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间的展览交流,既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又可以加强各博物馆的联系,实现藏品和展览资源的共享。2015年3月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也指出: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近年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每年引进和推出的临时展览约20个。与广东、重庆、上海、新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博物馆进行了展览交流。本馆制作的“花样年华——旧上海广告月份牌展览”“剑胆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常年与国内外各友馆交流展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展览交流,加深了各博物馆间的了解,学习了彼此的业务工作经验,开阔了工作人员的眼界和思路,推介了各自的特色产品,馆藏文物“活”起来了。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作用,可以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送临时展览到学校、到社区,也是实现馆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本馆制作的“孙中山与武昌起义”临时展览,常年在武汉的大、中、小学校展览。为保证送展质量,我们严把展览制作的质量关,派遣优秀的讲解员随展讲解。这样的送展活动,既配合了学校的国情教育课,又免去了学生来博物馆参观的奔波,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www.xing528.com)
联合中、小学校制作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也是让博物馆“活”起来的一条有效途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拟于今年与有关中小学校共同制作一批与武昌首义相关的教学课件,初步拟定的题目有《武昌首义》《首义寻踪》《首义文物精品》《首义人物故事》等。我们计划每个课件的时间不超过45分钟,以照片和文字为主要形式,适当点缀少数动漫作品。相信随着这批课余的制作完成,必将能为该馆进校园活动增添一抹亮色,为博物馆探索出一条“活”起来的新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