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一动作主题化
戏剧动作的三要素是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这也是戏剧演员在呈现动作时必须要经历的思维、身体的创作过程。但在对学生身体进行训练时,为了开发学生的动作形态,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情感,可以借用动作三要素的文字概念来完成身体对动作的意识转换,但顺序需要调换一下,即怎么做、为什么做、做什么。以下练习是对怎么做、为什么做、做什么的概念及创作过程和方法的解析。
●动作的吸纳与转化
首先说一说“怎么做”,在这里“怎么做”指的是动作形态,通常没有受过形体训练的学生不知道身体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即使受过形体训练的学生在创作动作方面也会感到迷茫。其实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素材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打开电脑输入关键词就会有无数个信息蜂拥而至。动作的吸纳与转化练习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动作源,例如头部动作,我们可以在舞蹈、体育、武术等领域或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收集到很多有关头部的动作,然后选取自己能够完成并且觉得独特有趣的动作造型或动作系列作为元素和素材,这样就完成了“怎么做”的动作形态了。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做”,以单个动作造型为例,之前所收集的动作只是单纯以动作形态存在的,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反复摆放造型的过程中动作形态会反复刺激自己形成某种相对集中的情感,这种情感会渐渐明确这个形态造型的实际意义,从而确立自己“为什么做”的潜在动机。如:双手合十于胸前的动作,有的同学在摆放的过程中产生“祈求”的感觉,有的同学产生“享受”的感觉(图3.36),有的同学产生危机“恐惧”感,有的同学则产生“绝望”之感。接着需要同学根据自己产生的感觉在不改变动作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对身体进行感觉的微调,如:产生“祈求”感觉的同学顺着祈求感觉的方向将背部力量向前推,将祈求点移至某一个具体的方位;产生“享受”感的同学可调成中轴上立肌肉放松,眼睛微闭的状态;产生“恐惧”感的同学在原有的形态上将肌肉收紧;产生“绝望”感觉的同学可将身体重心下移,眼神调成空洞的状态。这样,同一个形态的动作便产生了不同的解读与呈现,“为什么做”也就自然形成了(图3.37)。
图3.36 享受
(www.xing528.com)
图3.37 伤心
“做什么”是“为什么做”的延伸和系统化。在“为什么做”里讲到怎样将无意义的动作变成有意义的动作,即将无效动作转化为戏剧中的有效动作。但这个过程还是属于即兴和感知的过程,是一个偶尔的点状思维过程,“做什么”是要将这个点状思维慢慢延展开来,从原始的感受转化为可控的主题表达。接着上面的例题,如:祈求,双手合十于胸前的动作有了祈求的感觉后,要将祈求的感觉发展成为什么而祈求,要设定出为什么形成祈求动作的故事原因以及动作发生时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在做动作时的潜在动机。人物是因为久旱而求雨,还是迷路了祈求神灵的出现,或者是忏悔的祈求。人物在做动作时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做什么”,这也是这个动作的整体潜在动机。
2.组合动作主题化
组合动作是在熟练掌握了单个动作的吸纳、选择并能很好地转化成有效动作的前提下,将有相关联系的动作用之前介绍过的“流动造型”的创作方法连接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有意义的动作组合。有相关联系的动作指的是被转化的动作与动作之间有逻辑上的关联,比如:压迫、反抗、挣扎、力量、飞翔这五个主题的动作,我们可以把它解读为获取自由的五个过程,按照这样的顺序把五个主体造型连接起来,整个流动的过程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化合反应”,使观者有某种触动。这个动作组合可以给它拟定一个主题为“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组合动作主题化”是一个较为高级的综合练习,需要融入之前所学过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观测学生的基本情况,切勿拔苗助长,本末倒置。另外组合动作主题化的练习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多人练习的原理跟单人基本相似,在多人运行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配合、适应,要尽量杜绝以某人主导完成练习的现象。
图3.38 作品《顶峰》精彩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