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空探索成果:彗星探测

太空探索成果:彗星探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9月11日,“国际彗星探测器”飞经彗星Giacobini-Zinner的等离子体彗尾,成为第一个访问彗星的航天器。1986年3月底“国际彗星探测器”飞越哈雷彗星彗尾,离哈雷彗星核28万公里。“星尘”号探测器还于2011年2月15日在飞经坦普尔1号彗星时拍摄了72张照片。“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深度撞击”号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的成分,发射于2005年1月12日。2005年7月4日,撞击器首次成功撞击彗星核。

太空探索成果:彗星探测

彗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通常直径只有几公里,主要由具有挥发性的冰组成。它们的轨道具有高离心率,近日点一般都在内行星轨道的内侧,而远日点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当一颗彗星进入内太阳系后,接近太阳会导致它的冰冷表面的物质升华和电离,产生肉眼可以见的彗尾。

飞越“哈雷”彗星

为了观察1986年的“哈雷”彗星,苏联、欧空局和日本都用探测器探测难得一见的彗星现象。美国也用“国际彗星探测器”迎接1986年的“哈雷”彗星。“国际彗星探测器”原来叫“国际日-地探测卫星”,是NASA和欧洲空间局太阳/地球探测国际合作项目的一部分,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和太阳风的互相影响。国际日-地探测器发射于1978年8月12日,布置在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点附近,是第一个布置在日晕轨道的航天器。

国际日-地探测卫星完成原始任务后,1982年6月10日改名为“国际彗星探测器”,研究太阳风和彗星大气的相互作用。1985年9月11日,“国际彗星探测器”飞经彗星Giacobini-Zinner的等离子体彗尾,成为第一个访问彗星的航天器。1986年3月底“国际彗星探测器”飞越哈雷彗星彗尾,离哈雷彗星核28万公里。

“星尘”号彗星星尘取样(www.xing528.com)

“星尘”号是维尔特二号彗星探测器,在离彗星200公里不到的近距离探测维尔特二号彗星和它的彗发成分。“星尘”号于1999年2月7日发射升空,经过50亿公里的旅行,2006年1月15日采样返回舱成功在地球着陆。首次完成彗星星尘采样和返回任务。“星尘”号探测器还于2011年2月15日在飞经坦普尔1号彗星时拍摄了72张照片。

“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

“深度撞击”号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的成分,发射于2005年1月12日。“深度撞击”号包括撞击器和飞越器二部分,通过向彗星释放撞击器来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的内部结构。2005年7月4日,撞击器首次成功撞击彗星核。探测器飞越部分用于研究地外行星和哈特雷2号彗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