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簡帛思想研究:陰陽觀念的層累性細緻梳理》

《簡帛思想研究:陰陽觀念的層累性細緻梳理》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本是顧頡剛先生批判中國僞史的方法,但結合中國思想的形成傳統,尤其是經典書籍的形成過程,“層累性”這個概念是可以用來正面描述一些傳統觀念的特性的。

《簡帛思想研究:陰陽觀念的層累性細緻梳理》

“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本是顧頡剛先生批判中國僞史的方法,但結合中國思想的形成傳統,尤其是經典書籍的形成過程,“層累性”這個概念是可以用來正面描述一些傳統觀念的特性的。對於易學思想的層累性,古人實際有所自覺,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説的“人更三世,世歷三古”的説法,到朱熹提出“《易》本卜筮之書”的觀點并發揮 所謂“四易”的説法,“朱子沿着此一路綫,反復闡明‘伏羲自是伏羲之《易》,文王自是文王之《易》,孔子自是孔子之《易》”,而‘畫前易’則是空闊明静之‘理’,不挂搭在具體的畫、文上面。”[17]朱子的説法其實從反面説明了思想的層累性是正當的。新著可以説在實質意義上意識到了陰陽觀念的層累性,但主要是從思想的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待複雜的陰陽觀念的層累性的。

孔子對於《周易》陰陽思想的系統化與豐富化有很大貢獻,帛書《易傳》在這一點上比今本《易傳》保有更多的相關材料。新著首先論證了帛書《易傳》與孔子的緊密關聯。丁四新以 帛書《易傳》中的大量“子曰”引文,證明了孔子與《易傳》的密切關係,一些學者將《繆和》《昭力》篇中的“子曰”釋讀 “講師之言”,是不對的。此論證從問答方式入手,仔細分析了帛書中“李羊問先生曰……子曰……孔子曰……”的偶然句式,指出“子曰”引文與“孔子曰”引文是并列作答的句式,從而證明“子曰”即是“孔子曰”,并通過帛書《易傳》與傳世文獻、孔子思想的相似性進一步印證了帛書《易傳》思想與傳世孔子思想的一致性,從而推定孔子與《易傳》的直接關聯,“筆者認 帛書答李羊問中的‘孔子曰’之‘孔’字雖係誤筆,但這個誤筆不是否定性的,而是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從功能與地位來看,具有證明‘子曰’即是‘孔子曰’的效力。聯繫其他衆多的堅實基礎,我們可以斷定,《繆和》《昭力》的‘子曰’當即是‘孔子曰’,‘子’指”‘孔子’,與其他四篇帛書《易傳》的‘子曰’‘孔子曰’‘夫子曰’相同,而非歐陽修所謂‘講師之言’。”[18](www.xing528.com)

其次,新著在肯定了孔子與《周易》具有緊密關聯的基礎上,認 帛書《易傳》是對今本《易傳》的繼承,除了在文本上抄録今本《繫辭》《説卦》的文字外,在思想上更進一步細化豐富了陰陽觀念的内涵,“首先,帛書《易傳》除抄録了今本《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等重要命題外,《衷》篇又提出了‘《易》之義萃陰與陽’的命題。……前一命題强調陰陽對待之義,而後一命題則從宇宙論的層面將《易》義概括 陰陽對立的雙方,其間存在一定的差别。現在看來,後一命題更加符合戰國末至漢初人們對於《易》義的概括。……此外,《説卦》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這三句話亦見於帛書《衷》篇,不過《要篇》對它們有非常具體的解釋,……可見相對於今本,帛書《易傳》在思想上確有更進一步的推展。更 重要的是,帛書《二三子》《衷》《要》三篇又都提出了‘五行’的概念,正式將水、火、金、土、木五者納入了‘天道’的内涵之中,從而深化了陰陽觀念,而今本《易傳》則根本上不存在此一概念。……不僅如此,帛書《易傳》又以剛柔、文武深化了當時的陰陽觀念,進一步强化了天地、陰陽、剛柔、文武的相匹和相救之義。……此外,帛書不但暗含了八卦的卦氣説,而且在《要》篇中還有《損》《益》二卦的卦氣説。……最後,在陰陽宇宙論的哲學背景下,相對而言,帛書《易傳》更 注重政治思想的闡發,這體現在《二三子》《繆和》《昭力》三篇中;而今本《易傳》則更 關注道德性思想的闡發,這體現在《象傳》和《文言傳》中。”[19]顯然,在作者看來,陰陽觀念的内涵是不斷發展的,需要做出細緻的分析與梳理,將其變化細節解釋清楚,而不能將一個歷時性的陰陽概念的豐富内涵看作同時性的渾沌一體。事實上,也衹有對陰陽思想的層累性有更清晰、更細緻的認知,纔能更好地發展陰陽思想的現代意義。因此,可以説,新著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 陰陽觀念的現代發展鋪下了一塊堅實的地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