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冯·布劳恩就为《科利尔》杂志写过几篇关于太空探险的文章,表达了人类步入太空的梦想,是古代空想家到现代工程师计划要做的事情。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一直想在地球轨道建立一个太空站,作为通向太空的立足点,在太空站组建去月球探险的航天器。在讨论“阿波罗”计划登月方式时,冯·布劳恩先主张地球轨道会合,后来同意月球轨道交会方案,因为他感到美国可以跳过地球轨道空间站,而把月球作为天然的空间站,可由月球站飞往火星。但是也失去了原先想建立近地轨道空间站的机会。
在太空赛年代,苏联启动了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地球大气层外建立居住点的设想,建立了首批近地轨道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活动已经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试验阶段。之后苏联又发射了“礼炮”2、3、4、5,以及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和7号。“礼炮”6号还迎接了包括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古巴、蒙古、越南和东德航天员。“礼炮”7在其近9年的寿命里,还包括来自从印度和法国的航天员。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又发射了世界第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的第三代“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在轨道装配长达10年(1986到1996年),有人照料10年,在轨飞行近16年,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十多个国家的航天员到访过“和平”号空间站。美国航天飞机也11次访问“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原来设计使用寿命5年。超期服役近10年。直到2001年3月23日才因为苏联倒塌,财政拮据,无力维持,有控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
1969年美国首次载人登月,为人类太空探险写下光辉一页。20世纪80年代初,航天飞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美国建造大型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提供了技术保障。“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载人空间站计划列入了重要的发展目标。1973年5月14日“土星”V火箭发射了美国第一个实验性空间站——“太空实验室”,同年3次向“太空实验室”输送机组人员,保持空间站的三人照料。
和苏联相比,美国在近地空间站的建设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为了摆脱这种局面,1984年1月,美国前总统里根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在10年内投资80亿美元,建设规模庞大的永久载人空间站,并邀请盟国参加筹建,以此压倒苏联的空间站优势,这就是后来的美国“自由”号空间站,它是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由于尼克松时代提出的航天飞机才问世,“自由”号空间站计划没有获得“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样举国一致的热情,里根的空间站计划得不到国会大力支持。而“太空实验室”也因为太阳活动而提前落幕,因此作为天地间交通工具的航天飞机变得无处可飞。
由于“自由”号空间站项目费用超支,以及国会每年预算大战,减缓了“自由”号空间站项目的进展,“自由”号空间站未能如期实现。最后,随苏联的崩溃,美国和俄罗斯同意合作建立国际空间站。
1993年,由于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国际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该项目几乎成为包括所有航天大国在内的国际性计划。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结构十分复杂、规模极其庞大和功能非常广泛的大型空间设施,由各参加国提供不同的舱段组成。1998年11月俄罗斯首先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多功能舱发射入轨,此后用航天飞机和大型运载火箭逐一把其他部件送入轨道,并在轨道上组装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标志载人航天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