun Beats back Jing Soldiers(Maoming)

高州单人木偶戏幕后念唱舞乐全行当(茂名)
All the shows behind Gaozhou Single Puppet Show(Maoming)

年逾八旬、从艺近70年的民间木偶戏传承人、木雕老艺人朱兆庚,集唱、做、念、打、表演、制作、乐器敲打等技能于一身,能让木偶们做出开扇、舞剑、搏杀、跃翻等高难度的动作,戏剧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人一台戏,均由其独立完成,堪称绝技。

梅州五华素有木偶之乡之称,其木偶戏是提线木偶,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五华木偶戏在表演艺术技巧方面创新出不少高难度绝技,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达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华提线木偶(梅州)
Wuhua Marionette Show(Meizhou)

汕尾陆河螺洞木偶戏属提线木偶,木偶由樟木雕刻而成,当地人将其称为“柴头嘎”或“柴头鬼”。每个木偶少则十多根提线,多则二三十根,操作难度大。这种戏曲是清朝咸丰年间从福建上杭引入,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彭及演等艺人于1979年组建的木偶戏剧团,是目前汕尾地区唯一的提线木偶剧团。螺洞木偶戏的原唱腔为广东汉剧,后来为适应陆河客家风俗习惯,逐渐融入了客家山歌剧目,表演角色多种多样,以古装戏为主,表演形式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动作形象逼真。螺洞木偶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河螺洞木偶戏(汕尾)
Luhe Luodong puppet show(Shanwei)

梅州梅县提线木偶戏(梅州)
Meizhou Marionette Show(Meizhou)

梅州提线木偶戏即梅州吊线戏,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梅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木偶造型精致、形象逼真,身高70厘米左右,与3条硬线和20多条两米多长的软线相连接,演员在高台上提线操纵木偶,使木偶做出各种神态、动作,表情丰富、动作逼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巫启胜和同事更是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以传统的高台提线木偶戏为主,结合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人偶合演等表演艺术形式,采用皮影戏光学效果,突破了千百年来提线木偶活动的舞台空间,丰富了木偶戏的表演艺术手法。梅州提线木偶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飞天》(汕尾陆丰)
Lufeng Shadow Play Flying Apsaras(Lufeng, Shanwei)

皮影戏精湛演技幕后(汕尾陆丰)
behind the scenes(Lufeng, Shanwei)

皮影戏亦称皮猴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汕尾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唯一仅存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遗存。它的艺术传统古朴,又锐意革新,将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民族绘画形式成功地运用于舞台美术,所演剧目如《战恶兽》《飞天》《哭塔》等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广受好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员在幕布后面操纵影人表演有“生对眉、旦对脐、净对肩”的动作规范。往往一至两个人要包演全台角色。音乐唱腔丰富,刚刚捏着鼻子以假嗓唱花旦,马上又要粗着喉咙唱乌净,装正人君子说教之后,立即要做小丑用口白逗笑。表演时要手口并用,配合默契,表演出生、旦、净、丑等七个不同艺术特点和剧中人的不同性格。剧目《祝英台》等以唱取胜,比较细致,《三十六变》《九头怪》等则粗犷夸张,善于变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