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黄志千,1914年1月23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县,1933年7月黄志千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机械系,1936年,他选择了航空专业,立志献身航空事业。1937年大学毕业以后,他又受训于空军航空机械学校,次年毕业。他学会了飞机制造程序和一般的制造技术和修理技术。
黄志千在学生时代就迫切期望出国留学深造,1943年6月获准到重庆广阳坝参加出国考试并被录取。同年10月,黄志千等一行22人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康梭立德飞机制造厂,以雇员身份工作。在此期间,他学习了B—24飞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飞的全过程。他从落后的旧中国走出,决心发奋读书,努力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希望将来回国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国民党政府依靠美国资本建立航空工业的希望破灭后,便转向英国请求帮助。而战后的英国经济凋敝,很想寻找贸易伙伴,因此双方一谈即成。国民党政府遂将赴美的学生全部转往英国,从事飞机设计工作。黄志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了“流星”式和“EI144”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资料(流星式为当时破世界速度纪录的先进战斗机)。一年后,黄志千便参加了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并负责机身后段的结构设计。这使他受益匪浅,为他后来设计先进的歼击机奠定了基础。
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使他认识到,航空工业需要有重工业作基础和其他工业的支持。一个国家必须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来研究、试验、试造、试飞,才能研制出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飞机。可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黄志千设计飞机。通过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腾飞,而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必然会请前苏联帮助从事工业建设。因此,从1948年开始,他就潜心学习俄语,为回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作准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父亲发自国内的来信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1949年4月8日,黄志千一行二人乘船离英,途经孟买、新加坡于5月9日到达香港。他们排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障碍,在我党驻香港统战部门的引导下,终于在6月12日抵达天津,他从此告别了过去,走向崭新的未来。当时,华东军区正在筹建航空工程研究室,黄志千闻讯要求调往,即刻获准。他参加了新中国初期航空工业建厂计划草拟工作。曾被派往福建省建瓯修建机场,当时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抱怨。1951年7月,黄志千来到沈阳飞机厂,担负抗美援朝作战飞机米格—9和米格—15的修理工作。米格—15是当时前苏联装备的最新式飞机,定为绝密型号,因此前苏联只给我国有限的图纸资料。当时,修理这种飞机是极为困难的。黄志千根据他多年从事飞机结构设计的经验,采用等强度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战伤处理,有力地支援了我国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
黄志千热爱祖国,生活俭朴,从不乱花钱,但他却把自己积攒的1000万元生活费(合现在人民币1000元)捐献给抗美援朝。
1956年初,黄志千作为航空专家,参加制订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12年规划,为航空工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出谋献策。他和徐舜寿开始酝酿自行设计飞机。同年8月,他们建起了设计班子,徐舜寿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和叶飞大为副主任设计师。他们提出了设计并制造最大速度为700公里/小时,航程约1000公里,升限为12公里以上的全金属结构、前三点起落架、两侧进气、双座、后掠翼的亚音速喷气歼击教练机的方案(后定名为歼教1)。在飞机设计室的建设过程中,黄志千以很大精力抓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他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技术成长,曾亲自组织英语学习班,耐心辅导学员,帮助他们提高英语的实用能力,指导技术人员学习和使用国外的飞行资料。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建立飞机设计室时,他毫不犹豫,只身从北京来到沈阳工作。当时黄志千已是国家三级工程师,年过45岁的中年技术专家,结婚晚,孩子又小,家中困难重重,他就带头过单身生活。当时生活条件极差,没有细粮,有时吃不到蔬菜,他就用酱油泡高粱米饭,为建设飞机设计室和组织自行设计尽心尽力。歼教1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亚音速歼击教练机,也是徐舜寿和黄志千第一次主持一架完整飞机的研制过程。
1957年,航空工业局正式下达了开展歼教1型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决定。他们开始转入飞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开始进入试制阶段。在那段日子里,黄志千始终和全体设计人员工作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汗,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终于在1958年7月26日研制、试飞成功。歼教1型飞机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www.xing528.com)
在歼教1飞机设计、试制过程中,黄志千还同徐舜寿等一起,领导了初教1飞机(后定名为初教6)的总体设计和“东风”106飞机(即“雄鹰”303,后定名为强5)的方案件草图设计,黄志千仍然负责气动布局、结构、强度和重量工作。虽然他在重量控制和重心调整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他从不以此为满足。在设计工作中,他不但耐心指导技术人员做重心调整工作,而且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黄志千的工作赢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61年6月,他被任命为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从此,他同所内其他同志一起,肩负起建设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重任。由于黄志千长期致力航空技术研究,有较深的造诣,1962年他参加了全国科技规划会议,他提供的飞机结构强度研究规划,被吸收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4年2月4日,国防部授予黄志千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中校军衔。此外,他还光荣地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以后,黄志千全力以赴抓新机研制工作,并重点负责歼8飞机方案的研究、设计、试验设备建设等工作。他认为,歼8使用2台现成发动机比较有把握(即双发方案)。选择双发的决策是黄志千为歼8飞机的成功研制作出的重大贡献。
正当黄志千决心为歼8飞机的研制作出新贡献的时候,1965年4月,航空工业局决定由他带队去西欧购买飞机试飞测试设备,以便为自行研制新机作准备。
1965年5月20日,黄志千乘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班机赴西欧,途经开罗上空时,因发动机失火,飞机烧毁,他不幸遇难,年仅51岁。
黄志千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航空事业,为悼念这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中央军委授予黄志千烈士称号。
黄志千烈士安息吧!人民永远怀念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