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特勒在1944年秋
1.“平静的东线”
匈牙利的惨败令希特勒颇为吃惊。他原本以为这个战区可以幸免到冬季,却没料到苏军坦克一下子就逼近了布达佩斯,这迫使希特勒对匈牙利局势变得关心起来。部分原因在于,自从丢失罗马尼亚后,匈牙利和奥地利是德国获取天然燃料的最后来源。但客观说,自度过八月危机后,希特勒在1944年秋冬对东线战场的关注度始终不是太高。希特勒主要的热情还是放在西线反击计划上。先赢得西线,然后回师东线决战的构思,一直主导着希特勒的思绪。
10月9日,约德尔向希特勒呈报了西线反攻计划草案。基于希特勒9月中旬的构想,战役将选择在阿登地区(比利时东南部)展开,目标是盟军重要补给基地的安特卫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德军不仅要突破阿登山脉,还要强渡马斯河,横穿几乎整个比利时—完成上述200 公里艰难进军的预定时间,只有7天。约德尔将德军的胜算建立在两大基础上:第一,盟军约70个师散布在数百公里长战线上,不可能处处严密;第二,预定战役开始时的11 月底天气将变得非常恶劣,这将剥夺盟军的空中优势。约德尔预期德军的成果将非常巨大,甚至可以将整个盟军战线一劈为二,歼灭25~30个盟军师。
待在东线后方“狼穴”大本营的希特勒一面谋划着西线反击战,同时也不能不关心几乎就停在门口的苏联人日益现实的威胁。10 月24 日返回“狼穴” 的一个希特勒副官发现,“领袖地堡”覆盖上七米厚的水泥,木板房和周围建筑也用60 公分厚的水泥墙加固[1]。10 月底,希特勒在“狼穴”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这次古德里安带来了好消息,宣称东线战局正趋于平静(当然形势突变的匈牙利例外)。苏军正在补充兵力,估计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对东普鲁士和维斯瓦河的攻势。这意味着,希特勒将获得开展阿登攻势的宝贵时间[2]。
11月3日,约德尔向西线将领们传达了雄心勃勃的阿登反击战计划概要,却没有得到将军们的热烈回应。他们令人丧气地表示手头的力量即使在得到了希特勒所承诺的加强后,非但不足以在短期内打到遥远的安特卫普,甚至连快速强渡马斯河都非常困难。将军们建议将目标缩小为仅仅铲除亚琛附近的盟军突出部,以巩固德军现有的防御阵地。这就是所谓“小解决”方案。约德尔当场拒绝了这个方案,理由很简单:希特勒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以一次巨大胜利迫使美英与德国和谈。“小解决”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约德尔对希特勒的意图理解得完全正确。一周后(11月10日),希特勒签署了阿登攻势命令,再次强调以安特卫普为目标歼灭盟军重兵集团,以“扭转西线战局,甚至是整个战争的局面”[3]。
2. 1944年底第三帝国的军事态势
1944 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第三帝国蒙受了空前巨大的损失。1944年全年,德军(所有军种)共死亡近176 万人(确数1756256 人),其中东线德军死亡了123 万人(确数1232946 人),刚刚过去的1944 年秋冬4 个月内,东线德军死者就超过29 万人(确数293475 人)。物资损失也很巨大,仅9—11 月三个月间,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平静时期”,东线德军注销损失的主要型号坦克与自行火炮就有1656辆。
1944年第四季度 东线德军死亡人数[4](单位:人)
1944年9—11月 东线德军战车损失
1944 年9 月 四号135 辆,“黑豹” 132 辆,“虎” 27 辆,强击火炮256 辆,“追猎者” 坦克歼击车65辆,其他自行火炮34辆。总计649辆
1944 年10 月 三号18 辆,四号126 辆,“黑豹” 261 辆,“虎” 44 辆,强击火炮262辆,坦克歼击车91辆。总计802辆
1944 年11 月 四号55 辆,“黑豹” 57 辆,“虎” 20 辆,强击火炮60 辆,坦克歼击车13辆。总计205辆
德军在西线损失也很惨重,按照早期报告,自美英入侵以来至1944 年11月30 日,德军陆军和武装党卫军在西线死亡了54754 人,失踪338933 人[5]。而根据最新数据,西线德军在1944 年共死亡超过24 万人(确数244891 人),是早期报告的4 倍。另外,战后西欧各国清点德军收埋情况为:法国230764 人;比利时45400 人;荷兰31513 人[6],这还不包括西部德国(1944 年秋以来也属于西线)等地德军的尸体数量。
东西两线以外其他地区德军在1944年共死亡278419人(包括苏军打击下的巴尔干与芬兰战区)。此外,还有45330名德国俘虏死在战俘营内。[7]
尽管伤亡很大,但到1944 年冬季,除了匈牙利战场,德军在各条战线大体都趋于稳定。此时,希特勒依然拥有庞大的军队,仅部署到各战区的作战部队就超过650万人,但具体分配却依然不合理。
东线依然保持着最大战区地位,拥有154 个陆战师,占用了307 万人的庞大兵力(确数3076016人。1944年12月1日数据)。在东线以外,德军另有340多万兵力,其中用于对付西线和意大利盟军的只有200 多万。尽管希特勒放弃了一些地盘,大量兵力却依然被留置在一些几乎没有战斗或较为次要的战区。
首先是所谓北方战区(丹麦和挪威)。这里的德军除了应付海空战和小规模骚扰外,在地面所面临的直接对手只有进入挪威北部的苏军。但10 月之后,彼此也没有什么大规模战斗。如此平静的战区,却部署了19 个师的重兵集团:挪威北部的9 个师;挪威南部5 个师;丹麦5 个师。[8]1944 年底至1945 年初,光是挪威德军的“供给员额”就有46 万人。包括:第20 集团军183195 人和“挪威”集团军281611 人。[9]德国人倒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有多浪费,企图将从芬兰撤入挪威的7 个师转送到本土用于防御战。但由于英国海空军以及挪威抵抗组织的干扰,到12 月底仅运出2 个师。[10]结果到大战结束时,挪威境内依然有36 万德军[11]。除了在挪威北部对抗红军外,这个庞大德国重兵集团几乎未参与地面战斗。
另一个耗费大量兵力的次要战区是巴尔干。放弃希腊后,德军在南斯拉夫仍有10个师。[12]一部分对付苏军,一部分对付铁托。
而在战略地位仅次于东线的西线战区,德军只有74 个师;意大利战线另有约27个师和旅。西线德军实力这段时期变化很大。在1944年12月1日,其“作战力量”只有416713 人。1 个月后就增加到132 万人(确数为1322561人)[13]。按所谓“供给员额”计算,1944年底至1945年初,西线德军共有144万人(确数1442622人)。区分为:B集团军群566708人、G集团军群391258人、H集团军群484656人。意大利战线另有40多万德国陆军部队。
相比之下,在1945 年1 月3 日,西欧大陆上的美英盟军集团更为庞大,总兵力超过372万人(确数为3724927人。不包括在意大利的部队)。编成为:
73个师(另有3个美国师留在英国)。
其中按兵种划分为:49个步兵师,20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
按国籍划分单位构成为:49 个美国师,12 个英国师,3 个加拿大师,1 个波兰师,8个法国师。[14]
以国籍来区分的盟国兵力构成为:美军2699467 人,英军925664 人(1944 年11 月8日数据。包括海空军)。[15]法军118560人。[16]
无论军队的构成特点还是统计方式,德国与美英的差别都相当大,所以很难单纯用现有数字比较双方实力。不过对德军有利的是,在这个阶段,两军的野战师数量几乎相当(73个对74个)。西线德军各师的实力天差地别,少的只有8000 人,多则17000 人。按美国人评估,其平均兵力少于1 万人。[17]而美英军各师平均约15000 人。以此推算,盟军在地面作战人员方面大概拥有超出德军50%的优势—倒不像德国人渲染的那么恐怖。
盟军真正的优势在于巨量的武器装备和源源不断的充足后勤供应。在西线有上万辆盟军坦克和近8000 架作战飞机,而且不愁油料。美英不像苏军那样热衷于公布详细的火炮统计数据,但我们知道其炮兵装备基本是足额的。按编制测算可能有3万门左右的火炮和迫击炮,弹药也相当充足。
不可思议的是,希特勒竟然把制胜希望放在德军的坦克、飞机和大炮上。当然,为了实现他的阿登计划,西线的装甲力量得到了特别强化。11月初已拥有各种战车1998 辆(包括坦克、强击火炮、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榴弹炮)。反击开始前夕的12 月15 日,西线德军共有主力型号坦克1097 辆(同一天东线有1709 辆主力型号坦克)。[18]空军方面,据说戈林向希特勒保证说可以提供3000架飞机用于阿登之战,其中还有大量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但希特勒也知道这根本是没法兑现的牛皮,能有800 架飞机就不错了。事实证明他估计得蛮准确。因此相对于获得空中优势,希特勒更希望战役开始时天气比较坏,这样德军就可以免遭美军的轰炸。
美国陆军(含陆航)在西欧兵力[19]
二、阿登攻势
1. 孤注一掷的资本
在希特勒看来,数百辆坦克加上没法飞行的坏天气也许能帮助他扭转战局,但现实并非如此乐观。希特勒内心深处或许也意识到这一点。1944 年11月20 日下午,希特勒登上专列,带着沮丧而冷漠的表情离开了“狼穴”。尽管他命令继续修筑强化“狼穴”的工事,却从此再未回来。在柏林停留一段时间(其间希特勒作了一个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后,于12 月11 日清晨抵达西线的“鹰巢”大本营[20](位于巴特瑙海姆附近的齐根贝格)。他将在此地亲自指挥阿登反击战。
在此前后,希特勒继续为了未来的反击战竭力搜罗兵力和装备。他原本打算能搞到45个师,其中包括12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但由于东线无底洞式吞噬了德国的大部分战略资源,希特勒的宏伟构想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拼凑出大概相当于计划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中还包括大量新组建不久战斗力低下的“国民步兵师”。另一个讨厌问题是油料不足,只够德军走一半的路程。穷困窘迫的德国人只好盘算在战役中夺取美军的油料来供应德国战车。也不光是油料,据说连德军的厨子都进行了特别训练,学会如何用美国食材来做德式军队午餐。种种麻烦使进攻计划一拖再拖,一直延迟到12月16日。11月底计划又有所变更,决定在夜间把一队空降兵空投到美军后方,以提前占领位于马尔梅迪的重要路口。
尽管兵力不够,德国人还是最大限度发挥了他们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的能力,在他们选定的战场:宽度达115公里的阿登地带,德国B集团军群参战部队有第5装甲集团军(7个师);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9个师);第7集团军(4个师)。加上1个师的预备队,总计21个师,包括:12个步兵师、2个伞兵师、7个装甲师。
德军统帅部还准备了7个师的后备兵力。构成为:2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4个步兵师。
加上这些后备部队,预定投入阿登战役的德军共有28 个师合计人员25万。配备有805 辆坦克和339 辆强击火炮。西线战场约一半的兵力和绝大部分坦克都倾注于此。[21]
而参加第一轮进攻的部队有20万人(17个师),装备500辆中重型坦克,另有一些强击火炮和自行高炮坦克,还有1900门火炮和火箭炮。
而与之对峙的美军,只有第1 集团军的83000 人。重型装备包括242 辆“谢尔曼”坦克;182 门坦克歼击炮;394 门火炮。[22]阿登地区的美军不仅兵力薄弱,战斗力也较差。不是新开到的部队就是休整中的疲惫之师。不过美军依托的战区森林密布,加上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并不利于德军展开大规模装甲攻击。但希特勒和约德尔也正是利用盟军的麻痹心理,希望以突然袭击获胜。
希特勒的计划是否瞒过了盟军的耳目?持肯定意见者们强调,战场环境和德军的保密措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以下因素:天气恶劣使盟军较难通过空中侦察获得情报;战场进入或迫近德国本土提供了意外的便利,使德军可以不必依赖无线电(其密码往往为盟军破译),而改用内线电话等较可靠通讯工具;希特勒还禁止用飞机或电台传递命令;“7·20”事件后德国内部进行了大规模清洗,采取了更为严密的监视措施,叛变泄密现象似乎也减少了(据说1944 年12 月头12 天,西线德军确认的叛逃者只有5 人);[23]美军情报部门战前似乎一直没搞清党卫第6 装甲集团军的准确位置,阿登前线也低估了当面德军的实力。
另一方面,德国人的保密措施并非非天衣无缝。虽然“确认叛逃”只有5人,但最后几天故意叛变或被俘的实际人数却不止于此。他们大都透露了进攻在即的消息。希特勒严禁文件外泄的命令也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因为在12月16 日,当德第66 军一个军官被俘时,随身就携带着阿登战役最高机密—“狮鹫计划”的文件。[24]
早在12 月12 日,巴顿就警告德军将攻击其北翼的美第1 集团军地带(阿登正处于第1 集团军防区),且为此制定了应对计划。[25]近年也有人认为艾森豪威尔早就识破了德军的意图,却故意引诱其攻击薄弱的阿登地区,这样就能把德国人从坚固阵地里骗出来加以歼灭。以艾森豪威尔深藏不露的个性,这并非没有可能。
按艾森豪威尔本人的说法,德军会选择在阿登进攻并不出他的意料,只是未能准确估计到时间和规模。也就是没料到德军会在蒙受巨大损失后,这么快就调来新锐部队发动反攻。[26]但艾森豪威尔坚持认为,既然德国人在实力不足条件下发动进攻,其势头必然有限。因此当德军反攻开始后,艾森豪威尔却宣称这是值得高兴的“好机会”。巴顿更是兴高采烈地高呼,干脆让德国人冲到巴黎,好把他们分段全歼。军的调动因此大受影响。
“狮鹫计划”
所谓 “狮鹫计划”,其创意据说来自希特勒本人(希特勒本人则把创意归功于美国人:据说亚琛战役中,美军曾利用3 辆被缴获的德国坦克进行破坏活动)。党卫军著名冒险家奥托·斯科尔兹内再度登场,负责实施这一计划。其要点是组成一支冒充美军的机械化特种部队,潜入美军后方夺取缪斯河上的桥梁,并最大限度制造混乱。为此组建了所谓 “第150 装甲旅”。据说总数有2500 人,其中160 人会说英语(但也只是 “会说” 而已,真正精通者不多)。
“第150 装甲旅” 编成为 “X”、“Y”、“Z” 三个战斗群。其装甲单位只有1 个连的实力。既然为了迷惑美军,自然应该尽量配备缴获的美国车辆。但在坦克方面,不知是实在找不到还是野战部队不肯拿出战利品,据说只给了2 辆 “谢尔曼”(因为机械故障还不怎么能用)。结果只能用德国战车凑数。包括5~10辆经过改造伪装成美军M10坦克歼击车的 “黑豹” 坦克(这玩意大体只能在远距离上糊弄一下美国新兵,近距离很容易看出本尊),还有同样涂上美军白星标志的10辆三号强击火炮。
战斗开始后,“狮鹫计划” 出师不利。由于调度不力,“第150 装甲旅” 居然被堵在路上。加上文件泄密,美军提前有了防备,挫败了破坏计划。几天内就有130 名破坏者被逮捕并遭到处决[27](一说只有44人破坏分子投入美军后方,其中18人被捕杀)。据说有些被捕者还供称他们企图暗杀艾森豪威尔以及其他盟军高官。这个消息于12月20日被通知给了艾森豪威尔本人。[28]美军因此大大强化了对高官的警备措施。战后斯科尔兹内否认“狮鹫计划” 有刺杀高官内容,但真相至今不明。
另一方面,美国人严密的防范和检查,也给自身带来相当混乱。美国宪兵向来往人员提出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以验证其是否是德国特务。甚至有些将军也因此被扣押。美“第150 装甲旅” 本身几经拖延,最终作为野战部队投入进攻。却非但没有取得显赫战功反而陷入美军的凶猛炮火而损伤惨重—据说又是因为有叛变者泄密。斯科尔兹内本人也被美军炮火击伤。12月28日,“第150装甲旅” 被迫撤离前线。
伪装成M10坦克歼击车的德军“黑豹”坦克
类似 “第150 装甲旅” 的伪装部队,并非阿登战役首创。此前德军在东线就曾多次使用,也有些线索提及苏军曾利用德国战俘或者德裔苏联人组织过敌后破坏小组。德军称其为 “塞德利茨” 部队。虽然有些研究者认为 “塞德利茨” 部队只是战场上的谣传,但也有些官方材料反映出其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而 “第150 装甲旅” 与其显赫名声相比,却是一个相当粗糙低效的存在。众所周知,战前德国与美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德裔美国人更是美国最大的民族族群之一,且积极为美军情报和侦察部门服务。同为轴心国,只是小族群的日裔美国人在二战期间有七千人到一万人参加日本陆海军,其中很多也是利用英语专长服务于日军情报与通讯部门。仅战舰 “大和” 上就有6 名日裔美国人身份的帝国海军通讯兵(另一方面,美军也利用留在美国的日裔翻译日军情报资料或审讯俘虏等等,称为 “语学兵”)。
比较来说,为了赢得决定德国命运的阿登之战,居然只能凑出几十个精通英语的战士——而事实证明,除英语外,这数十人的多数对美国也谈不上特别熟悉。在苏德战场,德军利用过大量被缴获的苏联坦克。到了阿登战役,居然不能为 “第150 装甲旅” 拿出一辆能投入战斗的美国坦克,只能用 “黑豹” 做些可笑伪装去冒充M10坦克歼击车。
显然,900 万德军和8000 万德国人中绝不可能只有数十人精通英语且熟悉美国。德军手上能开动的 “谢尔曼” 也绝不会是零。但这个由希特勒本人构思,由冒险家斯科尔兹内实施的 “狮鹫计划”,却实实在在地遭到了德军官僚部门上上下下的消极抵制。不给人才;不给装备;一开战就给堵在路上。德国陆军的冷漠或许出自固有的傲慢和不屑,却也难保没有妒嫉成分(陆军将军们在回忆录中丝毫不掩饰对希特勒重视党卫军的不满)。行动还没开始,计划却两次落入美军之手:一次也许是无心之过,另一次则出自背叛。钩心斗角、人心浮动的第三帝国,已很难组织起真正隐秘而周到的行动。
被美军抓获枪决的德军伪装人员
2. 初战不利
1944 年12 月15—16 日,一个极为黑暗的霜冻之夜。凌晨5 时30 分,德军开始了猛烈炮击,宣告阿登反击战开始。8 时整,德国3 个集团军开始全线进攻。其基本态势如下[29]:
北部为党卫第6 装甲集团军,以6 个师(第326 国民步兵师;党卫第12、1 装甲师;第277、12国民步兵师;第3空降师),攻打美军第99步兵师;
中路是第5装甲集团军,以7个师(第18、62、560国民步兵师,第116、2、“李尔” 装甲师,第26国民步兵师) 攻击美军第106、28步兵师;
被德军俘虏的一群美军
南路是第7 集团军,以4 个师(第5 空降师,第352、276、212 国民步兵师) 攻击美军第9装甲师(其两翼分别由第28、4步兵师各一部掩护)。
党卫第6 装甲集团军本是希特勒寄予最大厚望的部队,但在其战区北部的推进却很不顺利。美军第99 步兵师在第2 步兵师配合下顽强抵抗,凭借配备近炸引信的炮兵和密林的掩护,重创了来犯的德国国民步兵师。这迫使德军将装甲部队提前投入战斗,却很快陷入因暴雪造成的糟糕路况和交通阻塞。
德军中路的第5 装甲集团军在曼托菲尔将军指挥下打得比较顺利,很快就突破了当面由美军第28步兵师和第106步兵师所据守的阵地。还成功地包围了美第106师的两个团(第422和423团),美军的损失约在7000~9000人之间,大量美国士兵被俘虏。这成为美军在欧洲战场最惨重的一次战术失败。
推进中的德军“派普”战斗群,一个路牌上写着“马尔梅迪13公里”
德军南路集团遭到依托村落支撑点的美军极为顽强的抵抗,除第5 空降师外,这一线也未能获得重大进展。美军方面,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方才得到德军进攻开始的准确报告。艾森豪威尔意识到阿登之战的规模具有决定性意义,开始调遣大量援兵。12 月17—18 日,8 万多美军搭载在1 万辆军车上开往阿登,一周内就送去了25 万人。还有一些精锐部队被紧急调往可以作为抵抗枢纽的后方战术要点,其中第82空降师到达列日,而第101空降师被送到巴斯托涅,此地将成为整个战役的关键所在。
德军的地面进攻开局不顺,特种空投作战也基本搞砸了。令美国空军无法出动的恶劣天气也迫使德军推迟了空投行动,可当行动实际开始后,狂风加上黑夜导致很多德国飞机偏离航线,把伞兵投放到了目标区以外很远的地方。即使在目标区上空投放的伞兵,很多也被强风给吹偏了。经过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才有300 名伞兵集结到了一起,但这点可怜兵力根本无力夺取路口。开始这些德国空降兵还打算打游击,可是身处敌后连饭都没得吃,最后只好分批逃回德军阵地。
12 月17 日在北部地区,党卫军第6 装甲集团军所辖的“派普”战斗群取得了相当进展。所谓“派普”战斗群,主力来自党卫军“希特勒”第1 师。战斗群拥有4800 名士兵和600 辆机动车,装备了70 辆“黑豹”和四号坦克(两种型号大概各占一半),另有配属的党卫第501 重坦克营的45 辆“虎王”超重型坦克。其实力超过当时的德军常规装甲师,大量官兵都是富于东线作战经验的老兵。在不到30 岁的党卫军中校约亨·派普带领下,战斗群迅速突入美军第99 步兵师后方纵深,还夺取了5 万加仑燃料,然后继续向西推进到马尔梅迪前方。包括“派普”战斗群在内的“希特勒”师官兵沿途枪杀了362 名美军战俘和111 名平民,其中较大一股来自美军第7装甲师第285野战炮兵观测营。这类集体屠杀在东部战线本属于司空见惯,对武装党卫军“希特勒”师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但美国人在西线倒的确是第一次见识。
“派普” 战斗群序列[30]
党卫第1 坦克团第1 营(“黑豹” 和四号坦克各2 个连,1 个半履带装甲车搭载工兵连,1个自行高炮连)
党卫第501重坦克营(“虎王” 坦克3个连)
党卫第2装甲步兵团第3营(4个半履带装甲车步兵连,1个自行步兵炮连)
党卫第1装甲炮兵团第2营(3个连)
党卫第1装甲工兵营第3连
第84高炮营(3个连)
12 月18 日,“派普”战斗群突进到斯塔沃格,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此后战斗群又试图寻找其他突破口,但通道上的桥梁却都被美军提前炸毁。在美军的强力堵截下,“派普”战斗群变得无所适从,而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主力自18 日起也停滞不前,且被美军以顽强抵抗牵制于埃尔森博恩—克林凯尔特地区。冒进的“派普”战斗群陷入孤立境地,且在12 月19 日被美军切断了退路。被包围的“派普”战斗群还有至少1200 人以及25 辆坦克(6 辆“虎王”、13辆“黑豹”、6 辆四号),但在寒冷饥饿下的战斗中很快减少到800 人,残部被迫于12 月24 日凌晨丢下车辆和重型装备突围,最终有770 人撤退成功。自进攻开始以来,战斗群人员的总伤亡情况不详,但有353 人在包围圈中被美军俘虏。另外还彻底损失了45 辆坦克,2 个连的火炮和60 辆装甲运兵车。伴随其行动的党卫第501重坦克营在12月18—25日彻底损失了12辆“虎王”[31]。阿登战役开始前,整个“希特勒”师加上党卫第501 营也只有124 辆坦克,现在光一个“派普”战斗群就给葬送了45 辆。该师其他单位这个时候也蒙受了很大损失。
落入美军之手的“派普”战斗群204号“虎王”坦克(www.xing528.com)
马尔梅迪审判
佩普在阿登之战后,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跑到美军那里投降——他这种人落到苏联人手中生还概率肯定不高。但美军在战后追究了马尔梅迪屠杀事件,逮捕了派普等人。1946年,原 “派普” 战斗群的73名德军官兵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决有罪,其中包括派普在内的43 人被判绞刑。但这个案件随后搅成了一团浑水,有人揭发说德国战犯遭到饥饿折磨和严刑拷打,有的甚至被打碎了下巴和睾丸。其实,当时美军虐待或对轴心国战犯严刑逼迫他们编造证词本也很普遍,为何唯独这个案件被拿出来特别渲染,其背景至今不清,只知道一些美国国会议员为了讨好德国血统选民对案件施加了影响。某个曾被派普俘虏的美国军官也出来给他说好话。派普突围时曾带着这个军官。当时风传美军会杀掉被俘的党卫军,处于困境的派普很可能是为了保命才优待此人。加上20世纪50年代美国需要德国人与之共同对抗苏联,派普等人被逐渐减刑直至释放。派普后来化名移居法国,被揭穿真实身份后于1976年被人烧死在家里。据传可能是法国原反纳粹战士所为。
战后受审的原“派普”战斗群成员
笔者搞了这么多年历史,对所谓 “历史道德观” 应该说是越来越无感。笔者也知道德国人和美国人都特别热衷占据道德制高点,而美国人和德国人合作演出的马尔梅迪事件,从战场杀戮到战后审判再到翻盘,没有哪个环节能称得上道德。
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指靠不上,德军的希望被寄托在中路第5装甲集团军身上。该集团军一面与路障和交通阻塞斗争(当时道路糟糕到莫德尔与曼托菲尔都只能步行前往战场,这样反而比汽车快点),一面虽然缓慢但依然坚决地向前推进,于12 月21—22 日夺取了美军曾长时间据守的交通枢纽圣维特—原定应该在12 月17 日就夺取此地。同时也逼向美国此前已经强化过的另一个抵抗枢纽巴斯托涅。德军“李尔”装甲师奉命分兵支援第26 国民步兵师攻打巴斯托涅,防守此地的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美军第101 空降师外,还有美第10 装甲师一部(B 战斗队)。德军对巴斯托涅以北和以东实施了进攻,虽然被美军的顽强抵抗所阻止,但还是于12月21日包围了巴斯托涅。美国守军处境危险,药品、粮食、弹药都严重不足。
德军派出打着停战旗的军使,要求巴斯托涅的美军投降,被美军指挥官麦考利夫准将以粗鲁的言词拒绝。德国曼托菲尔将军后来评价说这次劝降是个大失策,因为德军根本没有足够炮弹持续轰击巴斯托涅。对德军来说,另一个不祥之兆是,21日由于天气有所好转,德军装甲部队开始遭到少量盟军战斗轰炸机的袭击。22日空中攻击进一步加剧。盟军空军还向巴斯托涅的守军空投了大量弹药、药品、食物、毛毯,令其防御能力大为增强,甚至在22 日向德军发动了一系列凶猛反击,德国人竭尽全力才勉强将其遏制住。
巴斯托涅之战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量德军参加,原因之一是莫德尔元帅想恢复“小解决”方案—实际上也是德国将军认为唯一现实的方案,于是命令第5 装甲集团军不惜代价一定要攻克该城。结果德军一度动用2 个军9 个师的兵力来攻击巴斯托涅这个“大漩涡”,原本用来攻打马斯河的兵力也都给吸引了过去。德军对巴斯托涅的进攻本身也组织得相当混乱分散,各部队彼此之间缺乏配合,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结果迟迟无法攻陷。
12月24日,德军先头部队逼近马斯河,但前方盟军已作好准备。此前,艾森豪威尔决定把美国第1、9 集团军都交给蒙哥马利的英国第21 集团军群指挥,蒙哥马利则于12 月19 日着手强化马斯河的防御,将英国第30 军部署到了马斯河西岸的迪南地区。与之相对,德军的油料和弹药几乎耗尽,其先头少量兵力也根本无力实施突破。当晚,感到战局无望的曼托菲尔将军打电话给约德尔,建议集中力量(也就是要第6 装甲集团军把部队都给他的第5 装甲集团军)进攻马斯河,但约德尔没有作出决断,只是含混保证会提供更多增援。至25日,德军自开战以来虽然推进了90公里,却不要说安特卫普,甚至距离马斯河还有4公里距离。
阿登战役中德军攻入美军阵地
此前美军的战术反击已经开始。自19 日以来,巴顿指挥下美军第3 集团军的13.3 万辆载重汽车和坦克就日夜兼程地赶往战场,并于21 日展开救援巴斯托涅的战斗。但在茫茫白雪覆盖下的田野上,美军进展缓慢,巴顿对此极不耐烦。直到12 月23 日天气进一步放晴,盟军的空中优势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的首要目标是靠近前线的德军补给线,为此大量飞机沿着铁路和公路实施了地毯式轰炸,以至于德军后期无法在白天输送物资。P-47 机群也对道路上的德国地面部队展开攻击。美军不仅拥有强大坦克部队和空军,炮火也极具杀伤力。到12月23日,盟军已向阿登战场投入4155门火炮[32]。激战至12月26日16时50分,美军先头部队终于沿着一条狭窄通道杀到巴斯托涅。随后经过几天战斗,最终解除了巴斯托涅的包围。同一个12 月26 日,德军先头部队停顿在迪南地区,再也无法前进了。
当阿登攻势逐渐趋于失败之际,希特勒在12月21日决定再发动一次新攻势。这次的目标是阿登战场以南的阿尔萨斯地区,行动代号为“北风”。此次作战在美军战史上被列为广义“阿登战役”(即所谓“阿登—阿尔萨斯”战役)的一部分。
戈林也决心显示一下存在感。1945年第一天(1月1日),德国空军大举出击,以1035 架飞机袭击了盟军在荷兰南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机场。德军宣称击毁或重伤了盟军的479架飞机—实际上只有144架被摧毁[33],另有110架受损。德国空军本身也有277 架飞机被击落。其中62 架损失于空战,88 架被盟军高射炮击落,还有84 架被德军自己的高炮打下来了—由于保密过于严格,不知情的高炮部队错把己方飞机当成敌人。但对德国空军来说,更大的打击是失去了超过230 名飞行员。盟国方面并不在乎此次袭击所造成的损失,而全部也只有1800 多架飞机的德国西线空军却无法承受一次就失去数百架飞机和数百名飞行员的重大消耗。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东线形势吃紧,西线德国空军接下来还必须抽调出750 架战斗机和攻击机给东线,这等于向美英彻底让出天空。
同一个1 月1 日,希特勒的新攻势—“北风行动”终于开始了。德国G集团军群沿110 公里长战线攻击美国第7 集团军。主攻的德军第1 集团军自北向南对美第15、6 军施压。在侧翼友邻配合下,德军在美第6 军防线上取得较大进展,并对其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迫使美军放弃大片阵地,退守到默德尔河南岸。但德军也耗尽了锐气,于1 月25 日结束进攻。这是一次规模相对较小的战役。美军投入了11 个师约23 万人,损失约11609 人。德军损失约22932人。
3. 盟军反攻与总结
1944 年12 月26 日以来,德军在阿登前线实际上已经停止进攻,却依然以一个箭头形突出部威胁着盟军在马斯河地区的防线。艾森豪威尔决心从南北两侧实施向心突击来消灭这个突出部,斩断德国进攻部队的退路。南面,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以巴斯托涅为中心向北攻击;北面,美国第1集团军(现在由蒙哥马利管辖)则向南进攻。艾森豪威尔希望蒙哥马利能够在1 月1 日开始行动。可是蒙哥马利却拖到1 月3 日才让美第1 集团军发起进攻。事后蒙哥马利还开记者招待会大吹大擂,令本来就很讨厌他的美国人更为反感,布拉德利和巴顿等美国将军甚至扬言要么蒙哥马利滚蛋,要么他们不干了。
由于盟军之间配合不顺畅,德国人乘机一边打一边逐步撤出战区,沿途被迫丢弃了大量没有燃料的战车。在1 月初,交战双方在阿登地区已经使用了相当庞大的兵力。至1月2日,德军在阿登地区投入了8个装甲师和20个步兵师,另有2 个摩托化旅;盟军投入8 个装甲师、16 个步兵师、2 个空降师。[34]美国官方在阿登战役六十周年时发布的数字是:四周时间内,美军共投入50 万人;英军55000人;而德军有60万人参战。[35]
美德两军的损失,资料相当混乱。美军的一份早期统计资料显示,在阿登战役防御阶段,即1944 年12 月16 日—1945 年1 月2 日,美军共损失41315 人。包括4138人阵亡;20231人受伤;16946人失踪[36]。但这份材料公认不完整。稍后提出的一份报告记载的数据是,战至1 月17 日(比上面那个多统计了15天),美英盟军一共在阿登损失了76890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盟军(包括英军)在阿登战役中的损失(至1月17日)[37]
但上述报告依然只是战时所作的“初步评估”。“最终报告”直到战后才正式公布,显示所谓“阿登—阿尔萨斯战役”(1944 年12 月16 日—1945 年1 月25日)期间,美军(含航空部队)共损失10万人(确数105102人)。其细目如下:[38]
死亡19246 人(阵亡16001 人,因伤致死2439 人,被俘后死亡572 人,失踪后死亡234人);
受伤62489人(含前述死亡者);
被俘23554人(含前述死亡者);
失踪3058人(除前述死者外,基本得以返回)。
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上述数字的统计范围并不是只限于一般所说的阿登战场,也包括了美军同期在阿尔萨斯损失的11609 人。去掉这部分,美军在阿登的实际损失是9 万多人。美军另外还损失了800 辆坦克[39],以及其他大量武器技术装备。
德军在阿登的损失至今没有如美国这样的战后“最终报告”,而只有各种杂七杂八的战时临时统计。即使这些数字,其统计时间、范围和项目也很少被准确注明。根据德国来源,德军在阿登的损失有如下说法:说法一,总损失67675 人。包括10749 人阵亡、34439 人负伤、失踪22487 人[40];说法二,总损失81834 人。其中死亡12652 人、受伤38600 人、失踪30582 人。[41]也有些德国将军估计损失为9万人。
阿登战役中被美军俘虏的德军第352国民步兵师官兵
盟国估计德军损失了10 万到12 万人(截至1 月16 日),包括4 万不可恢复减员(被打死24000人,被俘16000人)[42]。比较来看,德国自己统计死亡和失踪总数为33236~43234 人。由此观之,盟军给出的数据也许最接近事实,尤其是交代了德军下落不明者的归宿。这样我们可以得出阿登战役两军不可恢复损失的大致对比:死亡,德军24000~27000 人对美军15000~16000 人;被俘,德军16000人对美军23000人。从数字看,美军对德军拥有战术优势。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德军损失的估计,可能依然是偏低的。
德军在阿登损失说法一细目(单位:人)
阿登之战按苏德战争标准,大概算一次中等规模战役,但作为希特勒寄予厚望的翻盘之战,德军也算最大限度投入了精兵良将,而且在战场上一度形成极大的兵力优势,人员和坦克数量都是美军的两倍以上;德国战车的火力和装甲也都大大强于美军战车;火炮数量更是接近五倍。加上天公作美,美军的空中优势在一周时间内都得不到发挥。但与投入的力量相对,德国哪怕战术成就都相当有限,战役一开始就严重受挫,推进速度比预期晚了5 天左右,到最后不要说希特勒的“大解决”目标,就连将军们的“小解决”都没能达成。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还能占据一定的战术以及素质优势,技术上总体也优于苏联。而在美军面前,这些优势都荡然无存,甚至德军赖以自豪的“虎王”超重型坦克也没吓倒美国人,美军在逆境下的顽强性更是大出德国人意料。阿登战役中,德军表现出一种空前的无力感和混乱状态,标志着一个技术上更优越,装备资源更是绝大丰富的对手的登场。
美军在阿登战役中的弊端,与其说是没能猜对德军的进攻计划,倒不如说是追击战展开得很不得力,没能堵住德军后路将其大量俘获。除了蒙哥马利的懈怠和无能(上次也是他在法莱斯放走了德国人),美军即使在战役后期对德军也不具备显著人力优势,要打歼灭战的确困难。老成持重的艾森豪威尔似乎也不特别介意于此。说到底,无论基于政治原因还是军事需要,全面占优的美军都没必要为了一点战果而在战术上过分冒险,只要稳打稳扎地逐步推进即可。真正决定战争结局的地方,依然是那辽阔的东部战线。
【注释】
[1]《希特勒副官的回忆》,第422页。
[2]《希特勒档案》,第208页。
[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482页。
[4]《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第277页。
[5]《德国陆军 1933—1945》卷三,第265页。
[6]《希特勒战争的另一种代价》,第24页。
[7]《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第266页。
[8]《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十,第58—59、61—62页。
[9]《帝国与二战》卷十,第一部分,第277页。
[10]《希特勒的欧洲》,第900页。
[11]《欧洲的重组》,第949页。
[12]《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第798页。
[13]《阿登:突出部战役》,第675页。
[14]《最后战役》,第5页。
[15]《最高统帅》,第543页。
[16]《德国陆军的武器与秘密武器》卷二,第268页。
[17]《阿登战役》,第651页。
[18]《装甲部队2》,第202、230页。
[19]《陆军后勤支援》卷二,第288页。
[20]《希特勒副官的回忆》,第428—429页;《希特勒与战争》,第914页。
[21]《大事记》,第315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九,第490页;《德国陆军的武器与秘密武器》卷二,272页。
[22]《阿登战役》,第650页。
[23]《希特勒与战争》,第921页。
[24]《纳粹将领的自述—命运攸关的决定》,第243页。
[25]《军界雷神—巴顿自传》,第227页。
[26]《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远征欧陆》,第383页。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九,第493页。
[28]《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远征欧陆》,第396页。
[29]依据《阿登突出部之战》附图及相关文字描述。
[30]《阿登1944派普与斯科尔兹内》,第24页。
[31]《虎在行动》卷二,第257页。
[32]《阿登突出部战役》,第659页。
[33]《德国空军画史》,第157页。
[34]《阿登突出部之战》,第650页。
[35]美国国防部官网新闻《突出部战役60年纪念》。
[36]《阿登突出部之战》,第674页。
[37]《最高统帅》,第396页。
[38]《第二次世界大战陆军的战斗损失与非战斗损失》,第92页。
[39]美国国防部官网新闻《突出部战役60年后的重逢》。
[40]《西线的撤退 1944》,第315页。
[41]《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九,第495页。
[42]《最高统帅》,第3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