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影响力与举旗效应:文博研究及更多

政治影响力与举旗效应:文博研究及更多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宋庆龄在孙中山生前就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参加孙中山的政治活动。孙中山逝世后,她作为孙中山的夫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践行三大政策,全身心地参加和领导国民革命。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旗帜在后孙中山时代的举旗者,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进行土地革命奠定了思想信念基础。转引自尚明轩、唐宝林《宋庆龄传》,1990年8月第1版,第141页。

政治影响力与举旗效应:文博研究及更多

如前所述,宋庆龄孙中山生前就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参加孙中山的政治活动。孙中山逝世后,她作为孙中山的夫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践行三大政策,全身心地参加和领导国民革命。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她维护革命阵线的团结,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没有半点私心和杂念;她忠实捍卫孙中山的旗帜,坚持原则,与形形色色的国民党新老右派作坚决的斗争,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也决不妥协,为国民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正确性,使革命人民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念,鼓舞了斗志,凝聚了人心,同时也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其政治影响力和举旗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旗帜在后孙中山时代的举旗者,为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进行土地革命奠定了思想信念基础。

笔者想引用一段回忆录,来体会宋庆龄等真革命家对国民革命青年产生强烈影响的力量,同时也用来结束本文:“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当时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都跟着他跑,就像周佛海汪精卫一样。但也硬有一些人继续与他们作坚决斗争。共产党人中的优秀分子不消说,他们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不屈不挠,铁骨铮铮。就是国民党左派中,高风亮节的也不乏其人。如宋庆龄,她就发表了宣言,痛斥武汉、南京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违背了孙总理的遗教,破坏了三民主义的三大政策。……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都是当时国民党在职的中央委员,但他们为了国家的光明前途,为了解救中国人民,帮助中国人民自己起来革命,宁可抛却乌纱帽,或流亡海外,也决不出卖自己的革命信仰。这种坚定的革命精神是十分感人的。走革命的道路,在当时是要受尽千辛万苦,经受惊涛骇浪,甚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的。但是他们会永远受到人民的爱戴,永远生活在人民的心上。相反,走反革命的道路,虽可以荣耀一时,享受一时,可是当了人民的敌人,人民终究是要制裁他们的。”[50]

(本文系作者2013年10月提交“第二次孙中山与宋庆龄研讨会”论文

【注释】

[1]《宋庆龄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78页。

[2]宋庆龄:《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人民日报》1962年11月12日。

[3]何香凝:《我的回忆》,《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25页。

[4]《郑卓谈孙中山与宋庆龄》,《澳门日报》1985年5月30日。

[5]张戈、乔思·哈利戴:《孙逸仙夫人——宋庆龄传略》,中国和平出版社1992年版,第16页。

[6]李联海、马庆忠:《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下,重庆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第233页。

[7]上海《民国日报》1923年1月28日《孙文越飞宣言》。

[8]李联海、马庆忠:《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下,重庆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第240页。

[9]尚明轩、唐宝林:《宋庆龄传》,北京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115页。

[10]《邓小平同志致悼词》,《宋庆龄纪念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11]上海《民国日报》1923年5月4、5、10、13日。

[12]罗歌:《宋庆龄与“洛士文号”飞机》,《新观察》1982年第10期。

[13]梁华平:《宋庆龄史事新证两则》,《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第83~85页。

[14]《宋庆龄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32页。

[15]《宋庆龄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33页。

[16]《吴玉章自传》,原件存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转引自尚明轩、唐宝林《宋庆龄传》,1990年8月第1版,第141页。

[17][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千千万万中国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18]《海伦·斯诺谈宋庆龄》,《宋庆龄纪念集》,香港《文汇报》社编印,1981年版。

[19]徐谦:《关于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经过报告》,郑自来、徐莉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79页。

[20]《国民政府档案》,载郑自来、徐莉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75页。

[21]徐谦:《关于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经过报告》,郑自来、徐莉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79页。

[22]田子渝、曾成贵:《1926—1927年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述评》,载郑自来、徐莉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26页。

[23]古尔德:《在汉口访问孙夫人》,上海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电讯稿》1927年6月11日,转引自《长江日报》2013年5月9日第15版。

[24]《宋庆龄选集》上卷,第25~27页。(www.xing528.com)

[25]《宋庆龄选集》上卷,第26页。

[26]《京报》1925年7月1日。

[27]《宋庆龄选集》上卷第36~37页。

[28]《武汉国民政府资料选编》,第306、313页。

[29]武汉市文管办编印《武汉国民政府资料选编》,1986年12月内部出版,第35、43、44、45、46、99、101页。

[30]宋庆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宋庆龄选集》上卷,第50~51页。

[31]《宋庆龄选集》上卷,第34页。

[32](苏)C.A.林达:《中国回忆录》(节录),载《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390页。

[33]《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112~113页。

[34]《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127~128页。

[35]《宋庆龄选集》,第37~38页。

[36]《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328页。

[37]《宋庆龄选集》,第39页。

[38]《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133页。

[39]《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143页。

[40]《宋庆龄选集》,第41页。

[41]《胡兰畦回忆录》,第139、123、132、127、141、162~163页。

[42]《宋庆龄选集》第33页。

[43]《胡兰畦回忆录》,第97~98页。

[44]陈公博:《苦笑录》,《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392页。

[45]《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375页。

[46]《从容共到清党》,《武汉国民政府资料选编》,第14页。

[47]《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第216页。

[48]《武汉国民政府资料选编》,第136、145~153页。

[49]《宋庆龄选集》,第56、51页。

[50]《胡兰畦回忆录》,第1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