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期适应不良:原因、表现与处理

青春期适应不良:原因、表现与处理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青春期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14~20周岁之间,多发于初、高中学生,并以男性较为多见。适应不良的产生与个体本身的性格有关。内向、胆小、自卑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适应不良;自理能力低、独立性差、缺乏对挫折承受能力的青少年,在新环境中也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失落和焦虑心理。但过分服从、乃至退缩的孩子,常潜伏着更为严重的适应不良,其出现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往往高于常惹麻烦的孩子。对青少年适应不良的改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所谓适应,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或与其所关联的社会团体之间的规律性与和谐化的状态如何。也就是说个体到一个新的环境后,能否尽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顺应。而适应不良,就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身处逆境时,社交、学习和职业功能的削弱。青少年时期,人体第二性征出现,性发育趋于成熟,在心理上会发生许多相应的变化;同时,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青少年的认知经验不断扩展,对自身的内省力和对外界的批判力逐渐提高,并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此时期也正是青少年最易发生烦恼、心理障碍和适应不良的时期。

青春期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14~20周岁之间,多发于初、高中学生,并以男性较为多见。主要表现有:①学习障碍:进入一个新环境后(转学或升学),长时间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困难等学习上适应障碍;②人际关系障碍:因缺乏安全感、交往技巧、自信心等原因,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知如何应对,或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等;③情绪障碍: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④行为障碍:包括多动症和其他行为问题,如说谎、欺骗、偷窃、横行霸道、破坏、对抗和犯罪行为。

适应不良的产生与个体本身的性格有关。内向、胆小、自卑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适应不良;自理能力低、独立性差、缺乏对挫折承受能力的青少年,在新环境中也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失落和焦虑心理。而家长的教育态度(如过于苛责、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经常动粗等),与学校教学方式的刻板、单调和专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恐惧情绪和敌对行为。在学校教学和家庭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应对两类青少年予以同样的重视:一类是那些用攻击、反社会的方式表现出适应不良的孩子;一类是用表面顺从的方式把问题压抑下去的青少年。一般来说,经常惹麻烦的,比较具有侵犯性的、反社会的、不诚实的孩子,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安静、退缩的青少年则往往被忽视,甚至给予较高的评价。但过分服从、乃至退缩的孩子,常潜伏着更为严重的适应不良,其出现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往往高于常惹麻烦的孩子。常惹麻烦的青少年所采取的适应方式是强烈的、明显的,而那些顺从、退缩、羞涩的孩子所遇到的心理困扰和情绪压抑虽然程度可能更深,但往往在暗中发展而不易察觉,当引起人们注意时,问题已经变得很严重了。(www.xing528.com)

对青少年适应不良的改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首先,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大方、合群、开朗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在青春期来临时及时给他们提供应有的成长知识和社交经验。其次,在学校中,教师要给予适应困难的学生以必要的关怀和爱护,不能因其学习成绩欠佳或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情绪或行为表现,便忽略他们或冷眼待之,甚至妄加指责。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基本需求,遇有不适应的学生,应耐心寻找其不适应的根由;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允许他们把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其改变错误认知观念,为其制订行为矫正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改正原有的不良行为。

同时,针对有适应问题的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开展助学工作,为辍学、失学和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联系资源、提供物质帮助,创造重新入学或完成学业的机会;②帮助后进学生,针对个别学生在情绪、心理、行为和学业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倾向,通过有目的的辅导、帮助以及批评教育,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③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服务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④帮助和保护处于困难中的学生,帮助他们处理由于不和谐家庭关系、不良同伴群体所造成的影响和不健康的闲暇活动所引发的问题;⑤在社区内建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文化娱乐设施和项目,全面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