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守常品孙子兵法一,始计篇

王守常品孙子兵法一,始计篇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令民与上同意:使民众与国君意愿相一致。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等制度。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李筌注同,即指哪一方得天时、地利。另一说,“将”指一般的将领,这样意为:将领们能听从我的计谋。

王守常品孙子兵法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

①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指战争。

②察:考察、研究。

【译】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

①经之以五事:指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战争胜负的可能性。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校,通“较”,比较。计,这里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③令民与上同意:使民众与国君意愿相一致。《荀子·议兵》:“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也认为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取得民众的支持。

④不畏危:不害怕危险。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以下简称汉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⑤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⑥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这里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汉简《孙子兵法》中,此句为“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多“高下”二字。

⑦智、信、仁、勇、严:这里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等条件。

⑧曲制、官道、主用:曲制,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等制度。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主,掌管。用,物资费用。

⑨闻:知道、了解。

⑩知:知晓,这里含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意思。

⑪孰:谁,这里指哪一方。

⑫天地孰得:曹操注“天时地利”。李筌注同,即指哪一方得天时、地利。

⑬兵众孰强:指哪一方的军队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

【译】

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所谓“地”,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以上五个方面,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因此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就是说: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通过以上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注】

①将听吾计:一说,“将”作为“听”的助动词解,这样意为: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另一说,“将”指一般的将领,这样意为:将领们能听从我的计谋。

【译】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www.xing528.com)

【注】

①计利以听:指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计,计策,这里指战争决策。以,通“已”。听,听从、采纳。

②佐:辅助。

③因利而制权:即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也就是说,怎么对我有利就怎么行动。权,即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译】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势”,以辅助作战的进行。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

①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诡,诡诈、奇诡。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②能而示之不能:意即本来能攻,故意装作不能攻;本来能守,故意装作不能守;等等。示,示形,这里是伪装的意思。

③用而示之不用:本来要打,故意装作不打;本来要用某人,故意装作不用他;等等。

④近而示之远:本来要从近处进攻,故意装作要从远处进攻;本来马上进攻,故意装作不马上进攻;等等。

⑤乱而取之: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

⑥强而避之: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

⑦怒而挠之: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使其失却理智,轻举妄动。挠,挑逗。

⑧卑而骄之: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设法使其更加骄傲,然后寻机击破。另一说:对敌人要示以卑弱,使其骄傲,放松戒备,从而利于攻击。

⑨佚而劳之:对于休整充分的敌人,要设法使其疲劳。佚,通“逸”。

⑩胜:佳妙、奥妙。

⑪不可先传:不可事先具体规定,意指必须在战争中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译】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打而装作不要打,要在近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近处行动。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它;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它;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去激怒它;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让其疲劳;对于内部和睦的敌人,要设法离间它。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所在,是不可事先加以具体规定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

①庙算:古时候兴师作战,要在庙堂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胜负,这就叫“庙算”。

②得算多:指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算,计数用的筹码,这里引申为胜利条件。《孙膑兵法·客主人分》:“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这里的“算”也是指计数的筹码。

【译】

在开战之前,“庙算”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在开战之前,“庙算”不能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不周密,胜利条件不充分。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可能胜敌;计算不周密,胜利条件不充分,不能胜敌;而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呢?我们从这些方面来考察,谁胜谁负就可看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