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老师以前,我一直觉得老师是备受尊敬的职业,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处理其他事情,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没想过如何和自己的学生相处,没考虑过彼此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矛盾,当初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教不好,教法不好,学生听不懂怎么办。从来就没想过会有学生顶撞老师,不尊重老师,因为自己的学生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但在工作的第一年,我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第一眼看见这批学生时,感觉他们和我差不了几岁,但在他们的面前我还是要表现出一个老师的成熟与严肃。从台下到台上,四十多双眼睛盯着我的时候,我还是怪不好意思的。可能学生也是第一次遇到年轻的老师,所以总是想和我说说话,问这问那。学生看见我也没有很敬畏,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学生对我充满好奇,想了解我,年龄相差不大,沟通难度较小。劣势就是学生不怕我,我说出来的话可能没有其他老师那么有分量。开始的一段时间,由于对他们每个人都不了解,对他们的性格不是很熟悉,加上自己没什么经验,所以存在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个女生,上课总是转身和她后座的男生讲话,于是我会叫她回答问题,提醒她注意,经常让她上台解题。一开始她敷衍了事,然后开始推三阻四,每天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好像我欠了她什么一样。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能骂她,上课也不好处理她的问题,因为会浪费时间,进而赶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只要她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我就不去管她了。
某一个周五,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学生都吵吵闹闹地,坐不住,期盼快点回家,整个课堂的纪律非常不好,学生听不进去,我在讲台上讲不好课。那就只好使出一招“威胁”了,我对他们说,如果这节课的知识点没讲完,那么大家就都要留下来等我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完才能走。本以为说完这句话学生就能稍微安定下来,“凭什么啊!”这么一句不和谐、刺耳的话飘了过来,就是这个女生说的。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很不舒服,学生怎么能这样对老师说话,还是在课堂上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我让她站起来,她还是那句话:“凭什么啊!”无动于衷的样子,简直就是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这是在挑战我的底线。我生气地说:“老师让你们留下来把课上完不可以吗?让你站起来不可以吗?”她可能是害怕了,什么话也没说,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把课上完。我离开教室时,她跑了过来:“我有话和你说。”语气中明显少了刚才课堂上的不屑,更多的是一种害怕、焦急。“你先到我的办公室等我好吗?我还有些事要处理。”“老师,我有话要和你说。”“你先到办公室等我,我办完事马上就来,你在办公室坐一会儿。”我急急忙忙处理完其他事,回到办公室,发现她站在我的办公桌旁。“你说吧。”“老师,你可不可以原谅我?”后面具体的话我记不太清了,依稀记得我问她为什么要在课上说那句话。她说她想回家,不想被留下。我们聊了很久,我很平静地和她交谈,轻声地问她问题,她低着头,忍住眼泪。她觉得自己在高中跟不上上课的进度,于是对这门课产生了这样的态度。我告诉她,不懂就来问老师,只要是老师知道的肯定会帮她解答。她点点头:“老师,那你原谅我了是吗?”既然她用这种态度来请求我原谅她,我也不好意思深究。但想想,我对每个学生的了解还是不够多,自己做得也不够好,我才应该道歉啊。在这件事后,她的态度比之前好了不少,虽然没有完全转变,但上课时她不再是那副表情了。要一个人完全改变谈何容易,能够有一些小转变就已经很不错了。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
其实学生是很单纯的,他们的情绪通常都显示在脸上,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段的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了,特别是待人处事方面,可以处理得很好,待人非常有礼貌,但是普遍存在上课不积极、开小差、犯困的现象。可能由于初中及小学时没有打好基础,他们非常容易在听不懂时就干脆不听。作业完成情况总体不好,作业总是交不齐,催也催不齐,上交的作业要么草草了事,要么就是相互之间抄一抄。对于这种情况,我想了很多的办法,还是没能很好地解决。
而课堂效率上,学生对我给出的指令完成得不太好,比如我让他们做几道练习题,他们就懒得动手,当我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时,他们就呆呆地看着,或者是记笔记,并没有思考解题思路。于是,遇到需要转个弯的题目时,他们就不能解决了,不能从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提炼出解题方法。(www.xing528.com)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但我不会放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尝试用更多的方法,希望学生能慢慢改变,不断进步。
名师引领
夏老师主要阐述了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女生的转变过程,侧重于“师生交往”这一主题。在最后的反思中,夏老师侧重反思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动机的问题,这又是另一主题。
我认为要写好一个教育故事,一定要明确主题,紧紧围绕主题来写故事。
1.故事内容的展开要紧扣主题。这个故事中,之前大篇幅介绍新教师的优劣势、学生们的态度等问题,其实与后面的教育故事关联并不紧密。最后的反思也与教育故事要表现的主题毫无关系。这样教育故事看起来较散乱,看似要解决很多问题,实则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2.故事框架的搭建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了明确的主题以后,就要思考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比如这则教育故事大概可以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和教师反思三个部分。但是这三个部分的前两个部分并没有明显的界线,读起来稍显混乱。另外,作为重点的问题解决部分,如何解决问题也需要梳理层次,深入剖析,重点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同时把转变的一波三折写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