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翁洲走书及其唱腔:赋予书场演出生机

翁洲走书及其唱腔:赋予书场演出生机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舟山,最早开展走书演出的书场,是定海走书艺人黄次生自办的个体书场。20世纪80年代,也是翁洲走书艺人最活跃的时期,侯惠义、王如玉、黄素芬等演员辗转于海岛各个渔农村演出。一些原来亦农亦艺的半职业走书艺人,在此期间也逐步成为专职的走书演唱艺人,收入也颇丰。定海翁洲走书艺人也常常到宁波各地去演出,宁波书场的观众多,演出收入也比较高。

翁洲走书及其唱腔:赋予书场演出生机

翁洲走书艺人早期都是以“唱堂会”为主,除在节庆、婚庆等活动中演唱外,也有平日利用夏夜纳凉等闲暇时间,在晒场、农家道地等空闲场地唱唱走书。后来,随着民间文化娱乐需求的增长,产生了专门供走书等文艺演出的书场。

在舟山,最早开展走书演出的书场,是定海走书艺人黄次生自办的个体书场。这也是目前所知舟山最早的专业书场。

据资料记载,1930年,黄次生首次在定海半路亭开设营业性书场(俗称“半路亭书场”),作为他个人的演唱基地,同时也接待外来艺人。

1950年以后,由于政府对曲艺事业的重视和扶植,舟山同全国各地一样,走书等曲艺演出活动十分活跃,各地书场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初,舟山各地书场共达15 处之多(不含边远小岛),仅定海所属城镇就有7 处。这些书场的建立,不仅为本地走书艺人提供了良好的演唱环境,同时通过接待外地曲艺团队的著名艺人,互相交流切磋,进一步推动了舟山走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文革”期间,曲艺事业受到摧残,书场纷纷关闭。至20世纪70年代末始得陆续恢复。据1985年统计,全区书场增至21 所。其分布地区除舟山本岛外,南起六横岛,北至大洋山,东达青浜,西及沥港,可谓盛极一时。至80年代末渐趋萧条,不少书场难以为继,不得不以放映录像或改营他业以取得经济效益。进入90年代后,舟山的书场已寥若晨星。1991年新建市属舟山书场。

1.时间分布情况

从时间分布看,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这两个时间段内,新开设的书场比较多;“文革”期间到70年代是书场的低谷期,到90年代就逐步进入消退期。

20世纪80年代,也是翁洲走书艺人最活跃的时期,侯惠义、王如玉、黄素芬等演员辗转于海岛各个渔农村演出。一些原来亦农亦艺的半职业走书艺人,在此期间也逐步成为专职的走书演唱艺人,收入也颇丰。

2.地理分布情况(www.xing528.com)

从海岛地理分布看,书场在舟山地区的四个县域分布基本均匀,主要集中在各个海岛的渔农村,岱山、嵊泗、普陀等边远海岛都有分布。

这种分布情况,说明当时的海岛地区文化生活贫乏,而走书作为“文艺轻骑兵”,道具简单,演员来去方便,演出费用比较低,又能满足渔农民的文化需要,因此深受渔农村群众的欢迎,书场成为渔农村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鱼汛期和台风天,渔船集中在港口拢洋避风,渔区所在地书场的走书演出就更加火爆,甚至人满为患。

3.经营收费情况

从书场的经营来看,以文化部门经营为主,县城内的书场多由文化馆举办管理。一些边远海岛地区的书场,多数由当地文化站或文化中心举办,只有少数属于个人经营。

从书场的收费来看,多数是按照售票方式来经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书场收费基本是每人1 角到2 角。由于书场的座位有多有少,渔农村演出又有季节性,因此艺人的收入并不稳定。

师承沃阿定的宁波艺人汪康章回忆,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师傅一起在六横书场演唱,观众最少的时候,只有3 个人听书,每人收费1 角,一个晚上只获得3 角钱的票房收入,而汪康章只分得9分钱,后来观众给汪康章取了绰号“九分囝”(囝,方言中是男孩的意思),这个故事也说明走书艺人收入的不稳定。

收入不稳定,走书艺人就不愿意到一些边远小岛唱戏,当地为了吸引艺人前来演出,一些渔农村书场也给艺人划定了基本保障的演出费用。如螺门老年俱乐部书场,可容纳观众约50 余人,此间演出不售票、不包场,每场由老年观众自愿集资,不管观众多少,当事者每场都给艺人凑足相当于包场的基本收入。由此,很多艺人都乐意来此演唱。

定海翁洲走书艺人也常常到宁波各地去演出,宁波书场的观众多,演出收入也比较高。据定海走书老艺人侯惠义先生回忆,1969年前后他在宁波城隍庙书场、天丰书场等处唱书,唱日夜场,近200个座位,票价是1 角5 分一张,一个月给舟山曲艺队创收的演出收入1000 多元。演出票房的收入,宁波书场方面抽40%,舟山拿60%,1000 多元收入是归舟山的收入,扣除侯惠义的工资60 元,后场工资(16 元)、盲艺人工资(25 元),再扣除夜餐费、车船差旅费等,还可积余600 多元钱上交给舟山曲艺队。

到20世纪80年代末,受到电视电影、录像、歌舞等文化娱乐活动兴起的影响,走书的演艺市场日趋萎缩。尽管后来定海城区舟山书场的走书票价上升到每张4 角,书场放录像的票价则是6 角,但观看走书的观众人数似乎不太稳定,观众时多时少。据舟山书场1989年3月的《演出日志》记载,当月黄素芬演唱《大唐绿牡丹》,票价4 角,最多的一天有114 位观众,少时只有42 位观众,当月演出17 天共售票1476 张,总收入590.40 元,其中曲艺队获65%,书场方获得35%的票房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