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小时候,心里总荡漾着对未来的种种向往,对讲台上拿着粉笔写写画画的教师更是着迷。归国后,我并没忘记初心,怀抱对教师职业的渴望和满腔的热情,踏上了教师这条充满活力的路,开始了我的梦想之旅。至今我已经在这段旅程上走了将近两年。
还记得2016年的12月,在进入华茂国际学校高二×班前,我激动得难以言表,想象着学生端坐在课桌前,安静地等待我传授数学知识。但是,当真正迈进教室的时候,我却没有了好心情,想象与现实总是差那么一大截。这是一帮无组织、无纪律的“霸王”,无论是课堂互动,还是作业完成质量,都一言难尽。他们不把我放在眼里,我行我素,尽管我尽心尽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工作还是一塌糊涂。庆幸的是,我受到了班主任的指点。班主任说:“你需要让他们服你,需要用你高中数学老师的魅力来征服他们,毕竟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于是,我收拾心情,昂首阔步地踏进教室,在白板上写下一道难题,说道:“如果谁能做对这道题,这一个星期都没有数学作业!”起初不以为意的学生听到“没有数学作业”这个奖励,立刻把头抬了起来。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开始拿起纸笔,交头接耳起来,而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看着其他人在纸上打草稿,也开始心痒痒,时不时探探头,想知道个究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学生做对了这道题目,我鼓励他到讲台前来写出他的解题步骤和答案。有几个学生小声地说道:“下次我一定会做对这道题的!”这一天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我的教学工作也比以前顺利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心情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努力的方向,心里的顾虑也变成了无穷的动力……
2017年2月,出于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考虑,我加入了IB大家庭。作为全球四大课程体系,IB具有全球领先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课程结构,是全球最富有挑战性并被高度认可的教育项目。课程本身推行师生的创造性理念,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的能力,这无疑是对我更大的挑战。又因为我教授的这些学生将来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哈佛、牛津的学子,所以,这于我而言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我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授课语言为全英文。七年的英国留学经验使我能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行云流水般的展示,但是,一周之后,有一个叫M的加拿大学生的家长来找我,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名学生在上一任数学老师(澳大利亚人)的课堂上表现活跃,数学成绩很出色,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拔尖,但自从我接手之后,她每天回家都在拼命学习,还哭着和她妈妈说“I feel so stupid when I’m in math class”。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锤在了我的心上。哦!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照顾到了那些本来在传统学校就成绩优异的中国学生,却没发现角落里那些数学基础并不是很扎实却在思维和探索能力上拔尖的外国学生。IB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还包括很多课外数学活动以及探索过程,换句话讲,IB的教育探索过程大于最后的成绩,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被IB所认可。于是,我撕掉了之前的所有教案,重新开始写有IB特色、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教案。秉持着活学活用的原则,我创造了一个关于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Project。这个Project融入了《植物大战僵尸》以及《星际迷航》的元素,讲的是为了不让僵尸侵袭我们,全体师生急需登上飞船去火星避难,但是只允许带三种植物以提供氧气。我要求学生计算出全校师生所需的氧气以及三种植物提供的氧气,以便我们能在到达火星前全部活下来。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无论是PPT展示,还是课堂制作及讨论,M都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看着她脸上洋溢的灿烂的笑容,我的嘴角也泛起了一丝微笑。
秉持着“直击学生内心,发现学生的美”的教育理念,2017年8月,我走上了班主任的道路。我们班的学生是从传统学校过来的,一到国际学校,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变成了脱缰的小野马,上课的时候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当时的我已经不是一个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了,恩威并施地调教着这帮孩子,教育过程也算游刃有余,把整个班级管理得有模有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很有“特色”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叫C,他在之前的学校受尽老师白眼,因为他是老师眼中典型的“坏孩子”,上课过度活跃,经常破坏班级纪律。9月,学校组织了去厦门的户外拓展活动,我是带队老师。在五天五夜的拓展活动中,我和他们同吃同住,有了更多的机会关注C这个男孩。在和他相处的短短几天中,我发现他的内心其实非常脆弱,有时候他的大笑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是在掩盖些什么。这一切终于在野营的最后一天爆发了。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疯狂地尖叫,撕扯自己的衣服,导火索是有几个女生把奶油蛋糕抹在了他的脸上。我立刻叫同行的男老师用备用钥匙开了他的房门,并帮他冲洗干净,而我马上跑到楼下给他妈妈打电话了解情况。通过和他妈妈的谈话,我得知,他在之前的学校受过校园欺凌,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的种种行为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从拓展活动回来之后,我特别关注这个男孩,和他相处了半个学期后,我发现他的数学能力非常强,而且根据戏剧老师反映,他课上的表现也是最好的,很有表演才能。于是,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达人秀比赛,他的魔术加戏剧表演技压群芳,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自从那一次之后,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并且在期末各项评估中都表现良好,成了老师眼中的“棒娃娃”。(www.xing528.com)
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努力,不断改正,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道路的拓宽以及在路面上铺的沥青少不了学生的贡献以及自我的耕耘。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作为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在课程教学上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我曾经读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里的一句话正是我在课程教学上需要做的:“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尽量多些。”对于有特殊技能的学生,应该给他们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发展技能的课题,让他们发光发热。IB提倡的并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这和新高考改革不谋而合,学生可以考物理和历史,化学和政治……
在直击学生内心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正好概括了我的目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名师引领
陈老师不忘初心,在英国留学七年后回国投入当初的理想事业——教师职业,拳拳之心令人赞叹。但刚入职时的一团糟让他有点“蒙”,他没有放弃,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下,让学生认可他,从而认可他的课堂,将局面大大扭转。那是他的第一年,新老师在工作第一年是最热血的,但也是最理想化的,摸索中成长无疑是常态现象。陈老师的第二年,如同他不甘于现状,勇于改变的性格一样,积极投入到IB课程中。IB课程是国际预科证书课程,广泛吸收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培养全球顶尖大学认可的精英型人才。虽然课程体系好,但是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体素质差异大,有来自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优等生,有来自外国且成长环境迥异的探究型学生,这些学生在一个班级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而且IB课程在我国普及率偏低,如何成为优秀的引领者,是陈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例如M这名加拿大的女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数学障碍,陈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紧扣IB课程结构,因材施教,重塑M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再如C同学,生性顽皮,陈老师并不是一味责怪或者置之不理,而是找准时机,借着拓展的机会,细心观察并发现C同学种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的确是一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点评专家:罗余凌,首届宁波市中小学新秀班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