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主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包括肺结核、水痘、麻疹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一、隔离点管理
集中安置地、隔离病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不交叉;病室内设置卫生间;尽可能设置负压病房。
二、医务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掌握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2.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需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隔离衣/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
4.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健康管理,根据接触的传染病监测症状和体征。
5.医务人员需采取相应的免疫接种和(或)预防用药。
6.医务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三、患者管理
1.患者需收住发热门诊筛查或隔离病区治疗,隔离病室有隔离标志,有效通风,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2.疑似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室,确诊相同疾病感染患者可共同一室。
3.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其活动范围。
4.对就诊患者和家属、陪护人员进行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需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
5.指导患者不随地吐痰,正确处理痰液,痰液用纸巾包裹,焚烧处理。
四、环境及物品管理
(一)空气消毒
1.病房有人的情况下
①强调病房的自然通风对流;
2.病房无人的情况下
①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每天2~3次;
②化学消毒:(www.xing528.com)
A.过氧乙酸
喷洒法用于环境消毒时,用0.2%~0.4%(2000~4000mg/L)过氧乙酸溶液喷洒,作用30~60min。
喷雾法采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0~30mL/m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作用60min。
熏蒸法使用15%过氧乙酸(7mL/m3)加热蒸发,相对湿度60%~80%、室温熏蒸2h。
B.过氧化氢
气溶胶喷雾器,采用3%(30g/L)过氧化氢溶液按照20~30mL/m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
(二)物体表面消毒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门把手、计算机等物体表面、转运车辆、担架等运输工具(使用完之后立即消毒)首选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可清洁消毒一步完成,每天至少2~3次。
(三)地面消毒
1.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2~3次。
2.遇污染随时消毒,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消毒。
3.抹布、拖布等清洁用品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
(四)可复用器械及物品的消毒灭菌
1.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
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双层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并做好“特殊病原体”标记。
(五)医用织物的清洗消毒
污染的医用织物可先用高水平消毒剂浸泡、消毒,达到作用时间后,按照常规清洗。
(六)医疗废物处置
(1)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管理,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
(2)医疗废物装至容器3/4满时,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由专人定时收集,交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处理。
(七)终末消毒
患者转床、转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所有物品、床单或病室环境需按上述方法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