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史

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史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仍然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1958年,美国医院协会建议每所医院都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1961年,伦敦召开了有关医院感染的会议,分析讨论医院感染的原因,并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由此拉开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序幕。2015年,13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正式发布。

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史

理论上讲,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然而,受医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限制,医院感染管理并没有伴随医院一起诞生。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仍然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

一、医院感染原始控制阶段

18世纪末,巴黎伦敦等国外一些医院已经发现了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开始通过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戴手套、隔离患者、用漂白水洗手等措施减低医院感染引起的病死率。遗憾的是,在这一阶段,人们认为医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还比较表浅,并未认识到微生物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阶段

随着法国微生物学家Pasteur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并可通过加热方法减少微生物数量,医学界的微生物时代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开始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和探索。英国外科医生Lister率先阐述了细菌与感染的关系,首次提出了消毒的观点,并开创性地发表了外科无菌操作制度。在这一阶段,人们已经找到医院感染的真正原因,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环境微生物,把消毒范围扩大到空气、医生的手和器械、敷料上。随后,又产生了无菌术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可以说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次飞跃。然而,在此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控制上,其他的医院感染都被忽视了。

三、医院感染的抗生素阶段(www.xing528.com)

1928年青霉素在英国被发现,1946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有效地控制住了感染性疾病,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对无菌操作和消毒技术的重视,甚至出现由于抗生素滥用而引发的耐药菌不断增加的现象。1958年,美国医院协会建议每所医院都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1961年,伦敦召开了有关医院感染的会议,分析讨论医院感染的原因,并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由此拉开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序幕。

四、医院感染的现代管理阶段

随着对耐药菌的深入研究,医院感染步入系统化、组织化、科学化的管理阶段。美国首先建立起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和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国纷纷参照这个模式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1986年4月,我国原卫生部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控研究协调小组”,召开“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组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开始最初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从此开启了中国感控的新纪元,1986年也由此被业内称为中国感控元年。

1988年11月,原卫生部下发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配备专职人员,该办法从组织上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94年,全国首个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在浙江成立,之后其他省级及地市级质控中心也陆续成立。2006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法制层面对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强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独立设置。随着2013年国家级院感质控中心的成立,由国家、省、地市、医疗机构组成的四级质控体系初步建立。2015年,13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正式发布。2018年,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质控指标的统一和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质控体系专业化。医院感染管理从此进入了围绕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学术交流、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监测和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等多举措、全方位的现代管理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增多,加快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近年多起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发生院内感染艾滋病丙肝等传染病,特别是2003年SARS的暴发流行,以医院内传播和医护人员的感染为突出特点,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都表现为医院聚集性、以医院为传播链的疫情扩散等特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管理成了全社会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焦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