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年中期亲子关系的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成年中期亲子关系的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赛尔曼曾把人际理解力的五个水平运用到亲子关系中,并把孩子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划分为下列五个水平。这是因为,处于中年时期的父母其子女大都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面对这一特殊时期,亲子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和复杂情况。这种偏向于子女的亲子关系在目前中国非常普遍。在一般家庭中,父亲是道具角色,母亲是表演角色,并将孩子也转入这种角色关系中。两种角色平衡的破坏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

成年中期亲子关系的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生养子女是成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方面的成功,使成年人完成了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自身生命的延续。为人父母的伟大心性也许正是在这里才得到最深刻的体现。

作为中年人,其子女大都开始渐渐长大,并且有了完全行为的能力,因而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赛尔曼(Selman,1980)曾把人际理解力的五个水平运用到亲子关系中,并把孩子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划分为下列五个水平。

表11-1 赛尔曼的亲子关系概念模型

资料来源:Selman,1980

从这五阶段社会认知水平的发展来看,子女对亲子关系的理解越来越能从双向和互动的角度来认识,当发展到第三水平时,子女开始意识到亲子关系的维护依赖于亲子双方,子女表示他们需要父母的建议和指导,反过来父母也需要能从孩子的成长和幸福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子女逐渐把父母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仅仅看作是一种可能。总之,与年幼孩子相比,正在步入成人化阶段的孩子逐渐认识到父母除家长这一角色外,还同时具有其他社会角色的身份,他们将不再把父母的观点看作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父母对待子女也不像对待婴幼儿那样地呵护备至了。但这时并不意味着父母角色的改变和责任的减少,反而意味着责任的增加。(www.xing528.com)

这是因为,处于中年时期的父母其子女大都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孩子在少年到青年转化期间,由于成人感的产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要求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出现了“心理断乳”,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以挑剔的眼光、批判的态度来重新审视父母、评价父母,父母在他们眼里的伟大时代已经过去。他们对事物开始持有自己的观点,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而固执己见,对父母的观点表示轻视,跟父母顶嘴,责难父母常有发生;有的在家里沉闷不言,不愿跟父母待在一块,甚至以离家出走来威胁父母。然而对子女来说,要打破长期保持的家庭关系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是痛苦的。孩子未取得完全的经济独立,思维能力不健全,个性正在形成之中,他们仍然需要依赖父母,需要父母为他们提供物质生活条件、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家庭仍然是青春期孩子避风的港湾和提供物质和情感的基地。因此,他们一方面强烈地要求打破这种依附关系,走向独立;另一方面又依然依赖父母,离不开父母,这使孩子陷入紧张和烦恼之中,在家庭中极易产生反抗行为和冷漠情绪。面对这一特殊时期,亲子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和复杂情况。此时,家长对孩子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两代人之间本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差异的存在是客观事实,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父母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正确对待与处理同子女的差异。父母要认识到孩子长大了,这是好事,应该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起一种合作的指导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子女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中,不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存在着给受方向上的单向性特征,都显现亲情下沉和消费下沉的现象。所谓“亲情下沉”是指此时具有父母的爱心和关怀施与给孩子的多,而孩子回报父母的少;所谓“消费下沉”指的是目前许多家庭主要消费支出中用于子女的比例日益增大。这种偏向于子女的亲子关系在目前中国非常普遍。另外,亲子关系还有一个“代沟问题”。亲子之情虽浓,但父母与子女毕竟是两代人。两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阅历不同,年龄和心理不同,自然会产生代际之间的不同。随着子女长大成人,“代沟”问题便随之产生并加深,特别是子女在体格上、智力上都可能赶上并超过父母,从而产生了可与之相互抗衡的地位和能力,开始提出与父母不同的见解,要求独立,要求摆脱父母,这往往会带来亲子之间的不快和冲突。

当子女经过青春期、年满18周岁后,就变得更加渴求独立,也由于忙于学业或试图进行生涯规划的探索或开展亲密关系的寻求,因此亲子关系在这时都会松弛而稳定下来,父母也有喘一口气的感觉。至于以后的亲子角色,也随着子女年龄的渐增,经济的独立,越来越平等。一直到父母因身心老化,需要子女协助与照顾,父母子女的角色功能才会呈现互换。子女在青年期时,父母因子女的独立,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婚姻关系,重新调适夫妻相处之道。以往为照顾子女,没有太多时间注意配偶的需要。而子女长大后,父母互动的时间增加,而两人间新旧的冲突更等待化解。此时,子女也正是在学习经营两性关系和择偶阶段,因此父母经营婚姻的方式,对子女未来的婚姻,甚至当下跟异性的交往都能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是在用自己的行为与榜样,来教导子女了解婚姻生活的真谛。

从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角色中不同内涵的变迁。那么家庭内的角色关系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的呢?我们先看看夫妻角色与父母角色的冲突与协调。孩子的出生使婚姻双方同时具有夫妻角色与父母角色。在一些人看来,这两种角色的要求是冲突的。有的丈夫常会感到因孩子的出生而带来了妻子对自己的冷落。无疑,为人父母这一角色的出现,可能会淡化夫妻之间的感情,但父母角色其实是夫妻角色通过孩子而获得的转化。在共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感情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而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间深沉的爱,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孩子身上看到丈夫或妻子的苦心,在孩子那里留出爱情的空间,创造爱情的氛围,这是克服孩子出生后夫妻感情淡化的重要途径。

在抚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内应确定互补、均衡、目标一致的角色关系。皮特森(Peterson,1993)曾指出家庭有两种基本角色——道具角色和表演角色:前者担负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计、家策的制定任务,后者负责创设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在一般家庭中,父亲是道具角色,母亲是表演角色,并将孩子也转入这种角色关系中。两种角色平衡的破坏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孩子们通过对父母的性别角色模仿作用获得自己的性别角色,若夫妇间性别角色混乱,便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此外,一些家庭中父母之间、祖父母之间在抚育子女的看法和做法上常有分歧,这种双重教育和多重教育一方面会破坏家庭的和睦,另一方面也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所以,确立互补、均衡、目标一致的家庭角色关系是很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