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及其居住习俗是族群居住文化的载体和表征。白马藏族传统住房为典型的土墙板屋,俗称“杉板房”或“板屋土墙”,一般分为三层,两楼一底,底层关牲畜,中层住人,中层主室为全家的活动中心。自旅游开发以来,白马人千百年以来聚寨而居的传统居住民俗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者从居住环境、建筑形式、结构布局和室内陈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居住环境
过去平武白马藏族的山寨都基本分布在高山的山原上,如白马藏族乡的稿史脑村水牛家老寨、伊瓦岱惹村的上壳子寨和下壳子寨等。后来出于对外交通和联系的需要,白马山寨也从高山的山原向河谷平坝迁徙。近年来由于旅游开发,这种迁移更为突出,还有一些人家直接迁向了城镇。总的变化表现出山寨由坡地移到河谷,住户由集中转向分散,人口由山寨流向城镇的特征。
图5-1-25 白马藏族的老寨子(下壳子寨)
作者曾和调查小组一同走访过现存的白马藏族的最老寨子之一——上壳子寨(见图5-1-25),上壳子寨是白马藏族乡少数几个还留存有不少老房子的寨子,那里交通非常不便,寨子几乎位于山顶,路很陡,仅有很狭小的山道可通行,如遇下雨几乎没法行走,从山下爬到山顶有人居住的寨子,至少要走1个多小时。不过我们调查时发现虽然寨子里还存有几十户的房屋,但目前大部分都空置着,除了三四户还留有几位老人居住外,其他房屋都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这些住在山顶上的老人很少下山,一般一年一次,也大多只是到山下乡政府所在地王坝楚一带,或走走亲戚,或买点必需的生活用品等,依然保持和外界很少的接触。
图5-1-26 新修建的白马藏寨(祥述家)
由于开发旅游,也因为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不少白马藏族都开始沿着夺补河、公路边兴建新的民居,目前在祥述家和厄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新民居聚落。图5-1-26为靠近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祥述家寨子,这些路旁新修的白马民居几乎无一例外,基本都主要是用来进行旅游接待的,每户新民居的门口都挂着显眼的广告牌,寨子里开设有小商店,有少量的旅游小商品出售。
(二)建筑形式
白马藏族研究专家曾维益先生认为,平武白马藏族老寨已成历史遗迹的“板屋土墙”(杉板房),与先秦史籍记载的氐人“板屋土墙”相比,是几千年一脉相承的、成熟的、标准的建筑形式。目前这种建筑形式在白马藏族乡各寨尚存近10座,但大多数都没有住人。住人的房屋主要是木构吊脚楼或土墙木构楼,这一类房屋是古老的“板屋土墙”和“新式”木构吊脚楼的综合体,时代早于木构吊脚楼。住宅建筑一般分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藏粮食和杂物;现在的普通住宅(砖混结构的除外)一般也是分为三层,功能与原来的相同。有的人家把圈养牲畜的地方和厕所单独修在旁边,这样有利清洁卫生,近几年修的用于旅游接待住宅更是如此。
图5-1-27 传统白马民居建筑样式
图5-1-28 新白马民居建筑样式(祥述家)
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下,白马藏族传统房屋建筑的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图5-1-27《平武县志》刊载的是过去的白马民居,可以窥见白马藏族传统的建筑样式。图5-1-28是2007年作者在祥述家寨子拍摄到的目前白马藏族的新民居样式。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从房屋外观上看白马民居确实与过去有了显著的不同,目前这类民居基本都是新建的并且主要用来进行旅游接待用。有不少年长的白马藏族人认为目前这些新房子并不是白马人房屋的样式,而是照搬临近松潘一带藏族的样式仿建的,不伦不类,没有白马人自己的风格[8]。
(三)屋内陈设
和过去相比,目前平武白马藏族的屋内陈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类改变是由于外在居住环境、建筑形式的变化,以及白马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程度提高导致,另一类改变则完全是由于开发旅游所导致的。
过去火塘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所在,室内生活的全部如吃饭、喝酒、休息、睡觉和待客、开会、跳舞、敬神等都在这里。室内的陈设物品非常简陋,都是以橱柜和火房(炉)为核心,以及有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橱柜除了用来放置锅碗瓢盆外,主要功能是神位,所以又可以称为“神橱”。家里日常生活用品很少,除三脚架、锅和开水壶等用品是铁或铜的以外(其实稍早时候三脚架都是木制的),其他绝大部分都是木制的,陶瓷用品极少[9]。
图5-1-29 部分保留老式传统的民居
图5-1-30 白马藏族新民居的客厅
目前白马藏族房屋的室内结构布局和陈设变化,主要是由传统住宅的以火房(炉)为中心的室内结构布局,演变为新式住宅的以堂屋(客厅)为中心、功能划分较细的室内结构布局。目前白马新民居中,火房(炉)依然存在,但仅仅是作为冬天烤火和小型聚会的场所[10];堂屋成为(客厅)吃饭、喝酒和待客、开会、跳舞、敬神的地方,完全取代了过去以火房(炉)为中心的地位[11],并且家家都有专门的厨房和卧室。图5-1-29是目前还保留着部分老式传统的白马民居,而图5-1-30是目前旅游接待户家里的客厅,可以看到后者已经十分现代化了,彩电、沙发、茶几一应俱全。目前白马人家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旅游接待户,电器普及率已很高,电视机几乎家家有,不少家里也都有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电话、手机也很普及。家里日常生活用品完全被现代化的陶瓷和金属类的替代,木制品已经极难见到了。
图5-1-31是目前主要用来进行旅游接待的白马藏族家庭客房,不少接待户家里都有像这样的标准间、双人间、四人间,一般能同时接待30~80人不等,最多的接待户家里能一次接待120位客人,规模可谓不小。
图5-1-31 白马藏族新民居的客房
(四)白马人对传统民居的了解和认同
白马人对自己本民族传统的民居还存有什么样的印象?还有多少人熟悉传统民居?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见表5-1-6)。
表5-1-6 您熟悉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杉板屋(板屋土墙)吗
图5-1-32 您熟悉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杉板屋吗(一)
在对“您熟悉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杉板屋’(板屋土墙)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的所有调查对象中,25.67%的人表示“非常熟悉”,选择“熟悉”的有20.68%,“不熟悉”者占22.1%,有13.19%的人选择“根本不熟悉”。成年人和在校生的比较,成年人选择“非常熟悉”的为49.09%,而学生选择“非常熟悉”的仅为10.56%,差距较明显;选择“根本不熟悉”的,成年人里占5%,而在校生则为18.47%;71.36%的成年人熟悉本民族的传统民居,有30.21%的白马在校学生选择“熟悉”,近46%的学生选择“不熟悉”或“根本不熟悉”,可见成年人对白马民居的熟悉度远高于学生,见表5-1-6和图5-1-32。
图5-1-33 您熟悉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杉板屋吗(二)
旅游开发区与未开发区的比较中,白马乡村民中表示“非常熟悉”杉板屋的人占55.7%,木座乡次之,为43.33%,黄羊乡、木皮乡仅有21.88%;白马乡和木座乡选择“非常熟悉”、“熟悉”二者均达到约73%,黄羊乡、木皮乡为59.38%,而选择“根本不熟悉”者占到18.75%,该选项比例与在校学生相差无几。见表5-1-6和图5-1-33。
图5-1-34 您熟悉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杉板屋吗(三)
在旅游开发的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对比中,选择“非常熟悉”二者均达到50%以上,其中核心区略高,但“非常熟悉”和“熟悉”的总比值二者相差不大,选择“不熟悉”、“根本不熟悉”的非核心区域为17.39%,核心区为13.64%,核心区选择“根本不熟悉”的为0,总体无明显差异。见表5-1-6和图5-1-34。
表5-1-7 您觉得白马人修建新房应当建成什么样式(www.xing528.com)
图5-1-35 您觉得白马人修建新房应当建成什么样式(一)
在针对“您觉得白马人修建新房应当建成什么样式”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32.98%的人选择了“白马传统民居样式”,29.23%的人选择了“其他藏区样式”,16.4%的人选择“汉族住房样式”,另有21.39%的人选择了其他样式。成年人和学生选择“白马传统民居样式”的比例均为33%左右,但学生选择“其他藏区样式”的比例高于成年人,选择“其他样式”的成年人明显高于学生,高出约37个百分点。这表明二者差距较突出,学生对其他藏区样式的认同度最高,而成年人对其他藏区、汉族样式的不认同明显。见表5-1-7和图5-1-35。
图5-1-36 您觉得白马人修建新房应当建成什么样式(二)
从进行了旅游开发的白马藏族乡与其他几个乡比较来看,选择“白马传统民居样式”的均占了差不多3成,但选择“其他藏区样式”方面差距明显,木座乡该项比例为0,选择“汉族住房样式”中,黄羊、木皮乡两乡的比例最高为31.25%,说明此两乡汉化程度高,对汉区住房的认同度也最高;木座最低,为6.67%;但选择“其他样式”的,木座乡为该选项最高值即60%,白马乡为44.94%,同时此两乡还表现出对其他藏区样式、汉族住房样式的明显不认同倾向。木座乡受访者对传统民居的认同相对突出。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的,不少白马人认为恢复传统“杉板屋”不太合时宜,并且模仿周边藏族的房屋而建也不恰当,但新居该如何建却说不清楚。见表5-1-7和图5-1-36。
图5-1-37 您觉得白马人修建新房应当建成什么样式(三)
与旅游开发非核心区域相比,旅游开发核心区域选择“白马传统民居样式”的比例高约10个百分点;选择其他藏区样式和汉族住房样式的,旅游开发非核心区均高出核心区,其中选择汉族住房样式的比例高约11个百分点,可看出非核心区域对传统民居的认同感更强一些。无论是旅游开发核心区域还是非核心区域,选择“其他样式”的比例均偏高。这表现出目前白马人对本民族新建房屋究竟选择何种样式是莫衷一是的态度,尚未形成基本一致的认识见表5-1-7和图5-1-37。
火塘曾经在白马传统生活和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其功能也日益退化。当前白马人对传统火塘的认识如何,研究对“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1-8和图5-1-38:
表5-1-8 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
图5-1-38 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一)
在对“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561名被调查者中,选择“完全赞同”的为19.96%,选择“赞同”的为39.22%,13.73%的人表示中立,有22.82%的人表示“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者占4.27%;在校学生选择“完全赞同”的,明显低于成年人,选择“中立”的也高于成年人10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这一曾经在白马人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传统居室的一个组成部分,白马学生也表现出同样的认同,但认同程度明显低于成年人(见表5-1-8和图5-1-37)。
图5-1-39 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二)
在白马藏族乡与其他几个乡的比较中可见,白马乡选择“完全赞同”的比例高于其他的乡,持赞同态度者占67.72%;木座乡选择“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比例在该选项中最高,为43.33%,而汉化最为严重的木皮乡、黄羊乡持赞同态度者占到78.11%,比例最高(见表5-1-8和图5-1-39)。
图5-1-40 您觉得房屋里应当保留火塘吗(三)
从旅游开发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的对比看,核心区选择“完全赞同”和“赞同”的比例均略高于非核心区,前者高约4个百分点,后者高约7个百分点,总体对该选项持赞同态度的比例较高,两个区域分别为74.24%和63.05%,非核心区域选择“中立”、“不同意”的比例高于核心区(见表5-1-9和图5-1-40)。
(五)对白马人新民居的认同情况
目前白马藏区随处可见到新式样的民居,旅游开发区域,尤其是核心区域更是能见到成片的为旅游接待兴建的新民居,无论外观还是内部结构、布局,这些民居与传统民居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改变,那么现在白马藏族对这些新建民居的认同情况如何呢?
表5-1-9 您喜欢那些主要为旅游接待而新建的白马民居吗
图5-1-41 您喜欢那些主要为旅游接待而新建的白马民居吗(一)
从表5-1-9和图5-1-41中可知,在对“您喜欢那些主要为旅游接待而新建的白马民居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非常喜欢”的占被调查总数的33.51%,“喜欢”的占48.66%,即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者占总数的82.17%,另有选择“中立”者9.27%,仅有6.24%的人选择“不喜欢”,2.32%的人表示“非常不喜欢”。成年人和在校生的比较中,总体态度趋于一致,即对白马新民居的认同态度较高,相比较成年人选择“非常喜欢”的比例略高于在校生。
图5-1-42 您喜欢那些主要为旅游接待而新建的白马民居吗(二)
在旅游开发区与未开发区的比较中,木座乡对新民居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为最高,达到93.33%,其中选择“喜欢”的比例占了70%,为该项最高值;白马乡持肯定态度者占88.61%,略低于木座乡,黄羊乡、木皮乡中持肯定态度者也占到81.25%,这说明当前白马藏族对新民居是持普遍认同态度的,但认同程度稍有不相同,旅游开发区未表现出对新民居的强烈认同(见表5-1-9和图5-1-42)。
图5-1-43 您喜欢那些主要为旅游接待而新建的白马民居吗(三)
在旅游开发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核心区域选择“非常喜欢”的比例高于非核心区域,为46.97%,也是该选项的最高值,这说明核心区域对新民居的认同略高于非核心区,但两个区域所表现出来对新民居的肯定态度是一致的,总体认同程度很高(见表5-1-9和图5-1-43)。
另外,在白马藏区的调查中还发现,当前的房屋建筑工艺正在演变。白马人对建筑民居的感知心态比较复杂,虽然他们对传统民居有着较强的认同,但同时他们对新民居也表现出明显的认同。目前白马藏族在对本民族新民居究竟应当如何建造方面举棋不定。调查中有的学者和部分老一辈的白马人指出当前白马传统民居的精髓正在消失,白马传统民居存在较严重的变异及传统建筑手艺失传等问题,并对此表现出很深的遗憾。
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对当前白马藏族传统民居的保持、传承情况,以及旅游对白马藏族居住文化变迁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小结:
第一,当前白马藏族的建筑和民居样式与传统白马藏族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民居位置的变化,房屋外观的变化,房屋内部结构、居室布局、家具等的变化,整体呈现出现代化和标准化,而且功能化现象突出。
第二,旅游对白马人传统民居及建筑文化的变迁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开发区新建民居几乎都是用于发展旅游业,进行民居接待用的,其房屋的布局陈设也都体现出这一特点,如几乎家家都有2人间、3人或4人间,有公共的厕所,并且厨房中有专为客人做饭的大型炉灶等。
第三,调查表明,大部分白马人对传统民居仍然存在明显的认同,同时旅游开发区显示出对传统民居、老式火塘等传统文化元素更强的认同感,但同时,目前白马藏区已表现出来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的工艺在演变失传的现象,旅游开发并未能在复兴传统民居方面有所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