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大约4周后,会出现更高级的脑皮层控制的初步自主动作。根据所涉及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有关全身大肌肉活动的粗动作(gross motor)和主要涉及手部肌肉活动的精细动作(finemotor)。
在粗动作发展上,个体首先具备的是头部和躯干的基本自主控制能力。大约在1个月时,由皮层控制的、有意的头颈部动作逐渐显现。在获得头部控制能力后,开始由上至下地发展躯干部分的自主控制能力。这一发展过程大约在婴儿出生后2个月开始,此时的婴儿已经能在手臂的帮助下俯卧抬胸。在俯卧抬胸动作之后,大约在婴儿出生3个月后出现翻身(由仰卧转为俯卧)动作。到8个月时婴儿既能仰卧翻身,又能俯卧翻身。
在翻身动作之后,婴儿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动作是独立坐。3个月大的婴儿在外力的帮助下已经能够扶坐;5个月大的婴儿坐立时已经不需要腰部支撑物的帮助,但必须用手抓外物以维持坐姿的平衡;7个月时不论在仰卧还是俯卧状态下,婴儿都可以自己独立站起来;在近8个月时,婴儿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坐直。随着个体翻身动作的日益熟练和手部、腿部力量的提高,爬行动作开始出现,成为个体在俯卧状态下的重要自主动作形式和最早的自主位移动作。而到约9个月时,婴儿会经常想让自己扶着其他物体站起来。到1周岁时,婴儿通常能独立站直,这是行走动作发展的前提。一般而言,婴儿在周岁过后就能发展起独立行走的动作,当然也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行走动作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作,进一步解放了婴儿的双手,有利于婴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同时,大大增强了婴儿的活动范围和探索外部环境的能力,有利于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精细动作是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和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精细动作包括抓握、绘画和书写以及基本生活自理技巧等。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之一,是各种复杂动作的发展基础。约从3个月起,婴儿开始出现不随意的抚摸动作,到5个月左右,就开始发展出随意自主的抓握动作。6个月以后,婴儿逐渐学会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眼手关系也逐渐协调,并开始分析隐藏在物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
大多数儿童在15~20个月就开始出现无规则、无目的的乱涂乱画行为,如果受到家长的积极反馈和强化,绘画动作发生的频率能不断上升,从无目的地涂抹发展为有目的地画画。2~6周岁则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让书画工具更早地出现在婴儿的生活游戏中,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模仿机会,对于促进婴儿的握笔和书画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www.xing528.com)
此外,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还包括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获得,这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些在成人看来相当简单的行为,如穿衣、进食、洗漱等,对于婴儿而言,却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并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后才能获得。国外有学者(Keogh&Sugden,1985:77)总结了部分自理动作的发展时间表(见表6-1,董奇、陶沙,2004:49)。
表6-1 自理动作发展时间表
总之,在先天性反射动作之后,随着婴儿神经、肌肉等生理结构的发育和成熟,包括坐、爬、走、抓握等自主控制动作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个体早期身心发展的重要外在行为特征,婴幼儿在借助自主动作探索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婴儿在动作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种系发展来看,直立行走和手分化出来成为劳动器官,是使人产生意识从而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和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表明个体发展在第一年内,就基本上完成了种系发展中关键的一步,由于动作的发展,婴儿开始从原来无能为力的状况,变为能从事各种动作,并为他今后进行各种活动准备了条件。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行走和手的动作,主动地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初步关系,从而认识外部世界。通过行走,婴幼儿扩大了认知的范围,通过用手摆弄物体,婴幼儿认识了事物各个方面的属性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如在抓弄和敲打玩具时,婴幼儿不但得到关于玩具的视觉刺激,还得到触觉、动觉、听觉刺激。这些感觉逐渐联合起来就发展为知觉。在长期摆弄物体的过程中,婴幼儿认识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性,从而使知觉具备了概括性,并为认知过程中的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行走不仅扩大了婴幼儿的认知范围,而且还可以使婴幼儿认识物体间的距离、自己和物体间的距离。这对发展空间观念有很大的作用。此外,行走还有助于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总之,这一时期婴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是与动作的发展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