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优美细长

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优美细长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时段是玄宗时期,开元九年契苾夫人墓与薛儆墓壁画女性图像细长苗条、身姿窈窕,为第三组风格。墓室东壁有侍女三人,其中二人为男装。线条细而均匀,属铁线描。

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优美细长

第三期从武周天授元年(690)至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包括金乡县主墓、苏瑜墓、梁元珍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韦浩墓、韦泂墓、节愍太子墓、万泉县主墓、窦孝谌墓、契苾夫人墓、薛儆墓壁画女性图像。另外,闫婉墓女性图像资料不详,但从时间上看也属于这一期。

第二期与第三期以690年分界,主要是因为690年9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而且,天授元年(690)金乡县主墓壁画女性风格开启了更为优美雅致的长安士女画风新时期。第三期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三组。第一时段是武周、中宗、睿宗时期,可分为两组。第二时段是玄宗时期,开元九年(721)契苾夫人墓与薛儆墓壁画女性图像细长苗条、身姿窈窕,为第三组风格。

1.第一时段:武周、中宗、睿宗时期

这一时段的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又可以分为风格有差异的两组,第一组最受人关注的女性图像为椭圆脸,体态呈“S”形,曲线优美、修长匀称,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武周风格”。第二组女性图像的胖瘦变得与身份地位相关,虽不及第四期唐墓壁画女性普遍的纺锤形胖,但是贵妇体态多偏胖,侍女却胖瘦适中。

(1)第一组苗条窈窕

第一组唐墓壁画女性画风造型典型特征为体态肥瘦合度,曲线窈窕,包括天授元年(690)金乡县主墓、圣历二年(699)梁元珍墓、神龙二年(706)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706年壁画、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景龙二年(708)韦浩墓、景云元年(710)节愍太子墓、万泉县主墓壁画女性画风。

武周天授元年(690)金乡县主墓室南壁壁画抱包袱红袍侍女不同于第二期壁画女性的高大微胖与瘦小稚拙两种主流造型风格,变得肥瘦适中,气质优雅。

太原董茹庄发现的万岁登封元年(696)赵澄墓壁画,两个女性椭圆脸,两颊丰满,体态稍胖。裙装贵妇梳高髻,窄袖襦衫,单色长裙,披帔子。其后跟随的侍女裹幞头,穿圆领袍,腰系皮条下垂的蹀躞带,手捧宝盒。赵澄墓壁画女性风格温雅,既有新风格的一些特点,也保持了一部分上一期女性图像的风格特点。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苾明墓石椁线刻画有四个男装女性,肥瘦适中,气质典雅。发髻为尖角丫髻,穿圆领或翻领袍,条纹裤,小头鞋。

圣历二年(699)宁夏固原梁元珍墓壁画,甬道西壁画一个持团扇男装侍女6.4头身,发髻为尖角丫髻,穿圆领袍,条纹裤,黑色小头鞋。墓室东壁有侍女三人,其中二人为男装。裙装侍女披帔子,发髻顶部残缺,从其余部分推测可能是螺髻。男装侍女裹幞头,抱包袱,穿黄色翻领袍衫,系蹀躞带(图3-7-1)。梁元珍墓壁画女性椭圆脸,娴静典雅、体态匀称,已是典型的武周风格。墨线粗细均匀,偏干苍毛。服饰色彩多见赭、雄黄、红等暖色,面部与手部晕染赭黄色。

神龙二年(706)中宗重夺政权后,改葬自己被杀的子女和后妃,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还有河南洛阳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的。这几座墓壁画女性多7~7.5头身,椭圆脸,多见梳螺髻、尖角丫髻、半翻髻、双髻,裙装侍女穿窄袖衫,对襟直领,胸前系带,下摆不扎入裙中,短仅及腰的特殊半袖,长裙微曳地,高头履的鞋头高而偏窄,常被裙子遮住上部。男装侍女穿圆领或翻领袍,条纹小口袴、小头鞋或乌皮靴。最为突出的是体形呈“S”形,修长苗条,曲线窈窕,这种风格是第三期唐墓壁画女性画风中的典型。

神龙二年(706)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四壁绘影作木构,东壁南部九人,领头一人身份高贵,其余为侍女。东壁北部七人,领头一人梳半翻髻,身份高贵。西壁侍女九人。北壁绘两个贵妇,两个侍女。后室四壁绘影作木构,东、南壁存宫女,北壁似为乐队,可惜壁画模糊不清。永泰公主墓壁画女性6.9~7.6头身,身材修长苗条,双乳半露,一波三折的“S”形身体姿态极富女性魅力(图3-7-2)。硬物刻画起稿凹线呈现出多次修改的痕迹。墨线粗细均匀,挺拔有力。有红、绿、黑、土红等多种色彩,比较艳丽,可惜不少色彩脱落情况严重。

神龙二年(706)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第三过洞东西两壁各绘持团扇侍女二人,第六过洞东西壁各画提炭盆侍女二人,前后甬道东西两壁绘侍女。前室四壁绘影作木构下侍女,东壁南部画侍女六人,北部七人;西壁北部侍女七人,南部侍女七人。南壁东侧侍女一人,贵妇一人。后室东壁北部绘影作木构下共九人,女乐一人,侍女八人;南部共画八人,侍女六人,女乐三人。懿德太子墓壁画6.8~7.6头身,椭圆脸,衣领较低,胸部露出乳根,面妆是比较独特的白妆,只上白粉,不用胭脂,第三过洞东壁壁画持扇侍女面部最为明显。身材匀称,“S”形曲线迷人。墨线略粗,圆润流畅而笔力劲健。色彩鲜亮,以红、绿、黄等为主,渲染与平涂结合,设色较浓厚,有的颜色甚至盖住了墨线。

章怀太子墓甬道与墓室壁画为双层,2016年,笔者看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711年所绘壁画之下的706年绘制壁画有三个侍女,风格接近永泰公主墓与懿德太子墓壁画。一人头部看不清,穿裙装;一个裙装侍女梳螺髻,面部为白妆,持团扇;一个红袍男装侍女戴幞头,穿条纹裤,小头鞋。色彩以红白为主,颇为妍丽。线条细而均匀,属铁线描。

神龙二年(706)河南洛阳安国相王孺人唐氏第一过洞东壁绘一个侍女和一个侏儒,西壁画一个侍女和侏儒。第二天井绘一个男装侍女,第三天井东西壁绘一个男装侍女和三个裙装侍女。唐氏墓中壁画女性多没有头部,服饰类似永泰公主墓壁画,但是墨线却更为舒朗松散,墨线偏粗,变化较少。色彩比较清淡,没有懿德太子墓壁画那么浓艳。

景龙二年(708)韦浩墓壁画前甬道西壁存一个侍女上半身,后甬道绘影作木构,东壁绘侍女四人,西壁侍女四人,后室东壁存侍女四人和一个孩子。南壁绘侍女一人,北壁绘侍女二人与犬。韦浩墓壁画女性6.6~7.1头身,身材苗条,有的侍女身姿呈现曼妙的“S”形,如后室东壁壁画持蒲扇红裙女性(图3-7-3)。后室东壁壁画的一名男装侍女裹幞头,身穿黄色翻领胡袍,领与袖还有前襟有锦褾,下穿条纹袴,小头鞋。右手提笼,左手抬起,似正在给肩上的长尾鸟喂食。墨线粗细均匀,面部墨线较淡。设色多用红、黄、赭等暖色,面部用淡朱磦渲染面颊。

景云元年(710)节愍太子李重俊墓壁画第二过洞东西壁各绘侍女五人,其中三人着男装。第三过洞东西两壁各绘影作木构下侍女五人,其中三人着男装。第三天井东西壁各绘影作木构下侍女五人,其中四人着男装。前甬道绘影作木构,东壁存十个侍女,其中男装四人;西壁存十一个侍女,其中男装四人。后甬道东壁存侍女四人,其中二人着男装;西壁存侍女四人的残片,其中一人着男装。墓室南、北壁西侧绘十二扇树下女性屏障画,每扇两个女性,可以辨别七人。东壁残存侍女六人,只有一人保存较好,其中五人为男装。北壁东侧存侍女六人,其中一人着男装。节愍太子墓壁画女性5.8~6.5头身,姿态恭谨,多为双手放在帔子后呈站立状。裙装女性穿窄袖襦衫,单色裙或黑白间裙,肩披帔子,梳半翻髻,有的发髻上贴金箔制的金花与网珠络,椭圆脸,双颊染淡朱磦。男装侍女穿圆领袍服,小口袴,小头鞋。墨线偏细而均匀,面部墨线偏淡,衣服多为浓墨。设色艳丽,有红、黄、绿、紫、赭等色,以渲染为主,兼有罩染平涂。节愍太子墓壁画女性与同一年绘制的万泉县主薛氏墓壁画女性画风有所不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服饰妆容”谈到节愍太子墓壁画女性的间裙可能是复古,且壁画女性造型更为平板拘谨,尚存第二期唐墓壁画女性遗风,说明节愍太子墓画工的粉本可能时代偏早。但节愍太子墓壁画女性也有一些新的特色,如女性的半翻髻上饰有金花和网珠络。

景云元年(710)万泉县主薛氏墓壁画第二天井西壁存侍女,前甬道东西壁各存一个侍女,前室东壁残存男装侍女二人。万泉县主墓壁画女性6.9头身,身材胖瘦合适,一个裙装女性穿黄窄袖襦衫,绿色裙,肩披帔子,双鬟髻。另一个裙装侍女抱包袱,窄袖衫,白裙,红帔子,梳高髻。万泉县主薛氏墓壁画线条粗细变化较大,富有力量与速度感,已经类似兰叶描。设色多用黄、绿、红、赭等色,色彩鲜丽。

(2)第二组胖瘦各异(www.xing528.com)

第三期第一时段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第二组包括长寿二年(693)苏瑜墓、景龙二年(708)韦泂墓,以及景云二年(711)章怀太子墓壁画,主要特点是女性体态有胖有瘦,常见贵妇较胖,侍女体态苗条,传达出体态胖瘦与身份有关的暗示。

景龙二年(708)韦洞后室壁画四壁绘影作木构,北壁的中年贵妇梳较大的椎髻,眼部上下绘弧形皱纹,面颊丰满,颈部有三圈颈纹,胸部露出乳根,体态较胖,气度雍容,穿橘黄色窄袖衫,肩披土红色与绿双面异色帔子,系绿裙。西壁存一个贵妇与一个侍女的上半身。贵妇半翻髻,面颊丰满,颈部有三圈颈纹,体态也偏胖,穿红窄袖衫,黄裙,灰色帔子(图3-7-4)。侍女梳双髻。

韦泂墓石椁线刻画公布了七幅,有五幅是男装侍女,身材苗条,椭圆脸,三人梳尖角丫髻,两人裹幞头,四人穿圆领缺胯袍,一人穿双翻领胡袍,五人均穿小口袴、小头鞋。这五个女性风格更接近第一组风格。

景龙二年(708)韦询墓石椁线刻画有七幅是女性,除一幅中有男装女性两人外,其余均有一人,共八人,三人为裙装,体态较胖,胸部丰满,梳半翻髻,穿窄袖襦衫、长裙,披帔子,穿云头履。男装侍女体形苗条,有椎髻、尖角丫髻等,还有一人头上戴冠,一人裹幞头,穿圆领或双翻领袍、小口袴、小头鞋。韦询墓石椁线刻画女性的风格接近章怀太子墓711年壁画。

章怀太子墓甬道与墓室壁画是妃房氏711年入葬时重绘的,前甬道东壁绘侍女七人,西壁绘侍女八人。前室四壁绘影作木构和游园侍女,东壁北部画侍女三人,南部画侍女一人和持乐器女性一人,西壁南部画观鸟捕蝉侍女三人,北部绘侍女二人与舞女一人,南壁东部绘侍女二人,西部绘侍女二人和女侏儒一人;北壁西部绘贵妇一人和侍女一人。后甬道东壁绘持装布袋中乐器的两个女乐,贵妇和侍女各一人;西壁绘贵妇与侍女各一人。后室四壁绘影作木构和游园侍女,东壁北部绘侍女九人,南部绘贵妇二人和侍女一人;北壁绘贵妇三人和侍女二人。章怀太子墓壁画女性5.5~6.2头身,头大偏矮,有些女性胸部露出乳根,贵妇偏胖,而侍女多苗条健美。如墓室北壁西侧壁画有一个贵妇与一个男装侍女,贵妇体态较胖,脖子粗短而有两圈颈纹,腰身丰腴。男装侍女体态健美轻盈。裙装女性穿窄袖襦衫,系单色裙,肩披帔子。男装侍女穿圆领或翻领袍、小口袴、小头鞋。发髻多见大椎髻、半翻髻、尖角丫髻等。线条粗细略有变化,设色平涂与渲染结合,渲染较多,多见红、绿、黄等颜色。

景龙二年(708)韦泂墓壁画、章怀太子墓711年壁画有部分女性图像特别是地位较高的女性体态较胖,侍女偏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胖瘦与身份地位的联系。韦询墓石椁线刻画女性也有胖与瘦两种体形,因此也属于第二组。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组唐墓壁画体态较胖女性造型说明:玄宗开元中期士女流行画风变为丰颊肥体不是简单突变,而是形成量的累积后发生质的突变。第二组画风是向普遍丰颊肥体士女画风发展的过渡期。

2.第二时段:玄宗早期

从先天初年(712)至开元十五年(727),只有先天初年(712)窦孝谌墓、开元四年(716)赫连山墓、开元十五年(727)契苾夫人墓及薛儆墓壁画存有女性图像。幸而开元四年(716)杨执一夫妇墓石门线刻画与开元六年(718)韦顼墓石椁线刻画也有女性图像,可作为女性图像风格的参考。笔者把这一时段列在第三期中,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段唐墓壁画与线刻画女性图像仍以身材苗条的风格为主,体态肥胖的风格还没有成为主流。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的开元四年(716)杨执一夫妇石墓门线刻画两个女性。杨执一妻独孤开葬于开元四年(716),杨执一葬于开元十五年(727)[12]。笔者根据女性画风推测墓门为开元四年(716)所设的可能性较大(详见第106页)。杨执一夫妇墓石门线刻画的两个女性胖瘦适中,左边女子梳尖角丫髻,穿圆领缺胯袍,双手捧盆。右边女子梳前倾的高髻,穿窄袖襦衫,系长裙,披帔子,双手藏在帔子下。

陕西长安区韦曲韦氏墓地出土的开元六年(718)韦顼墓石椁,有线刻画九幅。四个男装侍女梳尖角丫髻或戴胡帽,穿双翻领窄袖袍,系蹀躞带,穿条纹小口袴,锦鞋。五个裙装女性穿窄袖襦衫,套半袖,穿长裙,披帔子,两人半翻髻,一人尖角丫髻,一人螺髻。其中两幅女性旁还各有一个小孩,特别是拉弓向上射的孩童,十分活泼可爱。

开元九年(721)契苾夫人墓室东壁壁画存女性两人(图3-7-5),旁边画有花草为背景。两人皆8头身,身材瘦高,梳高髻,穿窄袖襦衫,红长裙系在胸部,披帔子。墨线粗细均匀,偏细。色彩以红、绿为主,比较鲜艳。

图3-7 第三期唐墓壁画女性图像

开元九年(721)山西薛儆墓道填土中残存一个女性头像壁画残块,这个女性用土红画线条,发髻接近倭堕髻,长鹅蛋脸,面部下停偏长,上停最短。因壁画资料太少所以需参照石椁线刻女性画风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特色。薛儆墓石椁线刻画女性6.9头身,身材修长苗条,曲线玲珑,裙装女性多见两鬓上梳,前面一股头发垂在前额的高髻上,穿窄袖襦衫,酥胸半露,系单色裙,有的还系短裙,披帔子。男装侍女多见裹幞头或露髻,穿翻领胡袍,少见的是有个侍女还同男子一样半边衣袖不穿露出里面的半臂,下穿小口袴,小头鞋。薛儆墓石椁线刻画女性线条粗细均匀,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仍是铁线描。

3.第三期的风格特征

第一,第三期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三组。第一时段是武周与中宗、睿宗时期,可分为两组。第一组女性图像造型体态苗条,多见“S”形体态。第二组女性图像体态有胖有瘦。第二时段是玄宗时期,先天元年(712)窦孝谌墓、开元九年(721)契苾夫人墓与薛儆墓壁画女性图像造型苗条纤长,为第三组。

第二,第三期一些唐墓壁画与石椁线刻画女性图像使用了较多通用粉本。

第三,第三期特有的发型与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绘画造型,时间标识意义较大。梁元珍墓壁画女性图像出现尖角丫髻与螺髻之后,不少墓葬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韦浩墓壁画都可见尖角丫髻与螺髻。根据第二章第一节“服饰妆容”部分对尖角丫髻与螺髻流行时间的考证,尖角丫髻流行时间约为699年至718年,螺髻流行时间约为699年至706年。两种髻流行时间不长,大致与第三期重合。第三期单色裙流行,仅节愍太子墓壁画有间裙。而且,这一期还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半袖,对襟直领,胸前系带,下摆不扎入裙中,短仅及腰。笔者视野所及的纪年图像资料的时间为703年至718年,流行时间当距此不远。这一时期衣领多为对襟直领,开口较低,常常粉胸半露,是露胸最为流行的时间。

第四,从女性成为统治者以来,第三期唐墓壁画女性图像审美相比前两期更为女性化。偏女性化的审美体现在对优美与曲线的偏爱,不崇尚病态的纤细消瘦或过于肥胖,女性更为自信,露胸服饰流行体现出女性勇于展现自我的意识。当然,在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下,审美的女性化程度极其有限,不可能超越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