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博物馆的职责。
首先,做好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必须突出博物馆的公益性,以“两为”“三贴近”为原则。这涉及到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定位,由于博物馆的公益性是博物馆本质属性,博物馆工作均服务并服从于这一本质属性,文化产品的营销必须有助于博物馆职能的发挥,特别是有助于社会教育职能的彰显。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博物馆工作的方向,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营销也不能脱离这一路径,要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服务,要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而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原则,也是博物馆营销活动的准则,只有文化产品内容不脱离现实,文化产品具有实用性,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可以使营销获得成功,也可以使营销活动中隐含的社教效果最佳。
其次,要努力营造合适的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空间。营销地点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重要的“场”,它应该布局于观众参观路线中,最好在博物馆展览结束,游客出门的路上。空间结构最好是开放式的,方便游客徜徉其间,自主欣赏和购买。空间形式设计要美观优雅,并与所在的博物馆环境协调。营销部的工作人员着职业装,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致。比如,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营销部,位于一楼主展厅的出口处,占据通道的一个角落,面积不大,两面是开敞的,装饰简洁,产品按类布置,为该馆及其所在地长崎相关的书籍、纪念品、工艺品等,观众可以自由进入选购,不少观众在参观展览后流连于此。
营销中的社会教育除了营销部特定的氛围之外,特别需要依托营销的文化产品本身。文化产品应居于营销中开展社会教育的核心地位。
这是因为文化产品的陈设摆放,构成了营销场所的氛围,是营销场所最重要的社教信息源。还因为文化产品是浓缩的精炼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博物馆最鲜明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内涵。文化产品设计得好坏,是否受公众欢迎,实际决定了营销中社教功能发挥的成败。一个销量很广、能实现利润增长的文化产品和营销部,决不能视作唯利是图,恰恰是其社教功能发挥出色的本质体现。(www.xing528.com)
社教效果的好坏,文化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文化产品要富于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地方(博物馆)特色,还要美观、实用。同质化的文化产品,留不住公众的脚步,又遑论社会教育呢?没有文化产品,或者没有属于特定博物馆、特定地域特征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氛围的影响力将是有限的。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几乎就是该馆的代名词之一,参访该馆的必定要到这件国宝前流连逡巡一番。该馆做足了这颗“白菜”的文章,据该馆馆方称“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翠玉白菜’玉雕为原型的衍生商品就有800种花样,价格从23万元到30元人民币。围绕台北故宫,我们已经开发出4000种产品,在台湾每个月的营业收入达到6000万台币。每次在大陆参加展销会,销售额也能达到二三十万元人民币”(《长江日报》2011年10月14日)。不难想见,透过“翠玉白菜”衍生出的创意文化产品,中华悠远的历史文化、玉雕工艺以及玉器艺术不知不觉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最后,要不断拓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营销网络,使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的社教范围辐射得更远更深。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如店面营销、博览会宣传推介之外,也可以结合网络营销推广,借助博物馆的公益性网络平台,使极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眼球,深入热爱博物馆的公众的心。
总之,我们不应纠结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中的营利,要正视它为社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化服务,拓展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范围的重要作用。其营销空间烘托了社教的文化氛围,极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是重要的社教“教员”。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必须坚持“两为”“三贴近”原则,营造良好的营销空间,精心设计富有历史文化价值、鲜明地方(博物馆)特色、美观实用的文化产品,利用各种营销方式,将其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