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舞台上落地无声:脚底三大要素的协调与控制

戏剧舞台上落地无声:脚底三大要素的协调与控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脚掌、膝盖和丹田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协调统一、控制自如才能真正达到落地“零声音”的效果。移动的速度较快,身体控制稍有松懈脚底就会发出相应的声音,要想完全无声地完成此练习必须全神贯注地控制好身体的每个部位,使其有机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戏剧舞台上落地无声:脚底三大要素的协调与控制

1.跳跃练习

●双起双落

让学生双脚与肩同宽自然松弛站立准备,然后双脚起跳至空中,接着双脚同时落地。要求:落地时达到“零声音”的效果(图3.1)。

图3.1 零声音

练习解读:戏剧舞台虽然不像舞蹈那样需要做超大幅度的动作,但戏剧演员对于身体动作的把控要求也是很高的,戏剧演员对于身体把控的训练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部分。单从戏剧演员的外部控制来说,包括身体的肌肉能力和肌肉意识的把控,这种控制的训练需要被训练者自身有强烈的训练欲望和意愿,并且能有效地寻找到控制自己身体的最佳方式。“双起双落”这个练习,看起来像一个舞蹈动作,但它跟舞蹈动作大相径庭。舞蹈中的小跳动作为了保持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落地的顺序一定是从脚尖到脚趾到脚掌再到脚跟,而脚趾是整个脚关节里肉比较少的地方,所以在落地的时候会发出骨头接触地板的声音。如果想要“双起双落”这个动作完成的时候不发出任何声音,训练时必须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寻找这种更好方式的过程也是做训练时的一个重要考察点。(1)首先要从寻找脚部落地的方式开始。回想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呢?最容易想到的是猫科动物,当它们从高处跳下来的时候相对声音比较小,原因在哪儿呢?提出这样的问题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想到猫科动物的脚底肉垫比较厚,当它们落地的时候缓冲的量比较大因此声音就会偏小。那人体脚部哪个位置的肉是最多的呢?当然是脚掌部分,如果我们在做“双起双落”练习的时候能够让脚掌先落地,那么落地的声音就会小很多。(2)光靠脚掌的力量不可能完全支撑整个身体重量,我们还需要思考让身体落地时达到“零声音”所需的其他方法。接下来要说的是膝盖。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弹簧的原理,老式的沙发为了减轻人坐下去时产生的压力,会在沙发里安装无数个弹簧,如果膝盖能像弹簧一样既有支撑力又有韧性,那么身体落下来的时候就有足够的缓冲力了,脚落地时发出声音的可能性就会更小。因此在做“双起双落”练习落地时应注重膝盖的缓冲作用,以便达到落地无声的效果。(3)“双起双落”练习要达到落地无声需要注意的第三个地方就是丹田。关键词解释里对丹田一词的概念已经有说明,在这里就不重复解释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要同步有机地配合起来,使身体轻盈、控制有度。脚掌、膝盖和丹田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协调统一、控制自如才能真正达到落地“零声音”的效果。这三个要素的总结和运用并不是“老师交给”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在反复练习中慢慢感悟和体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有效的控制方法。这是本研究训练的起点,希望在“双起双落”的练习中,同学们能慢慢感知到丹田的准确位置和控制身体的感觉,并且初步建立自我体会、自我总结的学习方法。

●升级版A:连续双起双落

如果上面提到的双起双落是以单个动作为呈现方式的话,那连续双起双落就是多个双起双落连接起来,并且需要连贯和稳定的节奏。具体做法:要求学生围成一个较大的圆圈,由同学a开始,双脚起跳并且持续向正前方跳动,直到跳到同学b的面前,当同学a即将跳到同学b的位置时,同学b要以同样的方式跳离自己的位置,跳向同学c,以此类推。

练习解读:单个双起双落需要学生找到脚掌、膝盖以及丹田等身体要素的统一协调。在此基础上,连续双起双落要求学生找到在连续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和协调,从肌肉能力讲,连续双起双落使肌肉一直处于协调状态,运动中无松懈,肌肉能力会有所增强。从意识层面讲,连续双起双落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直不断地控制意识,注意力高度集中,意识关注力也会大大增强。从节奏层面讲,连续不断的双起双落要求学生有连贯性,并形成连贯的节奏。这个练习在控制身体的同时增强了身体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身体协调控制能力和持续把控能力。

●升级版B:单起单落

单起单落要求学生单脚跳起,单脚落地,同样要求落地无声。具体做法: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两人站在教室的左边,两人站在教室的右边,像接力赛跑一样,同学a单脚跳至另一头同学b处,同学b与同学a击掌后跳向对面同学c处,以此类推。

练习解读:单起单落对学生的肌肉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了,在行进的过程中要想用单脚承担全身的重量,丹田必须加大控制的力度才能保证身体更加轻盈,同时膝盖的控制意识也要加强,要更善于利用连续跳跃所带来的惯性更省力、更轻松地完成练习。

●升级版C:交替移动

两脚交替落地快速前行,类似于跑步。要求前行时必须用脚掌落地而且同样要有“零声音”的效果。具体做法:让学生满天星自由站立,同学a用交替移动的方式在人群中自由穿行,然后在同学b的背后站立,同学b感知到同学a停在自己背后时要立即离开,跟同学a一样,在教室里自由穿行直到停在同学c的背后,这时同学c要立即离开,以此类推。

练习解读:交替移动不但要控制好之前所说的脚掌、膝盖和丹田,同时还要讲究身形的流畅和姿态的美感。移动的速度较快,身体控制稍有松懈脚底就会发出相应的声音,要想完全无声地完成此练习必须全神贯注地控制好身体的每个部位,使其有机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升级版D:有机避让

学生用双脚移动的方式在教室里自由穿行,当与同学相遇时,要用有机、流畅的方式相互避让开。要求:(1)在避让的过程中身体保持流畅无停顿。(2)在避让的过程中体态保持优美舒适。(3)在整个穿行和避让的过程中,保持“零声音”的动作规格(图3.2)。

图3.2 有机避让

练习解读:在前面的练习中,身体基本都是有规律并且持续的控制,有机避让的练习希望学生打破惯性的动作节奏,建立非惯性的身体控制意识,使身体控制更加稳固和流畅。有机避让练习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两人相会的瞬间往往是偶然的,人的意识控制在突发事件中容易发生改变和松懈,教师应不断地提示学生,当身体动作和节奏发生改变时身体要找到控制的最佳方法和意识的最佳状态,使身体动作灵活有机。

●升级版E:移花接木

让学生满天星站立,学生a用交替移动的方式在队形中自由穿行,学生a站定到学生b的面前,然后学生a开始用身体与学生b进行有机的交流与对话,直到两人身体达到共识时同学a站立在同学b的位置,同学b用交替移动的方式离开在队形中自由穿行直到站定到同学c的面前与同学c产生身体交流。以此类推。要求:(1)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全程保持“零声音”的规格。(2)注意与同学用身体交流时不要用哑语或示意性身体动作。(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动作转换和交替要流畅无接缝。

练习解读:这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练习,建议在进行了对抗力板块中缠绕练习以及身体对话练习的基础上完成此练习。“移花接木”是一个成语,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之所以把这个练习起名为“移花接木”,是强调两个同学交流转换的过程轻盈、流畅,交替转换于无形。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的身体需要有较好的持续控制能力和意识调节能力,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高度的专注力和预判能力。

2.滚动练习

●滚动练习

以背部落地式滚动为例,让学生双膝跪坐在地上,脚背贴地,上身下压至前胸紧贴大腿,双手平放至双膝旁边的地面上形成准备姿势。做动作时身体收紧向右滚动一圈,恢复到准备姿势。要求:在滚动的过程中保持“零声音”的规格。

练习解读:前面提到的双起双落从形态来讲是一个纵向的控制能力,而滚动则是横向的综合控制练习。双起双落接触到地面可能发出声音的部位是脚底,而滚动练习会有多个身体部位落地,可能会形成无数个声音源,这就要求学生的身体控制更加严谨缜密,身体控制的力度更强,更具持续性。在双起双落里,我们要求控制的范围尽可能的细致,包括落地时脚掌的肉与骨头之间缝隙的控制。滚动练习更是如此,人体能够与地面碰撞发出声音的主要部分是骨骼,而骨骼是支撑动作的主体,在做地面滚动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地面,那如何能使骨骼最小面积、最少次数落地,如何使骨骼落地时有更多的缓冲力,这是我们在这个练习中研究的重点。

●升级版A:滚动与造型

首先让学生尝试探索各种各样的滚动动作,并且都以“零声音”为最高要求。然后尝试在每一个滚动的动作后都连接一个造型。要求:(1)造型的形态要根据滚动动作的走向来设定。(2)造型要具有内在持续性和美感。(3)造型和滚动的动作连接要流畅。(www.xing528.com)

练习解读:所有滚动的练习都无法单独存在,最终会嵌入到其他动作中。滚动与造型的练习是让学生探索到滚动的动作走向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另外,随着要注意和训练的要点越来越多,学生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复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慢慢习惯意识给到身体的多重指令,使综合性调配成为下意识。

●升级版B:滚动造型与音乐节奏

放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并规定好滚动及造型的节奏,让学生在规定的节奏内完成滚动和造型的创作。

练习解读:在戏剧中节奏感是演员身体训练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节奏本身具有重复性,要想使学生掌握和形成基本的节奏意识,必须采用完全重复以及阶梯重复等方法在学生的肌肉和意识上形成记忆,这样节奏感才可能建立。在练习的初期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固定节奏,建立学生动作的基本节奏意识和根据固定节奏调配身体的能力。另外,在节奏感建立的同时要延续和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动作流畅无痕具有一定美感,并且达到“零声音”的最高要求。

●升级版C:滚动造型与内心节奏

让学生在没有音乐的环境中无声且有规律地完成滚动与造型的创作和练习。

练习解读:在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节奏的动感以及用音乐节奏控制身体的能力后,要求学生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去掉音乐,摆脱音乐节奏的辅助性,尝试建立自身的节奏感。练习的初期可以在心里延用音乐的固定节奏,之后再建立自己独特的身体节奏。让学生慢慢形成内在较稳定的节奏感和节奏意识。

●升级版D:滚动造型组合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创作和完成得最好的一组滚动与造型教给全体同学,让学生把所有造型有机连接起来,并且按照同一个顺序同一种节奏连贯呈现出来。

练习解读:每个同学在教动作的同时可以加深体会滚动动作的走向和造型的基本规律,并且稳固和修正自身的节奏样式,进一步建立和加深身体的节奏感。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促使他们理清思路,引起他们更多的思考。在完成多个滚动与造型连接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时刻把控和协调好身体的各部位,达到“零声音”的最高要求。

●升级版E:滚动造型与感知

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完成十个滚动与造型的连接动作。要求两个同学统一好心里节奏,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两人的动作达到高度同步。

练习解读:两个同学在没有音乐或教师指令等外力节奏辅助的基础上,要想达到动作统一,除了自身要建立较强的节奏感之外还要感知对方的节奏模式,并且要与对方相互适应达到相对统一的内心节奏。这种心理节奏在戏剧中是极为重要的,它既有音乐节奏的规律性,又不同于音乐节奏的程式化。这个练习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练习,既要有滚动造型的控制能力,又要有较好的节奏感,同时应具备较敏锐的感知力。建议此升级版在学期靠后的综合阶段进行。

3.跳跃滚动练习

●跳跃滚动

在前两个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一个跳跃的动作和一个滚动的动作有机地连接起来,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零声音”的动作规格。

练习解读:从动作的走向来讲这是一个纵向和横向交叉的动作练习,学生根据动作走向去连接动作的难度更大了。要保持动作连贯性和美感,学生必须反复适应和调节身体各部位,使之流畅无痕。另外“跳跃落地”到“滚地”的瞬间是一个冲击力极强的过程,学生要加大对身体的控制才能完成“零声音”的要求。

●升级版A:连续跳跃滚动

要求学生按照一个跳跃、一个滚动、再一个跳跃的连接方式有机地将五个跳跃动作和五个滚动动作连接起来,并且完整地呈现出来。

练习解读:在这个练习里要充分关注滚动后站立起身紧接跳跃动作的难度系数。要充分利用动作的走向和身体的惯性让动作过渡自然,减轻所需控制的重量,使动作更容易达到流畅和轻盈。

●升级版B:跳滚与节奏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节奏里完成升级版A中所介绍的连续跳滚动作。

练习解读:学生要在高强度的动作中找到身体的有机节奏,从而加强身体节奏感的培养。教师的节奏范围应是循序渐进的,建议初步练习的时候可以加上音乐,让学生适应有规律的节奏模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渐强、渐弱、节奏突变等更复杂的节奏训练。

●升级版C:有主题的跳滚练习

在大量有节奏的跳滚练习训练后,教师规定跳滚训练的主题,如希望、自由、愤怒、渴望等。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所给的主题完成跳滚动作组合。

练习解读:一套相对完整的形体动作,如果加入不同的主题,最终所呈现的结果完全不同。比如拿到“自由”这个主题时,身体会自然呈现轻盈上扬的状态,动作连接和走向也会相对轻松自由。如果拿到“愤怒”这个主题,身体会自然紧缩,肌肉会“有欲望”凸显,节奏和呼吸都会加快等。不同的主题会产生不同的身体情感,学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来调配身体的质感和节奏。当身体情感产生时身体对肌肉的控制要求会更高,跳滚的动作形态所引起的身体情感通常是极端的,如:非常愤怒、极端痛苦等。而学生在同步完成情感和动作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情感的迸发而忘记了身体的有机控制,造成动作流畅度的堵塞或者速度的突兀以及身体的失控等现象。学生在进行有主题的跳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身体肌肉的有机控制,保持“零声音”的动作规格。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样的字词会有不同的解读,每位同学对同一个主题的解读也有很大差异,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应允许差异的存在,并根据每位同学不同的主题解读来引导学生达到意识、情感、身体动作完美统一的最高目标。

●升级版D:情景导入

给学生设定一个规定情境,让学生在规定情境中设计和完成跳滚动作组合。如:盗墓空间、营救计划等。

练习解读:这是一个戏剧导入练习,旨在让学生明确基础练习和舞台呈现的关系,就像芭蕾基础训练中的“扶把擦地”是为作品呈现中跳跃动作做准备一样。在升级版C里所提到的主题,在这一版中要化为动作的“潜在动机”,学生在真实情景的引领下自然地完成规定的情景表演,同时要有意识地把动作技巧转化成下意识,尽力做到在生活化动作和技巧性动作之间无痕转换。从而促进表演的流畅度和真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