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让他一战成名,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而载入史册,恩格斯晚年自己回想起来也颇为自豪。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段文字:“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40年后的1884年,那时恩格斯64岁,他回过头来看24岁的自己写下的这篇文章,如此评价:
“虽然我至今对自己的这第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还有点自豪,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它现在已经完全陈旧了,不仅缺点很多,而且错误也很多。我担心,它引起的误解会比带来的好处多。”
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言,这篇文章多年后回看,已经完全陈旧,缺点、错误不少,但仍值得自豪。这种自豪主要不在于它的理论观点,更多的于它的开创性。在英国体悟到经济是所有问题起点的恩格斯,认识到只有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就是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迈出的第一步。
顾名思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就是对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恩格斯客观地评价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不足:如果说亚当·斯密的学说体现了人类历史和经济理论的空前进步的话,那么麦克库洛赫和穆勒的学说则代表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一伟大理论体系的衰落。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体系的内容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当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候,他们却置之不顾,仍停留在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上。
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恩格斯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是发现了私有制和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当时,英国资本家和地主因为保护关税问题而争得不可开交。到底应该保护还是不保护关税呢?怎么看待资本家和地主之间的不同观点呢?(www.xing528.com)
恩格斯认为两者半斤八两,谁都不比谁高尚。在剥削工人这一问题上,二者只是形式上的区分,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对于工人来讲,资本家和地主都是剥削者,而工人之所以深受他们剥削的根源在于因私有制而产生的土地和劳动的分离、资本和劳动的分离。一无所有的工人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和地主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寄生虫、吸血鬼,无情压榨着工人的劳动。工业资本家和农业资本家的权力和财富都以掠夺和剥削工人为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无产阶级如此悲惨的状况和地位。正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只有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搞共产主义革命才能拯救自身于水火。共产主义不再是空想的了!这一切都建立在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最重要的意义——此时恩格斯实现了一个重要转折:开始尝试用经济来解释社会生活。但此时恩格斯转向的唯物主义并非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这个经济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恩格斯和马克思还没有搞清楚,还不知道社会结构是什么,如何决定社会发展。
此时的恩格斯毕竟还年轻,还不能完全摆脱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但这丝毫不影响该文的历史地位。《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闪烁着理论光辉的观点深深吸引着马克思。读到这些文章的马克思一拍大腿,惊呼道:太受启发了!恩格斯表达的这些观点不正与我研究法哲学后所得到的思想认识高度吻合吗?马克思盛赞这篇著作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多次引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观点。或许当时也只有马克思立刻且真正读懂了恩格斯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革命意义。正是通过该文章,马克思放下了之前对恩格斯的偏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还直接推动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影响。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的好友梅林如此形容二人此时思想上的共鸣:“他们的思想,一个浸浴着法国革命的光辉,另一个浸浴着英国工业的光辉……尽管色彩不同,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他们的思想的一致,达到了几乎连用语都不谋而合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