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既不是一个以德育为基本职能的部门,也不是专司德育工作的独立部门。高校图书馆的德育功能相对于自身的主要职能即“文献信息服务”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延伸性职能,其德育功能具有间接性、隐含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大学生读者在图书馆中活动时,常常会受到图书馆阅读环境、学习氛围以及文化氛围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反射到他们的意识之中,引起心智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最终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行为。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浓郁书香氛围的熏陶、丰富馆藏文献的益德和通过各种活动对读者进行行为塑造三个方面。
(一)图书馆浓郁的书香氛围具有熏陶功能
环境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其中生长和受教育,并且在其保护下继续生活下去的政府或国家,是我们的高尚或恶劣行为可以对其幸福或不幸发生很大影响的最重要的社会团体。”与高校其他部门相比,图书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更为直接,这是由图书馆特有的主客观环境条件决定的。大学生读者初次步入图书馆,首先会关注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并从自己对图书馆环境的认知中找出与他们以前所具有并遵循的环境标准之间的异同,然后作出对环境的初步道德评判。一个整洁、文明的图书馆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舒适感,从而巩固他们已有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意识。图书馆建筑景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审美品位,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审美情绪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塑造人格、提高品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也是高校图书馆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窗口单位,其整体建筑和馆内设施的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的。馆外的树亭建榭、喷泉流水、筑山全石,以及馆内的雕塑、书画、励志标语等等,体现了浓厚校园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就是高校图书馆建筑景观的典型代表,被喻为武汉高校内的“气质建筑”。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武汉大学的至高点,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它外观形象深得中华古典建筑的精髓,外部装饰也极具中国传统特色,既端庄典雅又不失抒情浪漫。图书馆四周绿树环抱,春有樱花秋有桂,景色如同一幅画卷,一眼看不到尽头。学子们在老图书馆前远观浮思,近瞻怀豪,楼园的厚重之美、梅园的林秀之美、桂园的活力之美、格珈山的静谧之美尽收眼底。老图书馆不仅是武大学子心中魂牵梦绕的美丽倩影,更是学校的精神地标,学校的校徽、宣传片,无不以老图书馆的飞檐作为最重要元素。
高校图书馆建筑景观与周边的道路标志、花草树木、雕塑等一起组成了一个清洁整齐、美观大方、优美和谐的共同体,吸引着大学生读者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个文明场所。图书馆优美、典雅的建筑和景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更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审美的世界。高校图书馆建筑景观为大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审美领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在鉴别美的实践中懂得美的价值,并且培养美的情感。图书馆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种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发展的效果。大学生道德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而高校图书馆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是治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的海洋、学习的源泉,馆内各种绘画、书法、雕塑、标语以及馆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凸显出它雅致的格调和高尚的风格,也烘托出图书馆独特的人文氛围。任何人走进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图书馆,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气息,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总之,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浓厚的学习气氛等等,共同营造出其独有的、浓郁的文化氛围。这种安宁、精密、神圣、亲和、高雅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读者又能起到一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功能,使得大学生在无意识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遏制那些不文明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走向一条健康向上的道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具有益德功能
众所周知,知识对于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正如苏格拉底说“知识即道德”。知识是促进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道德上的文明总是依赖于知识的发展,而道德上的愚昧落后往往也会导致知识上的愚昧落后。人们的道德自觉性、道德修养程度以及道德评价能力,总是与他们知识上的修养,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高校图书馆是融大学校园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于一体的标志性学术机构,高校图书馆中的书籍又是知识的海洋。对于大学生读者而言,走进高校图书馆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书中的世界无奇不有,书中的世界博大精深,书是大学生读者忠实的朋友和无声的老师,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优秀书籍,可以被书籍中文化知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内容所感染,从而在思想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中的书籍对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简单地说,图书馆文献具有显而易见的益德功能。
1.大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可以聆听先哲教诲,获取先进思想
高校图书馆保存和传播的文献浓缩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的结晶。读书在大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书籍是先哲们众多情感的交集,一本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优秀图书就是一种特殊的优质的德育素材。通过阅读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图书,大学生可以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道德标准,增强个体道德意志,并且自觉地规范其道德行为。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德育工作的实施和德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www.xing528.com)
2.大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可以体验高尚情怀,治疗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精力充沛、情感丰富,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社会竞争的加剧又使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等等,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困扰着大学生,影响了他们健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严重的还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除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外,高校图书馆在解答大学生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周围的世界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为什么说大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文献书籍能够帮助他们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问题?这是由阅读的功能和心理学原理决定的,心理学中的共鸣、平衡、暗示、投射、领悟等作用机制决定了阅读的治疗功能。读者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通过体验作品中的积极情感使内心的焦虑、悲伤、愤怒等消极因素得以释放。
3.图书馆通过各种活动对读者进行行为引导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实践是道德形成的基础,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借助实践的力量,将实践性的活动引入德育过程之中。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各种读书征文、专题导读、文化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读者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因此,这些活动也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读者进行行为塑造以实现其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4.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空间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讲座、读书会、报告会、征文竞赛、社会热点展、节日庆贺活动专题展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为大学生创建精神家园。它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起着触动灵魂、提升精神、催化超越的巨大作用。高校图书馆依托其拥有的大量文献资料,开展馆藏文化教育,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为大学生读者创造放飞心灵、交流思想的空间,有利于他们活跃思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校图书馆举办读书会基本没有功利性的任务,大学生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闲暇时间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参加读书会,大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学会了彼此倾听心声,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做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幸福的人。
5.高校图书馆道德功能相对于课堂的说理道德教育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通过读者在借阅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检验读者是否自觉遵守各项规约,尊重他人;是否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是否遵从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实践性道德教育能够实现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激励和提升,帮助大学生读者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正是因为图书馆的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图书馆的志愿者活动就成为大学生读者践行道德标准的有效平台。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里也能常常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劳动的机会,不仅可以增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沟通、缓解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压力,还可以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形成大学生读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解的局面,培养大学生热爱公益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书刊上架、整架、修补图书、打扫卫生等大量烦琐的劳动,体验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易,这会使他们自觉增强爱护图书、爱护图书馆的意识,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观念,从而在今后的借阅活动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争做文明读者,甚至他们还会影响身边的同学养成文明借阅的行为。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活动体现了高校德育寓教于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