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研究专家王希恩教授曾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延伸,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化将向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各民族生活纵深推进。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冲击也将愈加剧烈,传统文化面对这些渗透和冲击所出现的衰退和变异也将愈加明显[5]。
耶鲁大学教授、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保护地区原项目主任吕植先生,曾长期主持平武ICDP项目的工作,曾对白马藏族研究地方专家曾维益先生说过:“白马人比大熊猫珍贵,要抓紧时间抢救才行。”在平武白马藏区,当前已表现出文化变异,甚至不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已处于濒危状态。
表6-1-1是近年来平武县调查整理出来的《平武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6],从中可以看到目前共7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文化遗产,其中13项现存状态为“濒危”,占48.15%;6项处于“正在演变”,占22.22%;仅有7项处于正在流行,占25.93%;1项处于正在发展之中,占3.7%。见表6-1-1和图6-1-1。
表6-1-1 平武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图6-1-1 平武县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本项研究的调查也表明,目前白马藏族不少民族传统文化正处于急剧变异中和出现日渐消亡的迹象,应当加大保护力度,如目前已出现明显变异和传承已出现严重危机的“跳曹盖”的仪式、白马传统特色民居,部分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等。
(二)王朗白马社区正面临旅游大开发带来的危机(www.xing528.com)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平武县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王朗白马风景区更是该县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平武县政府积极招商,目前已成功引进资金,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该景区打造成四川第二个旅游目的地,从而形成四川省第二大旅游经济圈。王朗白马旅游区规模化发展已列入《平武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四川王朗白马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见表6-1-2和图6-1-2。
表6-1-2 规划中2008—2020年王朗白马旅游区旅游发展规模
图6-1-2 规划中2008—2020年王朗白马旅游区接待游客数
规划中,2010年前主要为基础建设阶段,游客规模增长控制在一定幅度,2009年为3.5万人次,2010年为5万人次,到2015年则增长到25万人次,其中观光游客为15万人次,2020年更是猛增至34万人次,其中观光游客数为22万人次(见图6-1-2)。同时,在新的旅游开发规划中,应用相关“前台,帷幕,后台”的旅游开发模式[7],将厄里家、祥述家作为“前台”,这一区域将成为最重要、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区域,是文化的试验区,扒昔家、色如家作为帷幕,是文化的缓冲区,罗通坝作为后台,是文化的核心区[8]。本研究的重点调查对象祥述家和厄里家将成为开发“试验区”,即在此可以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要继续增加游客量和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允许在这一区域开展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活动,允许接待大量游客,新的规划里这一带将建设星级宾馆、白马广场、综合服务楼、白马酒楼、商业休闲街、酒吧街、白马剧院,允许大量游客与白马人亲密接触,白马人通过提供住宿、餐饮、购物、歌舞表演、宗教祭祀以及其他的旅游活动将白马文化展示给游客(见表6-1-3)。
表6-1-3 文化保护区分区依据表
王朗白马社区新的旅游规划是纯商业化的运作,以企业经营为主,可以说充斥着非常浓厚的商业化气息。虽然规划中也考虑了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亦有不少保护措施,但新的旅游开发基本上背离了白马藏区一直以来走生态旅游、坚持小规模开发的道路,祥述家和厄里家即将真正走向规模化的大众旅游。而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祥述家、厄里家两个寨子虽然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区,但可以看到前期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尚不太大,其主要原因正是一直以来的小规模开发和生态旅游良性效应等因素导致。毋庸置疑,新的大规模、建设性旅游开发将对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著名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Smith)曾指出,游客的规模和类型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情况不同,但大规模的观光游客对旅游地带来的影响、破坏性是非常巨大[9]的,与之相伴的将是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加速变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