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调曲子源流研究:三种文献分析

大调曲子源流研究:三种文献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为知识库进行搜索,经过筛除,搜得关于大调曲子源流研究的文献仅有3种,时间最早为2003年、最近为2006年,研究者分别属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文化局、郑州大学。随后,重点以大调曲子所吸收的汴梁小曲为对象,进行研究。雍正、乾隆年间,流行在中原的岔曲与汴梁小曲合流后,形成了鼓子曲。

笔者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为知识库进行搜索,经过筛除,搜得关于大调曲子源流研究的文献仅有3种,时间最早为2003年、最近为2006年,研究者分别属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文化局、郑州大学。列表如下:

表一:大调曲子源流研究文献信息表

下文分列综述:

文献A:《大调曲渊源初探》[3]

该文主要从比较学的角度探讨了大调曲与相和歌、诸宫调、明清小曲、岔曲和八角鼓等四种历史上出现的不同音乐形态的关系,以此来说明大调曲的渊源。

作者首先对比了大调曲和汉代相和歌的演唱形式,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唱众人和”“执节者歌”“丝竹更相和”的共同演唱形式特点;其次对比了大调曲和诸宫调的曲体结构,认为二者基本相似,同时,批驳了“大调曲子源于诸宫调的观点”,认为大调曲只是继承了诸宫调的曲体结构;再次,以文献对比的方法,比较了大调曲和明清小曲的名称,二者同名曲牌甚多,作者认为明清小曲是大调曲的直接渊源;最后,以岔曲和八角鼓,尤其是其“腰截的”形式,与大调曲的曲体结构对比,认为大调曲吸收了八角鼓的成分。

文献B:《南阳大调曲起源试探》[4](www.xing528.com)

作者在讨论此问题前,预设了一个前提:南阳大调曲的前身是源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乾隆前期的“汴梁小曲”。由此预设出发,首先探讨汴梁小曲之源——城市专业艺人对走进汴梁的大量农民所唱歌曲的学习。汴梁小曲产生之后,传至全国各地,并不断发展变化,传入南阳。由于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商业条件,大调曲最终在南阳形成。

文献C:《河南大调曲子的源流与艺术特征》[5]

因本文内容包含大调曲子源流与艺术特征两部分,所以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在讨论大调曲子的源流,主要是从大调曲子曲牌来源的角度进行考证。

开篇,作者简述了大调曲子的形成: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以明中期以后至清乾隆年间,流行在原汴梁(今开封)的小曲为基础,吸收了雍正、乾隆年间在北方盛行的岔曲,而形成的一种以曲牌连缀体为其演唱特点的艺术形式。

随后,重点以大调曲子所吸收的汴梁小曲为对象,进行研究。因为起于明的小曲在清中期达到繁荣之顶点,为鼓子曲创造了条件。雍正、乾隆年间,流行在中原的岔曲与汴梁小曲合流后,形成了鼓子曲。

再后,由于曲剧的形成,是为小调曲子,鼓子曲更名为大调曲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