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玄学的南北朝发展情况尚待深入探讨

重玄学的南北朝发展情况尚待深入探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認 ,重玄學肇始於東晋時期的孫登,興盛於唐代,而學術界關於重玄學的研究也主要集中於唐代。由於資料的缺乏,南北朝時期重玄學的發展情况,尚有待於深入探討。總之,王卡先生的敦煌《老子》研究,無論是文獻的考釋與整理,還是思想的闡發與激揚,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當代道教研究領域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學術財富。

重玄学的南北朝发展情况尚待深入探讨

關於敦煌本《老子》文獻的研究,王卡先生之前的羅振玉、王重民、唐文博、蒙文通、姜亮夫、饒宗頤等中國學者和大淵忍爾等日本學者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之後又有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30]等著作問世,但王卡先生的研究是不可忽視和替代的。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 老學文獻的保留提供了新内容。就《老子》文獻的著録來説,近現代以來有多位學者做過搜羅與輯録,如周雲青《老子道德經書目考》、王重民《老子考》、嚴靈峰《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之“中國老子書目録”、丁魏《老學典籍考》等,但這些《老子》書目對敦煌本《老子》文獻或有所忽視,或有所誤判,或有所遺漏。王卡先生《敦煌道教文獻研究》著録《老子》經文本及注疏本17種,對每一種文獻除了在形態上進行較詳細的描述介紹外,在内容的釋讀上都做到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如考定敦煌殘片S.6228V 《老子節解》的部分内容,非常精到。而對《老子道德經論》《老子道德經義疏》的綴合,則是神思巧運,堪稱絶響。關於《太上玄元道德經》的辨僞,證據確鑿。對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録編》出現的多處訛誤進行了糾正,理由充分。就《老子》文獻的整理來説,大型道家文化叢書《老子集成》第一卷收録了王卡先生標點整理的五種敦煌老學文獻,由此提高了《老子集成》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此外,王卡先生用敦煌本《河上注》做參校,對通行本《河上注》進行了點校,由中華書局出版。[31]該點校本早已成 古籍整理的範本和《老子》研究的必備參考書,惠及學林久矣。

其二,推進了重玄學的研究。重玄學是道教哲學的重要理論形態,由蒙文通發其大端,盧國龍、强昱等學者系統闡述,[32]爾後受到道教學術界的普遍重視。一般認 ,重玄學肇始於東晋時期的孫登,興盛於唐代,而學術界關於重玄學的研究也主要集中於唐代。由於資料的缺乏,南北朝時期重玄學的發展情况,尚有待於深入探討。而王卡先生發現并整理的《老子道德經顧歡注》《宋文明道德義淵》《老子道德經義疏》三種敦煌老學文獻, 研究重玄學在該時期的發展衍變提供了極 珍貴的史料。如蒙文通視顧歡 闡揚重玄學之第一人,[33]但顧歡的《老子注》已散佚,使得關於顧歡思想的研究難以深入。《老子道德經顧歡注》的發現和整理,使我們能够更加清楚地瞭解顧歡重玄學的特點及其在南北朝道教義理變化發展過程中的繼往開來之功。[34]同樣,《宋文明道德義淵》的整理也很重要。特别是《老子道德經義疏》的發現和整理,意義重大。如果確如王卡先生所論,該注有可能是“梁陳周隋間重玄學道士所作”,那麼,從顧歡《老子注》到宋文明《義淵》與該《義疏》,再到成玄英的《老子義疏》,重玄學從南北朝到隋唐的發展脉絡便變得清晰起來。

其三,對早期道教思想及其傳承研究的深化。關於漢魏六朝道教發展源流及其思想特點,王卡先生有很多重要的論述,就當時的道教老學來説,他指出:“漢魏六朝時期,道教首領及學者 了教化信徒和發展教義,對《老子》經文不斷加以改造,或作出新的解釋。由他們所改造的《道德經》文本及其注解,是研究早期道教歷史和教義的重要資料。”[35]因此,王卡先生强調把敦煌《老子》注疏和魏晋隋唐道教歷史發展和義理變化聯繫起來加以研究,所撰《敦煌本〈老子節解〉殘頁考釋》一文是體現這一研究思路的代表作。該文不僅考釋了《老子節解》殘頁的内容,進而指出了該注的主旨和特點,并把它與早期道教另一部解老著作《老子内解》進行比較,推測“它們有可能原是同書而异名,至少也應是内容大致相同的著作”[36]。而從道教史的角度來看,《老子節解》在哲學理念上秉承了黄老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身觀,所講内修法術則與上清派的《黄庭經》《大洞真經》等經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老子節解》所講的内修養生術,是漢末魏晋以來在神仙道教(尤其是江東地區葛氏道、上清派等主流道派)中盛行的法術。”[37]這一判斷對深入瞭解《老子節解》的影響以及道教上清派的教義和修煉特色都是有啓發的。至於論及《老子節解》與《河上注》《想爾注》的具體關係,以及三注在早期道教史上的思想關聯,也發前人之所未發。

總之,王卡先生的敦煌《老子》研究,無論是文獻的考釋與整理,還是思想的闡發與激揚,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當代道教研究領域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學術財富。

【注释】

[1]劉固盛,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老莊學、道教教義與思想、宋明理學以及儒釋道三教關係。

[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160頁。

[4]王卡:《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版,第24頁。

[5]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69頁。

[6]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5頁。

[7]李榮《老子注》由周國林點校,王卡複校,收入《中華道藏》(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册,後又收入《老子集成》(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卷。

[8]熊鐵基、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9]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68頁。

[10]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2頁。

[11]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2頁。

[12]由王卡先生整理的《老子道德經論》收入《老子集成》第一卷時,更名 《老子道德經傳》,作者未署何晏,而是題 無名氏,體現出嚴謹的治學態度。

[13]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5頁。

[14]參見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08頁。

[15]參見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3頁。

[16]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7頁。(www.xing528.com)

[17]《太平御覽》卷六六六《道部》引。

[18]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7頁。

[19]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1頁。

[20]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320頁。

[21]參見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第171頁。

[22]該文發表於《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六卷,2002年,收入《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版。

[23]參見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296頁。

[24]嚴靈峰認 《老子節解》的作者 葛玄,乃誤。劉固盛《論〈老子節解〉的養生思想》(《湖南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一文對此有考證。

[25]該篇收入《蒙文通文集》第六卷《道書輯校十種》,巴蜀書社2001年。

[26]參見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301頁。

[27]此句有脱文,應 “聚 玉漿,流 華池府”。(見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297頁)

[28]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317頁。

[29]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317—318頁。

[30]中華書局2007年版。

[31]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年版。

[32]參見蒙文通《校理老子成玄英疏叙録》(載《古學甄微》,巴蜀書社1987年版)、盧國龍《中國重玄學》(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强昱《從魏晋玄學到初唐重玄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等論著。

[33]蒙文通指出:“隋唐道宗之盛,源於二孟,……孟氏之傳,出於顧氏,而道士之傳,此 最早,誠以景怡所造之宏也。……重玄之論,即暢於此,源遠流長,自足 貴。”(《校理老子成玄英疏叙録》,《古學甄微》巴蜀書社1987年版)

[34]劉固盛《論顧歡的老學思想》(《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一文對此有具體論述。

[35]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291頁。

[36]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298頁。

[37]王卡:《道教經史論叢》,第318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