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野活动中,提升观察能力

田野活动中,提升观察能力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看”的过程,因此,让幼儿掌握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观察能力应包括既能把握事物整体,又能准确把握细节特征。活动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在周末去郊外看一看,找一找野菜,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探索野菜的兴趣和欲望。在观察中培养孩子归类和自己发现秘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田野活动中,提升观察能力

虽然孩子有了观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观察。走马观花式的看大家都会,而观察就不一样。因为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看”的过程,因此,让幼儿掌握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班中有的孩子爷爷奶奶住在农村,他们的家门前就有许多田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于是,孩子、家长和老师利用双休日,以班级家庭友好小组的活动形式,组织孩子们走进田野。观察前,老师先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吃的米是田野中的哪种植物?比一比,谁能先找到?”孩子们奔跑着、寻找着,有的找到雪白的棉花,有的找到许多南瓜,有的找到许多菜。诺诺在一片金黄的植物前停下了脚步,诺诺采下一粒像米的果实,小心地拨开外面金色的皮,诺诺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一粒米粒,诺诺兴奋地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诺诺的叫声引来了翰翰、怡怡等小朋友,他们纷纷采下一粒粒,也把外面金灿灿的壳剥掉,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田野的这些植物就是我们吃的米。诺诺妈妈说:“你们找到的植物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稻。”于是我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变成我们吃的大米的吗?”孩子们都摇头。突然,远远有一台机器在水稻田里来回走,机器走到那里,水稻就像被它吃了一样,没有了。孩子们跑过去一看,都觉得神奇,涵涵爸爸看到孩子们的好奇,就告诉孩子们“这是一台收割机”,小朋友被这台收割机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开。突然,收割机开到路边,和路边的一台机器连接,刚割的水稻一下变成一粒粒稻谷,小朋友被这一景象惊呆了。因为有目的地观察,孩子们也观察得特别仔细,在观察中了解到稻田里的水稻变成稻谷的整个过程,幼儿们惊叹不已。

良好的观察能力应包括既能把握事物整体,又能准确把握细节特征。这是观察能力发展的难点。有的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挖了荠菜马兰头等带到幼儿园,孩子们对这些野菜产生了好奇心。有的家长问:“你把草带去幼儿园干什么?”孩子们回答的是,为了观察。针对孩子们对野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设计了一节集体教学活动“野菜”,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主要外形特征,先引导幼儿观察整颗野菜,再从细节上让幼儿观察茎、叶、根等的不同。作为教师,要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孩子的观察有了结果时,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幼儿来提升,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进一步观察、比较、匹配,在反复观察中发现每一种野菜都有细微的不同之处。活动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在周末去郊外看一看,找一找野菜,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探索野菜的兴趣和欲望。(www.xing528.com)

为了让幼儿有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老师在自然角放了一些豆子,请孩子观察自然角的豆子每天有什么变化?开始第一周,孩子很烦躁。没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没有养成持久观察的习惯。到了十天左右,孩子忽然发现有一粒豆子冒出了很微小的绿绿的芽,以后每天,小芽芽都会长大一点。“钻出来了”“有一片小叶子了”……孩子每天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不光了解了豆子发芽的全过程,而且学会了耐心等待和持之以恒,使持续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

在观察中培养孩子归类和自己发现秘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孩子们收集了许多田野宝贝。下午个别化活动时,老师拿出孩子们收集的田野宝贝,有的进行分类,有的进行比较,有的进行观察……有一天,炜维和梦涵在研究我们班的田野百宝箱,他们在探讨着,这是花生、这是枣子、这是蒲公英、这是玉米……炜维拿了一个咖啡色东西看了半天,并自言自语:“这是什么?”发现我在他们旁边,于是就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我很神秘地说:“你们仔细看,你们吃过的,一定知道的。”“我们吃过的,这是什么?”炜维摸着脑袋自问,梦涵也拿了一个仔细看,但也不知道是什么。这时,梦涵提议:“我们剥开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剥了很长时间,看到有一层衣和里面发白的肉,炜维惊讶地说:“是栗子,我妈妈给我吃过的,是糖炒栗子。”梦涵也附和炜维说:“对,是栗子。”幼儿在自主观察中学会了归类和自主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