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孙子认为,间谍是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军队需要借助间谍获得的情报采取行动。那些重“爵禄百金”而不重视使用间谍的人,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孙子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为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吏为间谍。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故意对外散布虚假的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所谓生间,就是派往敌方侦察敌情以后能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同时使用这五种间谍,情报的来源就会非常广泛,在打仗的时候就可以让敌人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
通过分析《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主旨,可以总结如下:
慎重对待战争是《孙子兵法》最核心的思想。因为战争可能造成“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所以孙子告诫:“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www.xing528.com)
在孙子看来,“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修道”是修明政治,“保法”是确保法制实行。由此,才能把握战争的决定权。战争可以解决问题,但战争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不了解“危害”,就不能知道什么是“有利”。由此,“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在孙子看来,攻城略地不是战争的最终目的。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的高明者,不用战争而屈服敌人,这才是最高明的。所以“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孙子主张尽量不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存亡问题,这种思想应受到了中国古文化中“人本”观念的影响。在连年战争的惨烈祸害下,人们思考出的弭兵止战的办法就是以道德制约战争。
所以,我们看到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在逻辑是“屈人之兵而非战”,必推崇“谋略之法”。谋略的本质是“诡”“诈”,正是曹操所注的“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谋略非常重要,善用谋略,可以不战而胜。所以,孙子才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过,即便孙子重视谋略的重要性,他也要告诫人们:运用谋略的前提,仍然是以道德为“体”,以谋略为“用”。这一点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注解《孙子兵法》时所提出的“古之兵柄,本出儒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