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年龄观:生命历程理论的综合视角

多元年龄观:生命历程理论的综合视角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历程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多元的“年龄”观。但不论具体分类如何,它们都不是传统的一元生物年龄观,都很好地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综合视角。心理年龄有行为和知觉两个基本层面。如未成年人的吸烟、怀孕等行为,往往被认为是违背年龄规范的越轨行为。社会年龄的概念充分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实时影响,与生物年龄和心理年龄相比,社会年龄在社会历程视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多元年龄观:生命历程理论的综合视角

生命历程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多元的“年龄”观。它突破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概念,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对年龄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它的时间概念包含了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我国学者包蕾萍(2005)认为生命历程视角的时间包括生命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三个基本维度;而国外则有学者认为还应当包括精神年龄(spiritual age)。但不论具体分类如何,它们都不是传统的一元生物年龄观,都很好地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综合视角。

生物年龄标志着个体的生理发展和身体健康状况,它代表个体在自身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即生命周期的阶段。这通常与人们日常概念中可以用数字表示的“岁数”(chronological age)相一致。但如果仅仅按生命时间划分群组,就很难用社会或历史因素解释群组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发现生命与时代变化的联系。

心理年龄有行为和知觉两个基本层面。在行为层面上,心理年龄指个体满足生物和环境需求的潜能和能力,包括在记忆、学习、智力、动机、情绪方面的能力;在知觉层面上,则指人们认为自己到底有多“老”,其中文化对个体对自身心理年龄的判断有着显著影响,例如,有学者的研究证实,美国人比芬兰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年龄更年轻(Uotinen,1998)。

社会年龄,则指社会期望的扮演特定角色的恰当时间,如个体离家、结婚和生育的恰当年龄,这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别。每种类型的文化都会确定属于自己的年龄地位和年龄角色,即依据个体的年龄给予其一定地位,并对占据某一地位的个体提出具体的行为期望。同其他角色一样,年龄角色也是通过社会规范和标准来表现的,这就是年龄规范(age norms)。对于违反年龄规范的行为,则称为年龄越轨(age deviance)。如未成年人的吸烟、怀孕等行为,往往被认为是违背年龄规范的越轨行为。(www.xing528.com)

社会年龄的概念充分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实时影响,与生物年龄和心理年龄相比,社会年龄在社会历程视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在本书中,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把个体的成长分成了胎儿期、婴幼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包含死亡)七个阶段,每个对应着大致的生物时间,但并不严格。

另外,精神年龄反映的是指个体追求意义感和精神实现的状态(Hutchison,2003:32)。而历史时间指出生年份,代表个体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这一时间概念强调的是把个人置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由此出发去关注历史事件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