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吸引着小朋友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感受。斯宾塞曾说:“我满怀深情、诚恳地希望所有父母都能为孩子打开这扇神奇的窗户,让他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希望父母能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制定一份计划,把一直紧紧握着孩子的手松开,然后交到大自然这位伟大老师的手里。”犹记得小时候去奶奶家,我会跟着隔壁的哥哥姐姐一起去稻田里拔野菜,自己用红砖头搭成灶台,找一个小盒子当锅子,找沙子当调味品,就这样用简简单单的材料玩起了娃娃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就算没有现在这么多现成的玩具,但还是玩得很开心,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
而现在的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们对食物的来源,动植物的生长都局限在照片或者各种电视节目的介绍中。田野课程正好成为一个契机,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去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幼儿获得春华秋实的喜悦,让幼儿呼吸泥土的清新,让孩子观察动物的习性,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田野秋有果实,夏有绿意。田野课程中的“农忙时节”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农作的快乐。
案例:
我班在开展“农忙时节”这一活动时结合了家庭友好小组,几个家庭结伴来到菜园,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拿着筐走进萝卜地,这可把他们乐坏了,一路小跑进了地。咦,怎么拔呀?幼儿有的瞅着萝卜叶犹豫,有的跑去问爸爸妈妈。东东胆大,抓起叶子就拽,叶子被拽掉了,但萝卜并没有听话地从地里冒出来。东东妈妈看见了,告诉东东要把叶子攥在一起向上拔,大家一听便开始试验。东东拔出了一个,说:“还真灵。”辰辰对旁边的好好说:“往下抓点,抓住了,使劲一拔就出来了。”洋洋惊喜地喊着:“我拔出来了!看!是个超级大萝卜!”珍珍手一滑,栽了个大屁墩儿,孩子们笑着把她扶了起来。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不停地尝试、探索、学习怎样拔出萝卜。自然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快乐,更多的是一点一点的生活积累,亲近大自然,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在田野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仅有丰收的喜悦,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南》科学领域部分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中班“泥土的芬芳”活动开展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幕:
案例:
下午点心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附近的绿化带,孩子们兴奋地拿起准备好的工具开始寻找泥土里的秘密。突然,豪豪大叫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啊,好可怕!”“它是不是蛇?怎么这么小?”豪豪说完又自言自语。“它不是蛇,它是蚯蚓!”旁边的彤彤对豪豪说。我循声望去,原来豪豪从泥土里挖到了一条蚯蚓,它爬到了地面上。豪豪这么一叫,把小朋友们都吸引了过去,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你快来看呀,小蚯蚓怎么一直在扭啊扭啊的呀?”豪豪一边说一边用他的小指头去碰碰小蚯蚓那软软的身子。更多的孩子们围拢过来,大家都要去拨弄小蚯蚓。由于拥挤,豪豪还差点踩在小蚯蚓身上。“哎呀,你们别挤呀!我要把蚯蚓装进盒子里带回去!”不一会儿又有人喊道:“快来看,这里也有蚯蚓!”然后孩子们就更加起劲地在四处寻找蚯蚓,发现了不少蚯蚓。
在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蚯蚓的构造只了解表面,对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但是通过田野课程,我觉得教师要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孩子们通过寻找泥土里的蚯蚓,知道蚯蚓生活在泥土里,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在中班“昆虫地图”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以分组形式开展了活动。
案例:(www.xing528.com)
5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和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临桂路林荫路捕捉蝴蝶、寻找昆虫,满足孩子们对昆虫的好奇心。小朋友一到就看见许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若轩率先奔走到草丛里,用稚嫩的小手赶赶花丛中的蝴蝶,其他的孩子也陆续跟随着捕捉起蝴蝶来了。经过一赶,蝴蝶群群飞起,蝴蝶是如此多,感觉很壮观,她和其他的孩子都沉浸在赶蝴蝶的乐趣中。赶了一会儿,孩子们在花坛边坐了下来,蝴蝶也趁机停留在花朵上。有些蝴蝶离他们好近好近,触动了他们想抓蝴蝶的心弦,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慢慢地、慢慢地靠近蝴蝶,可是,等他们的一只手刚刚要触及蝴蝶的翅膀时,蝴蝶就飞起来了,忽高忽低,好像有意在跟他们玩似的,一会儿飞得远,一会儿飞得近,真是若即若离。这一次,爱珺出马了,她不像刚开始那样慢慢的,而是用网去抓蝴蝶,虽然她的动作很快,可是蝴蝶的动作更快,在她手掌快拍到时,蝴蝶早已逃之夭夭,但她不甘示弱,不停地追逐着蝴蝶,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跑来跑去没抓到,她还真有点犹豫了,她放下了手,眼睛直直地看着飞舞的蝴蝶。正当她有点沮丧时,旁边的小朋友欢呼起来,兴高采烈地说:“我抓到了,我抓到一只了。”听到小朋友的欢呼,若轩和爱珺开始注视起旁边的小朋友,认真观察别人的捕捉方法,并尝试效仿别人,慢慢地,慢慢地,靠近蝴蝶,等离得距离近时,快快地用两只手轻轻地一合。还真有效,没多久,她俩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抓到了一只,她们好高兴,脸上顿时洋溢出成功的喜悦。她们牢牢地捏住蝴蝶的翅膀,向着她们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你看,我也抓到了。”还让爸爸们拿着看一看自己抓到的蝴蝶。
可见,孩子们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神秘的事物都有特别的好奇心。“昆虫地图”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田野的自然清新以及与昆虫嬉戏的乐趣。
当然,每一次的田野课程活动获得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孩子们对大自然认识的加深,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我们将亲子活动和田野课程结合在一起,让活动更立体更有意义。
案例:
裴叶老师记录下了这样一个画面:10月我们开展了“标本集”田野课程活动,本次活动让父母们带着孩子们走出去,一起寻找大自然中树叶的小秘密。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们来到海棠小区的小花园,孩子们很开心,迫不及待就一头扎了进去。爸爸妈妈纷纷在后面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安全。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家长收集到了树叶,绿化带里一片欢声笑语。这时我看到轩轩和他爸爸也在一旁忙活,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哪里,轩轩见我过来,噘起小嘴跟我抱怨:“裴老师,你看我爸爸,难得来参加一次活动,可是好看的叶子都被人家捡走了,真笨!”轩轩赌气地架起了小胳膊。轩轩爸爸在一旁尴尬地挠挠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爸爸呢,爸爸今天还是特地请假来的,你别急肯定会找到的。”我知道轩轩是个性急的孩子:“轩轩你看,其他小朋友今天都当了爸爸妈妈厉害的小眼睛,发现了好看的植物,爸爸妈妈才能收集到呀,你的小眼睛也很厉害的,快去帮帮你爸爸吧,你不是很喜欢汪汪特工队吗,今天你也和爸爸组成一个队伍吧?”轩轩听了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但面子上似乎还有些过不去,依旧噘着小嘴。轩轩爸爸见状马上附和:“对呀,裴老师说得有道理,爸爸今天跟你做搭档,你不是最喜欢了吗?来,你再去找找吉米,我们一起组成汪汪战队!”“那……好吧,你要保证要收集到最漂亮的哦!”轩轩认真地说。“好的,我保证!”终于这父子俩又出发了,我在旁边拍照时,总时不时听到轩轩人小鬼大地指挥着爸爸:“爸爸,那里好像有很特别的花。”或者“快快快,我发现目标啦,你快来!”活动快结束时,轩轩领着塑料袋飞奔来找我,开心地说:“你看裴老师,这都是我和爸爸一起收集的,我们的战队厉害吧!”
回去的路上,轩轩走在我的旁边,一路上轩轩爸爸都在和轩轩解释他们收集的各种植物,介绍它们的名字,还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轩轩一脸崇拜地看着他爸爸:“爸爸你们小时候也太厉害了!”我想,这就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在收集的过程中,从发现到收集,孩子和父母是全程合作的队友。活动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更亲近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活动是孩子在成长路上与父母沟通了解的良好助推器,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快乐的,体验是多样的。田野课程让教师们就地取材,把课堂教学搬进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田野中的乐趣。正如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念一样,试着让课堂灵活起来,让孩子们学会在实地环境中观察、交流、体验。
(谭苇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