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类文化发展,在管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等问题上,图书馆的管理观念也不断深化发展,迄今为止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文献管理
自然经济时代是知识短缺时代,与之相适应,古代藏书楼的功能属性是“保存文化遗产”。当然,“保存文化遗产”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利用,但是,其文献收藏和管理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文献利用,而是文献保存,亦即“为藏而藏”。第二,即使文献利用,也主要是为了藏书者自身的利用;对于其他人的利用,则有诸多限制甚至根本拒绝。因此,其管理活动是文献管理,主要是文献搜寻集中、组织整序和保存管理。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书院”是最早实践“藏书为用”原则的,理应是近现代图书馆的先驱。可惜,世界图书馆学界至今不予认同,中国图书馆学界又大多将它划归古代“私学”,而排斥于“古代图书馆”之外。
(二)读者管理(或读者服务)
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迅速膨胀,近代图书馆应运而生。与古代藏书楼相比,其管理目标最主要的特征是“书是为了用的”;其管理内容和方式,也从单一的文献管理转向了文献管理与读者管理相统一,并以读者开发利用馆藏资源的管理为中心,通过提高读者满足率来提高馆藏利用率,以实现近代图书馆的“基本原则”——“以最少的花费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图书”。当然,此时的读者管理或读者服务还欠发达,只能满足读者对文献——整本书或期刊的需求,属于文献服务阶段。
(三)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
社会分工和学科分类日益精确化,读者需求日益专业化,图书馆的服务也随之突破了文献的物质界面,深及知识结构层次。再者,文献的多媒体化趋势日益强劲,信息或知识组织管理和检索利用的科技含量迅速膨胀,读者对图书馆技术支持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图书馆的信息或知识管理属性和功能逐步凸显出来,开辟了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图书馆服务新领域。同时,古代藏书楼“以书为本”的价值观念也复活繁衍起来,以“见物不见人”的“唯技术论”排斥“以人为本”。(www.xing528.com)
(四)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日益临近,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日益渗透到图书馆活动中。读者和馆员“人”的管理,逐步突破了科学管理的“刚性原则”,强调人性化和“柔性原则”,提倡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人(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读者、方便读者和研究读者。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融会贯通于读者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令读者满意。在馆员管理中,也同样是强调调动和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注重发挥利用馆员既有智慧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馆员的精神境界和专业能力。以人为本无疑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资料量的规模已经变得相当巨大,甚至已经无法运用常用的软件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及管理。在这个大背景下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对图书馆管理理念进行发展和创新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研工作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的服务方,应着力于满足科研各方面的相关需求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形势,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研提供支撑。
当前我国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阻碍了管理工作的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些问题表现在图书馆的构建结构和科技含量等多方面。首先,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保留着以馆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观念相对滞后,使得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同时,图书馆中部分的管理人员缺少应有的专业技能训练,在职业素养上和专业技能上有所不足,使得其工作效率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并且由于缺少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不仅会造成图书馆管理不当以及采购不科学等问题,影响图书馆资源方面的丰富和补充,也不利于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和建设。
其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先进技术性手段的引进上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管理中依然难觅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气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性发展。在当今的社会上,上到国家政府机关、下到普通百姓生活,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但在图书馆的管理上,仍然有很多院校很少涉及对计算机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而在基因、分子生物以及纳米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上,也出现了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状况。科学技术在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信息量急剧增加,要想合理地分置这些图书资源只有利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将很难满足读者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同时仅仅在技术手段上更新还不彻底,还要加强相关实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构建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减少图书信息等资源在网络传输和利用上的障碍。
另外,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还缺少一定的现代化特征,缺乏相应的现代信息意识科学技术,但高校图书馆作为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予以充分的运用,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特征。在大数据的浪潮下,图书馆没有做到及时的完善,很多高校在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语言上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使得许多读者都会面临语言或者理论知识范围过大的障碍。而有的图书馆在操作性和资料查找上不够简化、方便,也都会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