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医院环境采样管理 简介

传染病医院环境采样管理 简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以新冠肺炎为例阐述隔离病区的环境采样感染管理。当病区内收治患者较多,工作人员轮换频繁时可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三)人员防护隔离病区环境核酸监测需由参与闭环的工作人员完成,采样人员防护与所采样区域防护一致。

传染病医院环境采样管理 简介

隔离病区是定点医院或其他收治传染病确诊病例的区域,需要在日常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的基础上,增加诊疗环境中的特定传染病微生物或核酸检测,以评价消毒效果,指导病区清洁、消毒的范围和频次。以下以新冠肺炎为例阐述隔离病区的环境采样感染管理。

一、环境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困难,且无法判定病毒存活与否,因此,不用于进行消毒效果评价,但鉴于病毒变异快、传播力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可以通过病区内高频接触的环境物表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结果,间接评估病毒生存力和病区环境安全性。

(一)采样区域及频率

在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每周对工作人员生活区(包括闭环人员交通工具)、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办公区域)和污染区(病房、卫生间)内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开关、门把手、按钮等进行2~3次采样检测。当病区内收治患者较多,工作人员轮换频繁时可适当增加采样频次。

(二)用物准备

登记表、采样箱、病毒采集管、咽拭子、一次性试管架、密封袋、消毒湿巾、专用黄色塑料袋、便笺纸、记号笔、75%酒精消毒液、手消毒液、防护用品。

(三)人员防护

隔离病区环境核酸监测需由参与闭环的工作人员完成,采样人员防护与所采样区域防护一致。

1.生活区:可穿便装,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采样。

2.清洁区:穿便装或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采样。

3.潜在污染区:穿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鞋套,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采样。

4.污染区:穿防护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鞋套,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采样。

(四)采样流程

1.按计划给各采样点位编号,登记在纸质表格上,注明采样时间、采样人员和采样区域。

2.采样人员按防护要求着装后,携带采样用品和采样登记表到所需采样区域进行采样。

3.采样顺序遵循先清洁后污染,从内向外,从上到下的原则,当所有区域都需要采样的时候按生活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顺序单向采样,不折返。

4.打开标本采集管,用浸有标本保存液的拭子1支,在物体表面以5cm×5cm的规格横竖涂抹各5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掰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拭子放入标本采集管中,拧紧盖及时送检。

5.采过样的物体表面立即用消毒湿巾擦拭干净。

6.掰下来的拭子一端、用过的消毒湿巾和拭子外包装均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中,采样结束后鹅颈式包扎,贴“新冠肺炎”标识按医疗废物处理。

7.采完样的所有标本装入大小合适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标本采集管里,拧紧,采集管外注明标本编号。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集中放入黄色塑料袋,包扎。在固定标本交接点放入标本转运箱,交给转运人员。标本运送人员和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双签收。

(五)标本运送

转运人员到标本交接点领取标本转运箱后沿转运路线尽快将标本运送至实验室,如果距离实验室较远,2~4h内不能完成核酸检测的,需要在标本转运箱里放置干冰等制冷设备。

(六)用物处置

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实施手卫生,到缓冲区域脱卸间严格按照流程脱卸防护用品。流动水下洗手后更换新的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和鞋套方可离开。

二、隔离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

隔离病区患者出院终末消毒结束后需对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和空气采样,进行消毒效果评价。物体表面现场消毒效果用自然菌或指示微生物杀灭率进行评价,空气现场消毒效果用自然菌杀灭率进行评价。

(一)采样区域及采样方法

1.物体表面:以地面、墙面、桌面、床头柜、便器、门把手、按钮等为重点采样对象,在消毒因子难以达到的地方如抽屉地毯、墙角等可增加采样点或指示微生物载体,每类采样对象不少于2个样本。以自然菌评价时,消毒前后采样点应当成对设置在同一物体表面或在同类型物体表面,不得在同一区内采集两次。试验样本总数不少于30个。

(1)采样方法

①自然菌:消毒前,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1/L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四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消毒达到作用时间后,按照上述方法在与前者成对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对应中和剂试管中。被采物体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100cm2,取100cm2。(www.xing528.com)

②指示微生物:按照《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 38502)制备实验用菌片(低温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时,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作为有机干扰物),使每个菌片的菌落数为1×106 CFU/片~5×106 CFU/片。一般选择布片(1cm×1cm)作为染菌载体,使用气雾或超低容量喷雾等消毒方式时,不可使用布片和滤纸片等有吸附能力的载体,可选择金属片(Ф1.2cm)或玻璃片(1cm×1cm)。消毒前,按照布点要求,将菌片放置于现场,消毒达到作用时间后,用无菌镊子将菌片移入装有5.0mL相应中和剂试管中,振打80次或用混匀器混匀,中和10min。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低温现场消毒时,消毒前将指示微生物放入相应低温环境至少30min,确保指示微生物达到相同低温后,方可进行消毒操作。阳性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起放入相应低温环境,达到相同低温后,放入稀释液中计数。

(2)检测方法

将病毒采集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每一样本平行接种2个平皿,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培养基(相应培养基)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培养48h后(特殊指示微生物,按相应要求培养),计数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X——杀灭率(%)。

A——消毒前菌量或阳性对照组回收菌量(CFU/样本)。

B——消毒后菌量或试验组回收菌量(CFU/样本)。

2.空气: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评价。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共3点,内、外点应当距墙壁1m处。若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共5点,4角布点部位应当距墙壁1m处。较大空间(室内面积>60m2)布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采样点,布点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最多设30个点。

X——布点数(个),四舍五入取整数。

Y——室内面积(m2)。

消毒前采样:按照采样要求,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采样时在布点处铺设无菌垫布/纸,平板放置于垫布/纸上,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15min后盖上平板盖,将平板外表面消毒后及时送检,垫布/纸等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对各平板应当做好标记。

消毒后采样:空气消毒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的相同位置上,另放一组加相应中和剂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置方法和暴露时间与消毒前采样相同。同时取2个未经采样的相同平板作为阴性对照。

平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自然菌平均杀灭率计算公式:

X——自然菌平均杀灭率(%)。

A——消毒前平均每皿的菌落数CFU/(皿·暴露时间)。

B——消毒后平均每皿的菌落数CFU/(皿·暴露时间)。

(二)结果判定

物体表面自然菌平均杀灭率≥90%,且杀灭率≥90%的样本数占90%以上,判为消毒合格。物体表面指示微生物平均杀灭率≥99.9%,且杀灭率≥99.9%的样本数占90%以上,判为消毒合格。

空气自然菌平均杀灭率≥90%,判为消毒合格。消毒前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10CFU/(皿·15min)时,可不计算杀灭率,消毒后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4.0CFU/(皿·15min),判为消毒合格。

(三)用物准备

登记表、采样箱、采样管、棉签、培养皿、试管架、酒精灯打火机或火柴、便笺纸、记号笔、手消毒液、防护用品。

(四)人员防护

采样人员着防护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鞋套、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五)采样流程

1.按计划给各采样点位编号,登记在纸质表格上,注明采样时间、采样人员和采样区域。

2.采样人员按防护要求着装后,携带采样用品和采样登记表到所需采样区域进行采样。

3.采样人员从清洁区进入,依次对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按上述采样方法对环境物表和空气进行采样。

4.采完样的所有采样管、培养皿和采样登记表一起装入采样箱后,尽快转运至实验室。

(六)用物处置

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实施手卫生,到缓冲区域脱卸间严格按照流程脱卸防护用品。流动水下洗手后更换新的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和鞋套方可离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