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对平武县白马藏区旅游兴起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回顾了王朗、白马社区旅游发展的历程,并对旅游为白马藏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平武白马藏区旅游的兴起,一方面缘于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由于《禁伐令》的颁布,使平武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急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则缘于白马乡境内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一项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国际合作项目——平武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ICDP),为该社区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通过近10年来的旅游发展,不但彻底改变了白马人传统的经济结构,也使白马藏区的经济发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分析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时,很容易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旅游大多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因为:首先,大多数国家的民族群体常常地处偏远,位于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一些边缘地带,经济不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这些民族地区往往有着强烈的经济发展需求,而过去几十年来旅游业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已充分彰显了其在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成功的案例也给民族地区起到了示范效应;其次,民族地区往往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最典型的莫过于少数民族拥有的“异文化”特色,即各少数民族与该国主体民族的差异性。大多民族地区因其地理、气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在风俗、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如有特色的民族聚居地、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特殊信仰等,这些“异文化”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22]。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异文化”交流、获得“异文化”体验已成为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现代性背景下的游客日益强调在旅游活动中追求对“异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正如有学者指出“游客的旅游动机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文化需求’”[23],并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背景下人们对文化多元性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民族地区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异文化”特质,恰恰能满足现代旅游者追求“探新”(novelty-seeking)、“求异”(quaintseeking、difference-seeking)、“求真”(authenticity-seeking)的愿望,从而成为众多游客的理想目的地。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旅游常常成为欠发达地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手段(a developmental tool)[24],成为一剂发展的万灵药。
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科恩(Cohen)教授曾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发展范式进行过总结,他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发展属于“非常规”的发展范式,具体情况如下:
发达国家:旅游发展属常规发展范式,即“单一线性的有机旅游发展范式”(uni-linear model of organic tourism);旅游系统形成和运作的驱动力量主要来源于社会自身的内在因素;旅游发展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经济发展仅作为次要考虑的因素。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属非常规发展范式,即“多元线性的感应式旅游发展范式”(mutil-linear model of induced tourism);旅游系统的形成和运作的驱动力量主要来源于外在强加的力量;旅游发展以经济利益的需要为首要目的;旅游作为国民生活的必需品以及旅游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等问题仅是次要考虑的因素。[25]
根据上述发展范式理论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会发现大多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无疑也属于此列,即“多元线性的感应式旅游发展范式”,这些民族地区旅游系统形成和运作的驱动力量主要来源于外部强加的力量,旅游发展的首要目的是经济利益的需要。
平武白马藏区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即白马藏区经济增长的需求,这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的共性方面。不过,除了传统的经济驱动力外,白马藏区旅游的发展还以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的,显然这和传统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国际合作力量的引入、ICDP项目的促进,使王朗、白马社区的旅游发展自初始便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然而,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经济利益往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首要目的,因而在发展中往往强调追求规模效应、短期内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旅游可能引发的社会文化变迁或旅游发展即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学者曾准确地指出,当人们热情地奔向可能的旅游金矿(bonanzas)时,常常并未认真地去考虑旅游会引发的后果[26]。王朗、白马社区从最早设计好的小规模、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轨道日渐偏离,从小众型旅游向大众型旅游发展,而且面临新的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不能不说这正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最大特征之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的又一体现。
总之,从国家天然林的停伐禁运导致白马人失去生计来源,从ICDP项目到替代经济的成功,从小规模生态旅游向大规模大众旅游发展,无一不体现出旅游对王朗、白马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它真正改变了白马人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并且正在成为白马藏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平武县白马藏区的案例继续说明:旅游是大多数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注释】
[1]参见WWF资助项目: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参与式评估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2]参见蒋仕伟:《基于保护的小规模生态旅游实践——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案例》(内部交流资料)。
[3]参见WWF资助项目: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参与式评估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4]WWF资助项目: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参与式评估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5]连玉銮:《白马社区旅游开发个案研究》,载《旅游学刊》2005年第3期,第13~17页。
[6]厄里家接待户情况资料来源于平武县文化旅游局。
[7]王朗白马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尤珠兼任主任,同时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办事机构,专门负责白马地区的旅游开发。
[8]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是一个独立的纪录片影展。由纽约莱克基金会于2001年在纽约设立。这个纪录片展旨在把当代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推向世界,并促进海外对当代中国的了解与研究。本部分资料参见张同道《白马四姐妹》影片。
[9]尼嘎才里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气,旅游接待经营也比较成功,尤其是嘎尼早姐弟三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www.xing528.com)
[10]嘎尼早和妹妹达瓦卓玛2006年参加“超级女声”均进入了四川赛区20强。作者于2006—2007年间先后两次到氐寨风情园,对嘎尼早本人进行过采访。
[11]该数据来源于平武县旅游局调查资料。
[12]祥述家接待户基本情况来源于平武县文化旅游局。
[13]该图为作者2007年5月第一次到白马藏族乡祥述家寨子调研、在尼苏山庄前为尼苏老人拍摄的。
[14]参见连玉銮:《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的社会变迁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
[15]参见王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ICDP项目及评估的相关资料。
[16]近几年王朗白马风景管理局在规范白马社区旅游业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制定出台了不少相关条例,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17]本调查中“问卷调查”部分共选取了4个白马藏族乡220名成年人,其中进行旅游开发的乡白马藏族乡调查对象为158人。
[18]参见WWF资助项目: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参与式评估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19]参见平武县《ICDP项目社会经济定量调查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20]WWF资助项目: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参与式评估报告》(王朗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
[21]参见蒋仕伟:《基于保护的小规模生态旅游实践——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案例》(王朗保护区生态旅游交流资料)。
[22]参见Hinch,T.,Butler,R.,“Indigenous tourism:a common ground for discussion”,in Hinch,T.,Butler,R.(Eds),Tourism and Indigenous Peoples,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London,1996,p.9.
[23]参见彭兆荣:《旅游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141页。
[24]参见V.Smith,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2nd),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p.6.
[25]本部分内容整理自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一文中的有关介绍,参见《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第23页。
[26]参见Nash,D.Anthropology of Tourism.Oxford:Pergamon,1996,p.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