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幼儿的思维和学习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与学习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对于低龄幼儿来说,更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回到真实的场景中,运用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是田野课程的最大特色。田野情境是具有问题、具有挑战的,也是存在联系的,它是为支持幼儿学习而提供的真实场景或拟真场景,幼儿与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互动,发现与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经验。情境是可以发现和创造的,田野课程中教师努力将目标融入情境和任务中,在情境中演绎课程内容,更加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根据课程内容在四季种植适合小、中、大班的蔬菜,幼儿以多种方式参与种植、照料与收获过程,从而获得有关植物生长、劳动、观察与表达等多种经验,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又如,在种植活动“蒜宝宝”中,教师把大蒜头和大蒜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提出大蒜头是怎样长成大蒜叶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
情境脉络中的学习使幼儿获得连续的经验。一个个情境的连续就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展开,也使得幼儿能够获得连续的经验。在田野课程中,我们尽量将课程内容纳入情境脉络,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创建主题情境脉络,为幼儿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每个情境中又有多个相关联的活动,支持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持续地探究学习,使活动更具完整性和连续性,也使活动中的幼儿获得连续的主题经验。
(二)在生活情境中幼儿自主地学习
关注生活即关注发展。田野课程就是以教育整体观来指导课程实践,将幼儿一日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实施载体。如点心后班级自然角的养护、观察、记录;餐前开展说天气、说新闻、科学小游戏走班等活动;散步时与自己种植的植物比高矮,等等。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就要把时空留给他们,让他们主动去做。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真实的、自然的并富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有效学习提供支架,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和谐发展,孩子们就带给我们许多的惊喜。
案例:小金鱼“死”了
案例背景:
这是在开展“动物”主题活动中一个幼儿的生成活动,“动物”主题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他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可以饲养的小乌龟、小金鱼、小蝌蚪等,今天的活动就是这样产生的。
案例描述:
今天下午如往常一样,幼儿吃完午点后开始了区域性活动,突然间,只听陈宽大声叫起来:“王老师,快来看啊,我们的小金鱼死了!”他的声音刚落,在各个区域玩的孩子们都迅速冲到了自然角,“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小金鱼真的死了吗?”“小金鱼是闷死的吧?”“可能是饿死的吧?”“早上小金鱼还好好的,还在游呢!”“小金鱼死了,怎么办啊?快把它捞上来埋了吧!”“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我听着孩子们的讨论,看着孩子们那认真的表情,走了过去,孩子们看见我来了,仿佛是见到了救兵,“王老师,小金鱼为什么会死?”“王老师,小金鱼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啊?”“王老师,这是洋洋带来的金鱼,快问问他吧?”话音刚结束,小朋友疑问的目光都投向了洋洋,我也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我也不知道,小金鱼可能是生病才死的吧?”洋洋不肯定地说。(www.xing528.com)
孩子们关于金鱼之死的话题还是没有结束,看到他们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应该怎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能不能将这个内容生成新的活动呢?”我经过组织和设计后展开了相关的内容:小金鱼为什么会死、怎样正确饲养小金鱼、金鱼趣事等活动。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小金鱼为什么会死的探索,幼儿的兴趣一直很高,在活动中他们自发地提出很多问题;在幼儿园里和同伴、老师讨论交流,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通过各种方法来获取、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到了很多有关于小金鱼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爱护、关心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的爱心。
在这个新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因为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的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且他们的兴趣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在本案例中,我抓住了幼儿关注“小金鱼死了”的兴趣点,从三个方面组织了持续的、让幼儿探索的活动:小金鱼为什么会死、怎样正确饲养小金鱼、金鱼趣事,获得了良好的收获。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这也为我们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依据。
1.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在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的教育能引发孩子真正的学习动机。一日生活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很多,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作为教师,怎样去观察、怎样捕捉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找准时机不断贯穿下去,力求让孩子在多层次、多方位的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相关经验。
2.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习和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关系,这也为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依据。
这个案例的描述、分析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使我认识到由幼儿兴趣自然生成的教育中,幼儿会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和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与外部环境产生最大的互动。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活动,为幼儿提供相关的资料、时间、场地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并为幼儿挖掘其他资源提供相应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