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华(1878—1967),祖籍江西,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台献艺的丑行演员。萧长华11岁学戏,12岁登台,15岁以后专工丑行,在师傅宋万泰的教育下,打下了全面而又坚实的基础。
萧长华嗓音清脆响亮,吐字清晰明快,念白富有音乐性和韵味美,尤其是韵白念得好;方言白中,以苏白最好。唱腔古朴而遒劲,身段简洁大方,善于运用不同的步法、手势和道具来表现人物。在八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一批观众所喜爱的丑角艺术形象,如《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法门寺》的贾桂等。
萧长华27岁出任喜连成科班的总教习,除教丑行以外,其他各行也遍为教授,并以科班为家。如此36年,其中有8年曾舍弃丰厚的演出收入,专心教学。由于他为京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受到了戏曲业内和广大观众的崇敬,成为后学者的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萧长华出任中国戏曲学校的名誉教授、副校长、校长等职,为京剧事业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萧长华戏曲丛谈》和《萧长华演出剧本全集》。由他担任艺术指导并参加演出的《群英会》《借东风》《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被拍成电影。(www.xing528.com)
叶盛章(1912—1966),祖籍安徽,生于北京,父亲是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叶春善。叶盛章幼年入福清社科班学习花脸,后转入富连成社改学武丑,从师于萧长华等,为叶派武丑创始人。他嗓音脆亮、武功精熟,念白干净利落,不但能演《九龙杯》《三岔口》等武丑戏,而且能演《问樵闹府》《失印救火》等文丑戏,还能演《安天会》《水帘洞》等猴戏。1935年挑班组织了“金升社”,是唯一的以武丑行当挂头牌的演员。1951年与李少春、袁世海等共组中国实验京剧团,晚年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弟子有张春华等。
叶盛兰(1914—1978),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叶中定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富连成科班的社长。叶盛兰幼入福清社科班习旦角,后转入富连成科班,在萧长华的建议下,改习小生。叶盛兰学戏特别刻苦,武小生戏在其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下,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的重要基础。出科后,叶盛兰又拜在程继仙的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深造。叶盛兰天赋极高,嗓音高亮圆润,龙虎音兼备,而且武功根底浑厚,翎子、甩发等技巧表演均有超出前人之处,他在继承程门本派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流派的唱法,不但使自己的唱腔华丽秀美,而且研创了反西皮唱腔,把程派小生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1951年,叶盛兰第一个带领自己的私人班社加入国家剧团,1955年担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中年以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小生流派的代表。他的儿子叶少兰承其衣钵,得其神韵,几可乱真。其弟子有萧润德、茹绍荃、张春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