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屏障画简介
唐代屏风画有二联屏风、三联屏风、多扇联屏与长方形独幅立屏等几种,多有木框等硬质边框与底座,有画面的屏芯固定在边框上。屏芯有硬质材料如玉石、琉璃、漆木、云母、七宝等,也有软质材料如纸、绢等,可以裱糊在木框或底板上。
唐代的障有“软障”,为锦、绢、帛、纸等软质材料制成,用时可悬挂于墙或木框上,有独幅与多扇,如赵逸公墓壁画中就有女性站在挂在木架上的障后的情景,不用时障可卷起来带走,如新城长公主墓壁画就有侍女手持卷筒状物,即是卷起来的障。根据软障具体功能可分为“行障”“坐障”。如《通典·外命妇卤簿》载:“行障三具(二品、三品二具,四品一具);坐障二具(以下并一具)”。[118]显庆六年(660)李震墓壁画中牛车后面的侍女手中挑的可能就是行障。多幅软障也可挂在一起围成一个空间,敦煌莫高窟12窟壁画婚礼图中就使用软障遮住新人与众女眷、亲友。榆林25窟壁画婚礼图也有类似软障,特别是障架的底座,与赵逸公墓壁画中障架的底座接近。
《历代名画记》卷二载:“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注)自隋以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119]可知隋唐时出现画障,屏风与画障有别,上面有画的障称“画障”或“障子”,如上官仪《咏画障》有“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120]张鷟《游仙窟》中用“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121]形容十娘的寝室,说明唐人寝室在床周围可能是屏风与画障并用。笔者认为,画障在居室里的悬挂方式模仿屏风,独幅、三联、五联、多扇画障都有,多幅并列悬挂于墙上或木架上的画障与多扇联屏效果类似,其与屏风的区别在于画障便于拆装,可以卷起来收藏和移动,而屏风画固定在边框上,不便于拆装与移动,两者展示效果大致相仿。武惠妃敬陵墓室壁画绘六扇屏障山水画,画下方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六扇底部不相连,每扇之间都有间隙,三幅有框,三幅没有框,好像六扇画是可以分开的,更接近画障。唐代诗人方干《题画建溪图》诗云:“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122]韩愈《桃源图》诗云:“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123]都描述了多扇画障。
屏风两扇间有类似合页的部件,从李贺《屏风曲》中“蝶栖石竹银交关”[124],可知两扇间连接的部件可能是“银交关”,摆放成小于180。的角度才能放稳,而画障可以每一扇都平齐悬挂。唐墓壁画棺床周围的多扇屏障画均呈180°平放,更接近于画障,但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壁画是模仿屏风画[125],这种可能性也很大。因为不能确认是模仿屏还是障,所以本书称之为屏障式壁画。
屏障式构图的唐墓壁画女性图像模仿生活中的美人屏障画,唐代刘长卿的《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一诗中[126]有用“美人障子”的名称表现女性绘画的诗句。屏障式构图的唐墓壁画女性图像独屏较少见,多用土红色画出多扇竖长条边框表示多扇联屏,有六至二十二扇联屏,六扇屏最常见。
2.唐墓壁画屏障式构图
壁画存女性图像的96座唐墓中,有13座墓壁画女性图像有屏障式构图。其中乾封三年(668)王善贵墓室绘十五扇联屏,每扇绘侍女一人。另外,垂拱元年(685)元师奖墓室四壁绘二十二扇联屏,东壁与北壁壁画从残存的裙装看为女性壁画。上元二年(765)韩氏墓墓室西壁六扇屏残存四扇侍女联屏。还有从开元十八年(730)臧怀亮墓壁画中的围屏床的围屏上可以看到绘画,残存部分女性下半身裙装和花石(图2-66)。西安市西北郊白家口四号墓墓室西壁绘影作木构,下有若干条屏障,屏风上是云彩和小鸟,下面是人物,从残存的一部分可知为一组美人屏障。可惜王善贵墓、臧怀亮墓、白家口四号墓、韩氏墓与元师奖墓屏障壁画残损严重,且缺乏详细资料,无法详细探讨。李勣墓、燕妃墓、武思元墓、苏瑜墓、节愍太子墓、韦慎名墓、李邕墓及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氏墓8座墓屏障壁画保存较好。
这8座墓壁画女性图像屏障式构图可以分为独幅屏障与多扇屏障两种:
图2-66 臧怀亮墓壁画中的美人围屏床
图2-67 武思元墓中的独幅屏障壁画
(1)独幅屏障
垂拱二年(686)武思元墓室西壁北侧上部及左右三面绘土红色边框,下面无边框表示被棺床遮挡,其中画面又以中线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从东向西数第一幅为两棵高大茂盛的松树,树下有一位梳单刀半翻髻站立的白裙女性,第二幅画面也是松树美人,可惜美人比较模糊(图2-67)。
(2)多扇屏障
第一类是树下美人式联屏。
Ⅰ式,每扇树下一位美人,主要元素均是大树、美人、飞鸟。咸亨二年(670)李勣墓室树下美人屏障,墓室西壁与北壁各绘制三扇屏障,共六扇屏障,每扇均高1.25米,宽0.6米,绘制一棵大树,天空有几只飞鸟,树下有一位魏晋南北朝画风的美人站立(图2-68)。垂拱二年(686)武思元墓室西壁棺床后画六扇屏障,每扇绘一两树棵,一个美人。贞元三年(693)苏瑜墓室绘八扇树下美人屏障,每扇绘一棵树与一个美人(图2-69)。
图2-68 李勣墓壁画树下美人多扇屏障线图
图2-69 苏瑜墓西壁树下美人屏障(www.xing528.com)
开元十五年(727)韦慎名墓室西壁棺床后绘六扇树下骑马美人屏障,高1.47米,六扇共宽3.8米,每扇宽0.5~0.6米,画一棵大树和一名骑马美人。画面残存二人,其余屏风仅存上部大树可辨(图2-70)。
图2-70 韦慎名墓美人骑马六扇屏障壁画线图
日本正仓院藏鸟毛立女纸本屏风实物类似上述型式,共六扇,每扇绘大树下一位美人,点缀山石。屏风内发现文书衬纸上书纪年天平胜宝四年(752)[127],可视为制作年代的证据。东大寺藏《东大寺献物账》记载:“鸟毛立女屏风六扇,高四尺六寸、广一尺九寸一分,绯纱缘,以木板作斑竹帖,黑漆钉,碧絁背,绯夹缬接扇,揩布袋。”[128]这是原始尺寸记录,现在的框架尺寸为一扇高1.358-1.362米,宽0.56~0.562米。[129]
Ⅱ式,每扇树下两人,常见一位贵妇和一个侍女。例如,景云元年(710)节愍太子墓室南、北、西壁绘十二扇树下美人屏障画,西壁画六扇,北壁与西壁各画三扇(图2-71),屏障画宝相花纹的边框比较特殊,每扇画一棵树,树两侧各站一个女性,从可辨别的七人看树下两个女性的身份似乎差不多,看不出明显的尊卑(图2-71)。
日本静冈县热海市MOA美术馆藏的吐鲁番出土的纸本联屏画表现的也是树下两个女性,但贵妇与侍女的关系比较明显。
Ⅲ式,每扇树下二至三人,有一定情节性。
咸亨二年(671)燕妃墓后室围绕棺床南、西、北三面墙壁绘制的十二扇屏风,西壁六扇,南壁三扇,北壁三扇,每扇均高1.64米,宽0.75米,绘两棵大树,若干飞鸟,山石上有二至三人。第三扇绘大树下两个站立广袖女性,第九扇绘树下二至三个男女人物的对视与交谈,共画女性十八人,男性九人(图2-72)。因画面人物占绝大多数的是女性,所以把此十二扇屏障壁画也归为女性题材,可惜表现何种情节难以判别,联系墓主燕妃身份,可能与《列女图》或仙女传说有关。《新唐书》载:“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130]唐太宗召虞世南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那么《列女图》也可能流传于宫中。
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氏墓室西壁 棺床上部绘六扇屏,高1.62米,整体宽3.6米,用0.1米宽土红色边框分隔成六扇,每扇长1.44米,宽0.45~0.5米,画面为一至二棵树,树下二至三人,有贵妇、侍女和乐舞人等,贵妇有站有坐,为赏乐游玩场景。
图2-71 节愍太子墓树下美人屏障壁画
图2-72 燕妃墓屏障壁画
第二类是无树木,画面由一个女性组成。例如,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后室西壁画六扇屏风画,高2.4米,宽3.8米,每扇屏风形制大致相同,长方形,高2.16米,宽0.6~0.64米,屏风以0.05米宽的土红色横条隔为上下两格,上格高0.72米,底色为黄色,中间画宝相团花。下格高1.44米,绘站立美人,无背景,可惜六扇屏风仅左数第三屏存一个裙装美人(图2-73)。
图2-73 李邕墓后墓室屏障壁画
吐鲁番阿斯塔那长安三年(703)230号唐墓(张礼臣墓)出土的乐舞女性六扇屏风实物,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131]。屏风用土红色的绢做边框,中间不画背景,绘持乐器的女乐或舞女一人,有的天上画一只飞鸟。2014年笔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仔细观察过原作,这套木框绢屏风画尺寸较小,高0.515米,宽0.25米,并非落地屏风,可能是用来做床榻上三面围挡联屏用的,使用方式如同臧怀亮墓壁画围屏床上的美人画联屏,如白居易诗《卯饮》:“短屏风掩卧床头”[132]。敦煌文书《下女夫词》载:“堂门策四方,里有肆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133]肆合床可能就是有十二扇屏风围着四边。这也可能是床障或枕障,如李白《巫山枕障》:“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134]
总体来看,绘女性图像的唐墓屏障壁画尺寸清楚的联屏画多高1.25~1.64米,每扇宽0.5~0.75米,位置环绕棺床,多扇联屏壁画应是模仿如鸟毛立女屏风一类落地多扇屏障的尺寸与形制来绘制的,这也成为唐墓屏障式壁画特殊构图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除李邕墓壁画屏障画未见树木外,绝大多数屏障壁画是树下美人式构图。树下美人式构图因绘画构成元素的外形而大致分上下安排形象,画面的上部多是树冠和飞鸟,下部多是树干和女性,有的还在画面最下方点缀花草与山石。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树下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屏风砖镶拼画与壁画,传至唐代除树下高士屏风壁画外,类似构图的树下美人屏障壁画也流行起来,体现出唐人对屏障壁画欣赏趣味的转变。
第三个特点是唐墓壁画美人屏障式构图及风格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的李勣墓、燕妃墓树下美人屏障画模仿魏晋南北朝树下人物屏障画特别是竹林七贤的构图,女性造型接近南北朝列女图和孝子图中女性风格,服饰并无多少唐代特点。
第二期的武思元墓、苏瑜墓、节愍太子墓、韦慎名墓树下美人屏障壁画延续了第一期的构图特色,但美人的风格却变为身穿唐代服饰的唐代风格。
第三期最有代表性的是出现无树木构图的李邕墓美人屏障壁画。唐墓无树木构图美人屏障壁画出现晚于无树木构图美人屏风实物。这种只有美人无树木的构图,唐代较早见于吐鲁番阿斯塔那长安三年(703)230号唐墓(张礼臣墓)出土的乐舞女性六扇屏风实物。张礼臣墓出土的乐舞美人屏风画风接近永泰公主墓壁画女性,曲线优美。而李邕墓的美人屏障壁画已经呈现出盛唐的丰肥之态。李邕墓美人屏障壁画与臧怀亮墓壁画围屏床残存的美人画联屏,是盛唐时期唐墓美人屏障壁画的代表。安史之乱后,唐墓壁画花鸟与山水屏障画日渐流行,逐渐取代了人物屏障壁画,美人屏障壁画也日渐稀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