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发现婴儿自我意识的阶段发展

研究发现婴儿自我意识的阶段发展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发现,婴儿的自我认知的发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我意识或自我认知的出现阶段。这些证据表明婴儿可能在出生一两个月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大约在出生后15个月开始,婴儿产生了自我认知,即认知自我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在婴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依恋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发现婴儿自我意识的阶段发展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通俗地说就是意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特征状况、能力个性、与他人关系、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认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对自我的控制。简言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方面的内容。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直至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初生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部分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玩自己的手脚就像玩身体之外的玩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为,婴儿在1~4个月时,会不断重复能引起快感的肢体动作,如吮拇指和挥动手臂。在4~8个月时,婴儿的重复动作开始指向外部事物(如抓、握玩具等),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对自己身体之外的事物加以影响。

研究者很早就关注个体自我意识中自我认识的发生,他们一般通过让婴儿照镜子,从婴儿对镜中所见映像的反应来了解婴儿是否具有了自我意识。20世纪70年代,阿姆斯特丹(Amsterdam,1972)在不让婴儿察觉的情况下,在他们的鼻子上用胭脂点上一个红点,然后让婴儿照镜子,观察他们对镜中映像的反应。阿姆斯特丹假定,如果婴儿在照了镜子之后能利用镜中的映像立即去摸自己的鼻子,就表明婴儿已经能把映像和自己的脸联系起来,他们已经认知自己的形象,这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根据这一假设,阿姆斯特丹对88名3~24个月大的婴儿作了研究。结果发现,婴儿的自我认知的发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www.xing528.com)

图6-9 点红实验(Lewis&Brooks,1978)

第一阶段是游戏伙伴阶段。婴儿看到镜中自己的映像后,对着映像微笑、发声、拍打镜中的映像,还会到镜子后面去找那个并不存在的人。第二个阶段是退缩阶段。婴儿见到镜中的映像似乎感到害怕,从镜前退缩。此时,有些观察家认为婴儿的自我认知迹象已经初露端倪:有的婴儿见到自我映像似乎显得害羞、窘迫,有的则似乎在自我欣赏。但阿姆斯特丹则认为,婴儿的这些表现,很可能是在模仿成人照镜子时的模样,不能说就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第三阶段是自我意识或自我认知的出现阶段。婴儿一见到镜中自己的映象,立即去揩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而不是去碰镜中映像的鼻子。阿姆斯特丹发现,24个月的婴儿几乎都有这样的表现。刘易斯(Lewis,1990)的研究认为,大约在3个月时,婴儿已经可以区分出“我”和“他(她)”,这不仅体现在婴儿触摸自己身体和触摸别人身体时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还体现在他们很早就能辨别自己的声音。Lewis的研究发现,出生后一天的婴儿听到自己的哭声同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相比,啼哭显得更少一些;3周左右的婴儿就会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发出不同于惊吓的“假哭”;在8周以前,婴儿就能发现自己可以使一辆玩具小汽车动起来。这些证据表明婴儿可能在出生一两个月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大约在出生后15个月开始,婴儿产生了自我认知,即认知自我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刘易斯研究了9~12个月、15~18个月和21~24个月大的婴儿的镜前自我再认行为,结果发现,15~18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指导行为,他们会用手抹去由镜子中看到的自己鼻尖上的红点。这种行为在21~24个月组的婴儿身上就更为明显,他们已能从一堆照片中找出自己的照片。这说明18~24个月婴儿的客体观念正在逐渐成熟,正在将他们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正常的心理图像。

婴儿到了一周岁半左右,就能意识到别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两周岁以后,能确认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并逐渐发展到能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态度,这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孩子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感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到3周岁左右,更是已经学会用“我”“你”“他”区分自己和他人。

在婴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依恋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婴儿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与他和照顾者之间相互交往方式和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充满关爱和尽责的养护有助于婴儿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并能积极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往往有更多的探索行为,而这则能促进他更早地形成自我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