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位于博物馆陈列区域一楼的古文献修复室,学习古文献的修复技术。指导老师富川敦子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太太,她先是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又仔细介绍了修复室的修复材料和设备。通过介绍得知,用于古文书修复的材料,均属天然材料,不含化学成分,目的是不破坏古文书的原有结构,避免修复性破坏。被虫蛀、水淹后的古文书,经过用水清洗、高温燻蒸或太阳晒干后才能进行修复。
富川老师教授的修复方法是,(1)将经过清洗、熏蒸处理过的古文献,正面朝下,平铺在一块用柿树皮做成的棕色修复纸垫上;(2)取一张与古文献等大的修复纸,将平滑的一面朝上,覆盖被虫蛀的古文献;(3)透过修复纸,对比虫蛀处的大小,用修复笔沾上清水,在修复纸上划出大于虫蛀孔的范围(便于手撕);(4)用手仔细撕下选定范围内的纸块,要尽量避免四边为直线,力求平滑自然;(5)在撕下纸块的粗糙面,用修复笔涂上浆糊,粘贴在古文献的虫蛀孔上,用手压平贴补处,在修复纸垫上擦除多余的浆糊;(6)将修复后的古文献晾干。经过上述程序,一页古文献才算修复完毕。需要说明的,一张被虫蛀过的古文书上,蛀孔大约有20~30处之多,且大小不一,分布广泛,需要一个人用一上午的时间全神贯注才可能修复完成。在学习古文书修复的过程中,长崎新闻社的左海力也记者,一直在现场观摩。我们三个研修生都是第一次具体从事这种修复工作,紧张之余手忙脚乱。富川敦子老师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修复的过程中,她不断地重复“中国人真是心灵手巧,做得太好了”。我们当然懂得,这不过是老太太的鼓励之辞罢了。学习结束时,左海力也记者对本人进行了采访,我代表同行的三人感谢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精心安排,同时也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古文书修复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从业者要有一颗爱护文物、吃苦耐劳的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富川敦子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她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11月4日的《长崎新闻》报上,登载了我们在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学习古文书修复的消息,并配发了我们学习时的照片。日本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2.下午,听取《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社会事业贡献讲座》
3日下午,我们来到博物馆一楼大厅北边的学术室,听取该馆社会事业贡献(宣传教育)讲座。主讲人为竹内有理女士,竹内女士说,她父母十分喜爱中国文化,她本人是1969年出生的,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造反有理”的口号十分流行,于是给她取名“有理”。讲座气氛顿时活跃起来。(www.xing528.com)
竹内有理女士介绍,该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主要由教育部(组)完成,教育部在编人员只有5人(全馆在编人员25人,义工130人)。教育部的工作是负责宣传品的制作和对媒体的宣传。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义工必须经过培训。该馆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的。
(1)展览中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近博物馆,加深观众特别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他们提供动手参与的机会。其主要手段是在展览中体验型的展示。如在展览中设置看图拼版、看图堆积木、看图回答问题等环节;讲解词要通俗易懂。在撰写展品说明时,先将草稿送到小学校征求老师和学生的意见,看他们能否看懂,是否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还要在展品说明牌上注上读音,把说明牌安置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高度等;组织小学生进行版画比赛,画博物馆、画博物馆藏品、画博物馆主办的活动,择其优者在博物馆展出(笔者在长崎的街道上,也看到过由小学生画的长崎历史名胜在街边公园的固定展板上展出,展板上注明作者姓名和所在的学校,想必对鼓舞小学生的自信心取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举办与国外主题相关的展览时,专门在展览的结尾部分设置一处展示该国儿童学习、生活用品的角落,让小学生直观地体验外国儿童的生活学习状态,效果良好。如正在主办的临时展览《朝鲜通信使展》的最后一部分,就展出有韩国小学生的服装、玩具、学习用品、小食品等,这些展品都是为配合展览,在韩国市场上购买的,反映了韩国小学生现时的生活状况,很受学生欢迎。
(2)面向成人的教育普及。每年举办近百场各类讲座,讲座主题并不完全局限于博物馆专业,重在宣传日本传统文化。每年接待全日本1000多个学校团体来馆修学旅行。该馆不设专职的讲解人员,接待工作由研究人员、教育部工作人员和义工完工,日常接待主要由义工完成。为服务于不能来馆的学生,博物馆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将文物复制品送到学校去展出,对偏远地区的学校实行远程电视授课,为他们讲解博物馆藏品和博物馆知识。为做好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还聘请小学教师18人、中学教师1人、大学教师4人为该馆的社会宣传员,每两个月举行1次社会宣传员联系会议,加深博物馆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互动,通过影响老师,让他们有把学生带到博物馆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3)地域连携事业。竹内有理自认为,按照博物馆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由强到弱可用下列顺序表示:调查研究(资料征集)→展示→教育普及→地域连携(研究、突现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所谓地域连携事业,即是通过加强对博物馆所在地地方历史的研究,达到吸引对博物馆本无兴趣的人来博物馆,让观众感到亲切,让博物馆受益者各有所得的目的。通过为地方历史研究者(个人或团体)提供研究展示场所,为人们提供接受高质量文化艺术的机会,振兴地方文化,让各阶层的群众均从博物馆有所收益。比如博物馆每年举办10次左右的音乐会,让长崎地区的著名音乐家、艺术家来馆表演,观众免费欣赏。通过免费音乐会,让对博物馆本不感兴趣的人来博物馆接受教育。11月3日下午就有一场音乐会在博物馆一楼大厅举行,规模不大,但演出水平较高,观众次序井然。又如在博物馆举办手工品制作比赛,择其优秀者予以展示。“宫日节”是长崎县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展示节,是秋季诹访神社的节庆活动,以舞蹈展示为重要内容,发源于江户时代,已有近380年的历史,博物馆配合一年一度的“宫日节”,既展示相关文物、资料、照片,又提供场所给参节单位进行练习,既宣传了“宫日节”,又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此外,还为文化团体提供场所,举办茶道表演,举办食文化体验(在中秋节邀请民众来馆制做糯米团子,请师傅教授,观众参与制作,制成后,集体品尝)等活动,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中的地域连携事业。竹内有理老师认为,要做好地域连携事业,必须注意借重各类地方文化专门人才,与他们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博物馆,推动地方文化的弘扬,达到1+1大于2的宣传教育效果,使博物馆以其突出的教育功能,回馈纳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