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恩格斯传》: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发现

《恩格斯传》: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发现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5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动笔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离开实在的历史基础而转到思想基础上,任意捏造共产主义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虚构出一套套“绝对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体系,并声称这是“民族的骄傲和值得所有毗邻各国人民羡慕的东西”。《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两卷组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完成了一生两大发现中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传》: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发现

英国旅行归来,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地感受到:

一方面,整个欧洲进入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夜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从南向北蔓延,势如燎原之火,烤炙着欧洲大陆各个封建王室的宝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已开始显露,无产阶级已经走上历史舞台。于是,在民主主义的要求愈益强烈的同时,社会主义的呼声也介入了欧洲政治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哲学上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识形态予以全面梳理,既要彻底清算风行一时的种种旧哲学观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又要正面阐述崭新的辩证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即将组建的无产阶级政党确立自己的原则和制定纲领提供依据。

恩格斯指出,由于他和马克思两人已经深深地卷入了政治运动,在知识分子特别是德国西部的知识分子中间已经获得了一些人的拥护,并且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们有责任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必须使欧洲无产阶级首先使德国无产阶级确信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1845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动笔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内容丰富,现保存下来的两卷六章的篇幅就达50个印张。它以论战的形式,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论证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之所以采用论战的形式,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唯心主义哲学充斥着德意志思想界,特别是在历史学研究中,唯心史观的泛滥严重妨碍了正在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青年黑格尔运动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麦克斯·施蒂纳等人继续频繁活动,在1844年至1845年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著书立说,宣扬思辨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另一方面,作为唯物主义者出现的费尔巴哈,其唯物观并不彻底,他在历史学领域里仍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曾对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史观作过批驳,现在需要的是对他们近期的著述予以进一步的清理。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观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在某些方面充当了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思想变革的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对他和马克思的影响,要比黑格尔之后其他任何哲学家都大。他们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对费尔巴哈的积极评价,很容易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似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同费尔巴哈的见解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实际上,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不满意。特别是当他从唯心史观的角度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他关于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抽象概念完全离开了历史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无法使工人阶级认识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物质手段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有必要彻底清算了,否则,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传播将受到极大的干扰。

其二,以一批著作家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在德国知识界颇有市场,他们试图把共产主义同当时的种种流行观念调和起来,结果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俘虏”,把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运动割裂开来,鼓吹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这批著作家包括海尔曼·皮特曼、卡尔·格律恩、莫泽斯·赫斯、鲁道夫·马特伊、海尔曼·泽米希、格奥尔格·库尔曼等。他们出版刊物、发表文章,把英国和法国的某些共产主义思想移植到德国哲学上来,并声称要剔除那些思想中“粗俗的”经验主义成分,用“德国科学”予以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以“先知”自居,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并不是特定现实运动的表现和产物,而是纯粹的理论文献,并且,这些文献正如他们所设想的德国哲学体系的产生一样,是从“纯粹的思想”中产生的。他们离开实在的历史基础而转到思想基础上,任意捏造共产主义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虚构出一套套“绝对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体系,并声称这是“民族的骄傲和值得所有毗邻各国人民羡慕的东西”。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向无产者而是向抱有博爱幻想的小资产者以及这些小资产者的思想家呼吁,它迎合的是那些既害怕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破坏传统生活方式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潮流淹没自己私有财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就丧失了一切革命热情,它就不是宣扬革命热情而是宣扬对于人们的普遍的爱了。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使工人阶级迷失斗争方向,把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拉回书斋,变成美文学家、魔术博士以及其他著作家们的纯粹的文学运动。

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页手稿

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与不少“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都有过交往,甚至一起开展过共产主义宣传,但为了使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为了建立革命的共产党,他们不能不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著述和言论予以驳斥,肃清它们的流毒。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开亮明自己的论战原则:“我们一般并不反对个别人,我们只是把刊印出来的文件看作是在德国这样一个泥潭里必定会产生的那个流派的表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两卷组成。第一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占了全书4/5的篇幅,这是对旧德意志哲学的总清算。第二卷《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现保存下来的有第一、四、五章,集中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海尔曼·泽米希、鲁道夫·马特伊、卡尔·格律恩、格奥尔格·库尔曼等人的观点。

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批判,如同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批判一样,根本目的是为了阐发崭新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即“论战”为“正面阐述”服务。《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完成了一生两大发现中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

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围绕这一总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一系列基本原理:(www.xing528.com)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形式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未来社会基本特征时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重温这段论述,联想到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实际发展,不由人不感叹导师的思想是何等的深刻!

从1845年11月到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只用了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的初稿。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作是相当紧张的。这一点可以从《北极星报》编辑乔治·哈尼1846年3月30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看出来。哈尼不无幽默地写道:

当我告诉我的妻子说你们两人为创作一个非常哲学化的体系一直工作到清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她声称,这样的体系对她不适用,倘若她在布鲁塞尔,她就在你们的妻子中间发动“政变”。

工作虽然紧张,心情却是极为愉快的。

两位伟大的朋友第一次有这么长的时间相处,在相互的观点交流和彼此的思想启发中产生的心灵共鸣,是任何其他的愉悦都不能取代的。无论是痛快淋漓地批驳“莱比锡宗教会议僧侣们”狂妄荒谬的言论,还是科学严谨地表达自己在历史社会理论中的最新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快意。他们有时甚至深更半夜还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使得家人都无法入睡。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定在德国出版,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位企业家尤利乌斯·迈耶尔和鲁道夫·雷姆佩尔曾答应资助印制费用。这两位企业家自称是共产主义者,实际上却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1846年5月,第一卷手稿的主要部分由约瑟夫·魏德迈从布鲁塞尔带往威斯特伐利亚,这时候他们尚没有表示异议。而当1846年7月第二卷手稿的大部分也陆续寄达威斯特伐利亚之后,他们就拒绝提供资助了。并且,当时德国的大多数有共产主义倾向的出版商都或多或少地赞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观点和主张,这就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从1846年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多方努力,力争把这部内容丰富的新著发表出来,但都没有结果。1847年初,恩格斯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写了续篇,题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批判这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的各个支派,揭示“它的每一支派起初怎样在博爱的银河里浮现”,以及“它的每一流派后来怎样以星云的状态有时出现在社会主义的天空,这星云后来又怎样变得愈来愈明亮,最后,宛若焰火,散成一群群闪耀夺目的星星和星座”。如此辛辣的嘲讽,比深刻的批判更增加了出版的困难。《德意志意识形态》除部分章节在刊物上摘要发表外,全书最终未能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出版。对于心爱的著作不能面世,马克思、恩格斯很豁达:

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牙齿去批判了。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是不会轻易把这部珍贵的手稿真的“留给老鼠的牙齿”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他的遗稿时发现,搁置了近40年的手稿虽然有的地方因年代久远变得字迹模糊不清,还有一些章节因出版无望而没有最后完成和定稿,但基本内容完整无缺。

恩格斯一度打算重新整理出版,后因种种原因而搁浅。但他在自己的后期创作中,常常利用这部稿子,尽可能使之发挥更大的用场。恩格斯始终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无比大胆的著作”,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用德文写的著作中最大胆的”。正是这种大胆,加上严密的科学求证,揭开了马克思、恩格斯行将震撼世界的新时代宣言的理论篇章。下一个篇章,将是他们直接投身于现实革命运动的滚滚洪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