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段:小班
活动设计: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孩子认识自然的好教材。在乡村,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相关的活动,真正做到教育“生活化”“本土化”?我们结合《纲要》“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以及“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的要求,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关心秋季农村自然现象的变化,了解农民的劳动。
2.产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米糕实物。
2.预先定下参观路线,并且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发幼儿参观兴趣
1.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出示米糕)这米糕是用什么做的?(米)那你们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呢?
2.让我们到田野里去找一找。
师生讨论外出参观的注意点,提醒幼儿要遵守集体的纪律,与同伴一起关注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组织幼儿参观秋天的农村
1.小朋友请你们从近到远仔细看,并和小伙伴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请大家用小眼睛仔细找一找,金色的秋天,田野里有哪些东西收获了?(www.xing528.com)
小结: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远处一片片金黄色的稻子也成熟了。
2.仔细观察农民劳动。
提问:小朋友,你们瞧,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干什么?用的是什么劳动工具?
小结:用镰刀割稻;有的农民伯伯用收割机割稻;还有的农民伯伯在挑稻。
提问:农民伯伯虽然干活很辛苦,但当看到亲手种的水稻收获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生共同小结:农民伯伯看到水稻丰收了,心里可高兴啦。
3.组织幼儿到田里去拾稻穗。
提问:大家快看,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子有好多掉在田里了,那该怎么办呢?让我们去为农民伯伯拾起掉在田里的稻穗吧。
4.幼儿参与劳动——拾稻穗。
三、结束部分
1.拍照留念。
2.带领幼儿回幼儿园。
活动延伸:
回家和家人一起尝试做米糕。
(阮正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