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兽共患疾病的概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与动物、环境之间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兽共患病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共同定义: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二、人兽共患疾病的种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可通过动物或动物产品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引起人类发病甚至死亡。我国现有畜禽传染病202种,其中1/2以上为人兽共患病。按病原体进行分类有:人兽共患细菌感染性疾病、人兽共患病毒感染性疾病、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等。
三、我国畜牧业分布情况
我国农业四大基础性支柱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而畜牧业是四大基础性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长江流域、中原和东北为中心的生猪产业带,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以中原、西北牧区、西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以东部省份为主的禽肉产业带和以中原省份为主的禽蛋产业带,以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城市郊区为主的奶业产业带。以及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民族及风俗习惯,导致部分人兽共患疾病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点,甚至某些疾病划在地方病的范畴。
四、人兽共患疾病的危害
人兽共患疾病危害表现为:
1.一部分为烈性传染病或流行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的威胁。
2.在人兽共患疾病中,以自然疫源性疾病居多,难以消灭与控制。
3.古老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与动物,过去一些已经被控制的传统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登革热、恙虫病、血吸虫病、弓形虫病和棘球勤等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对人类重新构成严重威胁。
4.新发传染病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先后发现新发生的传染病有43种,其中在我国存在或潜在的约有20多种。
5.生物恐怖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使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有炭疽、鼠疫、霍乱、布鲁氏菌、鼻疽杆菌等多种。面对形势,我们应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反生物恐怖的各种准备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技术保障,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
五、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对策
人兽共患病重在防控,但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防控人兽共患疾病要遵循以下原则。(www.xing528.com)
1.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生物医学、现代兽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与技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实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要针对人兽共患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动物群,采取环境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及遗传的等各种技术手段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如对媒介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应针对作为传播媒介的无脊椎动物和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采取措施。
4.坚持加强合作的原则。在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中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如疫情通报,防止输入传染源,加强海关检疫,以及技术上和法律方面的合作。
5.坚持依法防控的原则。WHO定了《国际卫生条件》、国际兽医局法规委员会出版了《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凡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都必须承担条例中规定的义务。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各类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按其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类纳入法规管理范围,并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疫情监督、疫病检测、疫情处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6.加强卫生检疫,严防人兽共患病由国外传入或从国内传出。
7.免疫预防。用于动物预防人兽共患病的疫苗有禽流感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炭疽疫苗、布鲁氏菌疫苗等。这些疫苗在预防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止其传染给人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药物预防。若在疾病的潜伏期有针对性地服用相应的药物,能起到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降低发病率的作用。例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在接触疫水前可口服吡喹酮,可口服盐酸多西环素预防炭疽等。
9.控制传染源,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10.加强食品卫生检验,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11.加强对人兽共患病的监测。
12.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人兽共患疾病的防治是综合性的、多部门、多机构联动的、全民共参与的、持续的公共卫生事业,时刻保持警醒,常态化防控,任何时候不能松懈,警惕新发人兽共患疾病的出现及古老传染病的再爆发,威胁人类的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