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是苏联心理发展理论的代表,在儿童发展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问题,维果茨基明确地提出了社会起源学说,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维果茨基对“发展”的理解,侧重于强调人的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心理发展论是苏联心理发展理论的代表,在儿童发展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他认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同时,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列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有关键性的作用,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的整合促成了学习。维果茨基与阿列克谢·列昂节夫(AlexeiNikolaevich Leontyev)和A.R.鲁利亚(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ya)等人形成了一个极有影响的文化历史心理学学派,也称“维列鲁学派”。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危机的含义》《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等。

在他看来,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一切动物所不具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所以人才能总结经验、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具有积极地改造客观现实、创造世界的本领。维果茨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二者虽然是两条完全不同发展路线的产物,但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机能却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个体心理发展既包括种系发展的成分,也包括历史发展的成分。

心理机能的起源,是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问题,维果茨基明确地提出了社会起源学说,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高级心理机能同样属于心理现象,它们当然离不开大脑的物质基础,但物质基础不等于心理发展的根源。高级心理机能无法从生物学中寻找根源,而只能从客观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维果茨基把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具有的自然行为,另一类是人所特有的工具行为。行为的工具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从最简单的器械到现代化的机器,它是人的物质生产的用品,越是复杂和高级物质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越提高;另一类是心理工具——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人运用心理工具进行心理活动和精神生产。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维果茨基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表现为儿童凭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保障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儿童的概括抽象是依靠语词等符号系统为中介而实现的。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优势过程是不同的。④心理活动的个别化。随着儿童的活动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内化,儿童意识系统越来越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使心理活动表现出个别化的特征。(www.xing528.com)

维果茨基对“发展”的理解,侧重于强调人的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而学校教学则是发展的源泉。为了解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就是儿童现实发展水平,它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水平;第二种就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指出,学校中教学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好比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关系一样。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与皮亚杰不同,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依赖的是正在成熟的功能,而不只是限定在已经成熟的功能中。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学的任何学科总是建立在未成熟的基础之上的。这并不是说教育不要顾及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而是说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只有在这两个阈限之间教学才能取得成效。反之,如果教学不是瞄准最近发展区,而只是把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作为目标,那么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是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的,充其量只是发展的尾巴。

维果茨基对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所作的结论是,学龄期是教学的最佳时期,或者是敏感期。他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学习的最佳期限。“最佳学习期限”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习性学对动物行为研究引申出来的。习性学提出了关键期(或敏感期)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发育的某个时期中,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当这一年龄结束或尚未到来之前,这种影响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正如有人用喂养婴儿的方式对待7岁儿童,或用对待7岁儿童的方式喂养婴儿,这都是有害的。在他看来,任何教学都存在最佳的、最有利的时期,过早或过迟实施教学,从发展观点看总是有害的,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一定时期的教学在智力发展方面给教学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效果。成功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确定儿童能够接受教学的成熟情况,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关注儿童尚未成熟和正在成熟的阶段,那种建立在正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基础上的教学,即所谓“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佳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