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1:生活中的音乐
模块说明:
本模块将引导学生聆听和收集自然、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音响,探讨它们的各种原初意义,并对它们加以整理、选择、组合,体验和认识原始音响转变成音乐的过程。学生还将通过对中外经典音乐、流行音乐和其他相应的艺术作品的感受和创作练习,体验和认识音乐是如何表现生活的,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音乐的起源,探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能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收集、感受和整理自然与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能通过对自然音响的选择和组合,认识自然音响如何转变为音乐作品或成为某种文化符号,初步形成运用自然音响创造和表现生活感受的能力。
2.能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品对不同生活情感的表达方式,初步形成用音乐表达生活情景的能力。
3.有兴趣探究音乐的起源,了解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养成通过音乐方式对生活进行观察、评价、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活动建议:
1.师生共同运用录音、录像的方式,分组采集发生在自然与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对采集来的音响进行选择,用音乐的方式加以组织,并赋予标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组讨论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分组调查和寻找各种与生活经验关系密切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如声乐、器乐、通俗音乐、电子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影视、文学等),并将搜集的作品分别展示,并作解说,在相互讨论中熟悉音乐对生活的独特表现形式。
3.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反映音乐发展历史的文物、图片、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音乐、舞蹈的创编活动;了解音乐的各种起源说(如劳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游戏起源说等),重点考察劳动生活对音乐发展的作用,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选修1—2:身边的设计
模块说明:
本模块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关注生活中的艺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艺术门类设计作品的观察、感知和体验,感悟和了解设计在生活中的存在及意义,初步了解设计艺术三大领域(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审美特征,能对生活中的设计进行赏析和评价,并尝试运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产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作品(标志、广告、书籍装帧、海报招贴、家用电器、家具、服装、工艺品以及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观察的兴趣,能联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中的设计要素,获得对设计艺术的综合体验,初步获得对设计作品的感受力和评价、反思能力。
2.通过比较和探讨中外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设计作品及其体现的美学思想,初步了解和领会设计艺术的基本语言和特点,能尝试运用图形、文字等视觉设计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中把握设计的规律和体验创造的乐趣。
3.学会关注和赏析人类的设计文化,能评价和反思自己身边的设计。有兴趣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运用一种或多种设计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和制作。
活动建议:
1.开展各种有趣而富于特色的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同学对周边的典型建筑、环境设计等进行观察和分辨,通过调查和探讨,了解本地建筑环境设计的风格流派、审美特征以及所包含的人文意蕴。
2.引导学生搜集各种标志图案、书籍装帧、广告招贴、产品包装等设计作品,师生共同探讨其审美特征和象征含义,交流各自的审美体验,在归纳出其设计的基本语言和技巧的基础上,亲身尝试运用多种设计语言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创意和感受。
3.通过欣赏设计作品、与专家对话、开设有关设计的专题讲座等活动,了解中外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美学思想,对不同设计文化进行比较和评价。还可以在讨论、座谈和相互交流活动中,联系自己日常接触的其他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戏剧和影视等)寻找并领会其中的设计元素及作用。
4.举办小型学生设计作品展览,启发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与评价。
选修1—3:身体表达的艺术
模块说明:
本模块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各种姿势或动作的含义,研究和尝试用身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体验和创作与生活相关的舞蹈,研究舞蹈的结构、元素、形式、风格与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情绪、思维以以行为特性的关系。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舞蹈在不同社会生活情景中的功能,探索社会生活情景的变化对舞蹈样式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导致的舞蹈功能的变化,熟悉舞蹈语言、舞蹈交流方式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
2.能初步感受和理解舞蹈音乐、舞台、背景、画面、服装等与身体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在获得通感的基础上了解舞蹈基本语汇的独特性,并尝试用某些舞蹈语汇表达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的感受。
3.能分辨在不同生活情景中身体运动状态展示出的力的性质和形式,认识身体运动的潜在动机,以此开发身体的运动潜能,使整个身体变得灵活、协调、充满活力,在人际交往和日常活动中,举止优雅大方,体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
活动建议:
1.观赏民族生活中的不同舞蹈样式,如邀请舞、顶碗舞、西班牙舞、非洲舞以及各种歌舞剧,了解它们的社会功能,探究这些舞蹈中有利于快捷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的活动因素,研究舞蹈音乐、服装、画面、语言与身体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中发现新的舞蹈语汇,在此基础上创编自己喜爱的校园舞蹈、歌舞剧,设计简便易行的形体训练方案。
2.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艺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的感受与舞蹈感受联系起来,在各种感受的融合中调动和增强其舞蹈能力和心智能力,探索舞蹈创作中的构思、舞蹈语言的组织和舞蹈结构的设计规律。
3.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表达情意的动作,分析生活情景中的哪些因素会引发身体运动样式的突变,探索各种随机性、偶然性、无序性的身体动作有哪些独特的力的轨迹和性质,各种富有表现力的身体语言对生活的意义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进行无声的身体表演,由此来探索身体表达与舞蹈表现之间的关系,思考舞蹈活动的心理生理机制对人的身体语言的影响。
选修1—4:戏剧创编入门
模块说明:
本模块从观察生活与欣赏中外戏剧作品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戏剧反映生活的独特方式,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掌握戏剧编创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并运用这些理论与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探究具有幽默特征的戏剧作品,逐步养成幽默风趣的人格品质。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如戏剧动作、戏剧场面、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结构等,有兴趣探索这些要素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入手,初步学会捕捉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想象塑造人物形象,编写戏剧故事。尝试将故事中的人物放入不同的情境中,展开冲突,设置悬念,进而完成剧本创作(一般以小品、小戏为宜)。在此基础上,学生初步形成从生活中提取戏剧素材、编写戏剧剧本和进行表演的能力。
3.具有欣赏幽默感强的戏剧作品和小品的兴趣,初步把握中外戏剧表现幽默的常用方式,具有模仿幽默戏剧片段和用幽默方式表现戏剧人物的能力,养成幽默风趣的人格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观摩几部名剧的片段(如莎土比亚的《哈姆雷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等),以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不同的人物进行观察,把握人物外在特征及其性格,通过想象,将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观察他们如何行动,由此写出剧本梗概,最后形成剧本。
3.让学生搜集幽默性强的戏剧和小品(戏剧作品如:莫里哀的《吝啬鬼》,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等,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打扑克》等),相互展示和解说,品味或模仿其中自己喜爱的幽默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和幽默的方式。
案例:我们的环境
(本案例属于“身边的设计”模块,对应《标准》中“艺术与生活”部分)
本模块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教学时数为2~4学时。
第一单元: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了解有关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特点、要素和设计实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对设计的感受。(共4个课时)
第二单元:舒适生活与产品设计——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特点、要求和相关的设计理论;学习、鉴赏和评价世界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共4个课时)
第三单元:视觉传达与形象设计——介绍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及设计理论,学习运用设计的语言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共4课时)
第四单元:服装设计与个性表达——了解和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生活与服饰的关系,能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共4课时)
第五单元:做一次设计师——增强设计意识,发现身边的设计,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自己动手做一次设计师。(共2课时)
一、教学思路
介绍有关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认识这些设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热爱家的意识;
通过图片、影像等教学资料,说明好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应具备的要素,学会欣赏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美,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品位的认识;
引导学生考察住所周围的环境和建筑设计实例,分析这些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设计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的环境设计意识,能够用设计的眼光审视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空间;培养学生对环境设计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环境和建筑设计的监督者和批评者;
让学生认识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的人文内涵、情感色彩和审美特征,培养他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对民间建筑的认识;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珍视和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强烈意识。
二、活动建议
1.感知与体验
选择周边比较典型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实例作为考察对象,制定一个考察方案来了解建筑的风格流派、审美特点、人文特征、功能作用等。
2.创作与表现
分组考察:各组分别撰写出考察方案(包括考察小组成员的合理组合、每个人的分工、考察时间、考察项目、达到的目的、提出建议等),并按照方案进行考察,最后运用所掌握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反思与评价
阅读有关考察项目的书籍,从中获得更多的设计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古建筑的民间传说、地方志等。访问环境设计师和城市环境规划部门等。在此基础上对以上的考察报告和考察活动进行相互评价。
系列2:艺术与情感
选修2—1:音乐的情感表现
模块说明:
本模块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入手,对音乐情感表现特点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探讨,并通过配乐朗诵剧的创编和表演,探索音乐情感意象的多元性,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有能力分辨和体验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声乐作品、器乐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有能力分辨和感受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
2.有兴趣探索艺术表现中的通感、联觉等心理规律,初步了解不同艺术门类在情感表现上的共性,以及音乐在情感表现上的特殊性。
3.能为各种不同的情绪选择不同的音乐,还能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体验,获得用特定的音乐要素创编反映特定情景和情绪的配乐朗诵剧的能力,初步获得理解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情感表现的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活动建议: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艺术知识,选择不同体裁和题材的音乐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2.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音乐的欣赏,熟悉各种不同音乐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如不同音乐是如何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以及如何表达崇高、美、丑等。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和了解某些音乐家是如何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获得灵感并进行音乐创作的。
3.可以分组收集某些与情感表现有关的戏剧情节、故事、传说或文学作品,经过交流、讨论和探讨,将它们用音乐、舞蹈、美术、服装等综合艺术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如运用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编创配乐朗诵剧),面向全校或社区进行展演,最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体会,进行自评和他评;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分享艺术创造和表现的乐趣。
选修2—2:视觉语言表达
模块说明:
本模块意在探讨美术的视觉语言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丰富性和独特性。通过鉴赏、比较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型艺术作品,探讨不同艺术语言在情感表现中的不同特点,理解艺术作品的具象与抽象的关系。在对中国绘画、雕塑及书法艺术与西方相关艺术的比较和探究中,了解具象与抽象的视觉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而结合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体会艺术语言在情感表现方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能选择不同的具象或抽象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和体会中外造型艺术中具象和抽象作品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感受其情感内涵,熟悉其情感表现的不同艺术语言,并能运用语言或文字等方式就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及自己的艺术体验进行交流和评价。
2.了解和熟悉文房四宝及书法艺术的风格流派,并联系舞蹈、音乐等其他艺术,在获得通感的基础上产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能识别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在情感表现上的异同,能够初步掌握1~2种书体进行有创意的表现。
3.有兴趣运用具象和抽象的艺术语言,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性的、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能与他人交流、分享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
4.能通过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情感所用语言的比较,理解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活动建议:
1.收集主题和风格相同的中西方造型艺术作品,如写实风格的绘画、雕塑、建筑或抽象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通过相互比较和归类,加深对具象与抽象艺术语言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2.赏析中国造型艺术作品,如殷商的青铜器、汉唐的雕塑、宋代的山水工笔、明清的写意等,尝试与西方的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印象派绘画、表现派艺术、抽象艺术等进行比较,探究中西方造型艺术在情感表现上的特点和异同。
3.探讨并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和流派,如殷商的甲骨文、汉代的隶书、盛唐的狂草等,并结合抽象绘画的语言,如点、线、面的表现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中国书法艺术在具象表达中的抽象意味和审美特点。
4.运用绘画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进行组合拼接游戏,可以个人表现,也可小组集体创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综合利用不同艺术门类语言和材料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提高对艺术语言的综合理解、运用和表现能力。
选修2—3:舞蹈即兴表演
模块说明: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舞蹈与其他各类艺术的连接,丰富舞蹈创作的想象力,激发艺术灵感,并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种类艺术的创作机制,将舞蹈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进行转换,从而获得用身体运动形式即兴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了解某些符号(如天地、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在不同民族中的情感喻义与精神内涵,熟悉不同民族运用这些符号进行艺术表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尝试理解某些舞蹈起源的学说,建立起自己对舞蹈的独特认识。
2.有兴趣尝试理解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及其情感意味,有能力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借宇宙和自然万象表现情感的各种艺术作品和语汇进行碰撞和融合,形成具有当代风格的舞蹈表演样式。初步获得创编表现个人情感体验的舞蹈小品的能力。
3.能用情绪调动自己肌肉的放松和收缩,以此提高身体的舒展性和柔韧度;能运用呼吸带动身体运动,提高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活动建议:
1.观赏反映宇宙景象、山水景观、世界名胜的图片或绘画,并将之与相关的神话传说、人物画、雕塑、诗歌相联系,形成一种表现意境,引发学生动作表达的欲望,创作借景抒情的舞蹈作品。
2.用带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诗句、成语、歌词等创设情境,并用动作和哑剧加以表现。探索语言艺术中的节奏、韵味与舞蹈表现中的身体表达之间的关系,再以配乐诗朗诵为背景,使学生通过听觉产生身体律动,在地面或空间用身体“写字”、“绘画”,模拟奏乐,以丰富身体的表现力,最后引导学生创编一个以诗、歌、舞、画为一体的戏剧情境,让学生分组扮演诗人、歌舞者、画家,体会由身体律动产生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
3.借助对各种生活和情感经历中身体状态的回忆,分析这些动作的性质、形式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意味,尝试将不同门类的艺术加以拼贴和碰撞,产生出某些意想不到的舞蹈意境和表现样式。通过将音乐中节奏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和声的色彩转换为动作,创作表现某种情感的舞蹈。
选修2—4:戏剧表演基础
模块说明:
本模块从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悲剧、喜剧、悲喜剧入手,让学生感受戏剧表现情感的独特方式,获得特有的审美体验。学生将了解戏剧表演、导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产生尝试的欲望。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悲剧、喜剧、悲喜剧的独特情感表现方式,熟悉几个主要剧目(如中国的《屈原》、《雷雨》、《窦娥冤》、《刘三姐》、《狗儿爷涅盘》等,国外的《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钦差大臣》、《等待戈多》、《贵妇还乡》等),能联系音乐、美术、舞蹈、雕塑等不同艺术样式获得对戏剧的综合体验。
2.有兴趣观察和学习演员创作角色的方法(从角色分析、角色形象构思到角色形象体现),初步了解戏剧特有的形体与语言表现方式,获得对中外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了解戏剧导演的基本知识:如导演的作用、导演的剧本分析、导演构思、导演计划、舞台调度及排练演出等,有兴趣尝试导演工作,熟悉中外戏剧表达人物情感的不同手段,了解戏剧的舞美设计、服装和道具的制作,产生用悲剧、喜剧、悲喜剧等形式表达自己情感的兴趣,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择几部典型的悲剧、喜剧、悲喜剧或片段让学生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从悲剧到喜剧、再到悲喜剧的发展历程,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2.组织学生对周围的人物、动物、生活情景进行观察或模仿,引导他们分析角色心理,并通过联想与想象创造悲剧、喜剧、悲喜剧角色。
3.结合戏剧表演,进行形体、语言表现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形体、声音、语言的可塑性与适应力。
4.选择比较容易的剧本,让学生做导演构思或导演计划,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担当表演、导演工作,共同经历把戏剧搬上舞台的全过程。
5.尝试利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来烘托剧中的人物情绪、表达人物情感;学生可自己动手进行舞美设计,服装和道具的制作等。
案例:音乐的情感表现
(本案例属于“中外音乐鉴赏”模块,对应《标准》中“艺术与情感”部分)
本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每单元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一单元: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鉴赏和感受中外不同历史、不同体裁和题材的经典音乐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探讨艺术家在作品中如何表现艺术情感。
第二单元:音乐情感表现的多视角探究——运用心理的通感、联觉与统觉,探讨和发现各种艺术作品在艺术情感表现上的共性与特殊性。
第三单元:音乐情感表达的实践——学生运用自己的艺术知识及技能,以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编创具有故事情节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展演和评价。
一、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三个步骤:A、有目的地阅读和欣赏文学及其他艺术作品,或分组收集故事及民间传说,从中提炼出动人的小故事进行课堂交流,选择其中最感人的故事创编为配乐朗诵剧。B、以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分角色扮演人物,师生共同导演、排练。C、面向全校师生、家长或社区展演,并能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艺术表现进行评价。
二、活动建议
1.感知与体验
预先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分组收集故事及民间传说,观察社会生活,并分析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从中提炼出动人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2.创造与表现
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大家都喜爱的故事进行再创造,如创编有一定情节的朗诵剧剧本,并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其配乐。还可以创编其中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音响效果可以从现实中采样录制,也可以从MIDI音源中选择。教师适时进行剧本和音乐、音响的创编知识指导(如: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确定、特定场景的设计、不同情绪音乐的编排、语言道白的创作、舞蹈动作的设计、舞台美术与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等)。
当剧本经过讨论定稿后,根据每位同学的艺术特长和爱好,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并进行排练,同时有一部分同学做具体的辅助工作(如:录音、录像、摄影、舞台调度、灯光、布景、舞台监督等)。还可以事先将朗诵、音乐和音效录音合成,以保证整体的音响效果。作品排练成熟后,面向全校师生、家长和社区进行汇报展演。
3.评价与反思
一部分同学把表演过程录制下来并展示,还可以拍照出来进行张贴,然后请老师和同学共同观看,分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创造活动中的表现(如:音乐是否合乎剧情情感需要?剧情是否合理?在角色扮演中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是否准确?与其相应的其他艺术形式是否运用得当?;是否美等等)。
系列3:艺术与文化
选修3—1:民族民间音乐
模块说明: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鉴赏中国和世界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歌舞和其他民间艺术,了解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并通过采风、改编民族音乐等活动,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www.xing528.com)
1.通过探索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与此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及历史、地理、语言、风俗习惯等,认识人类多元文化是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的重要源泉。
2.有兴趣进行音乐采风,收集原生态的和变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初步了解音乐产生变异的原因,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民族民间音乐和艺术作品的方法,并能初步概括其特征。
3.通过学唱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及戏曲唱段,把握和区别它们的风格特点。能创编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创设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情境,进行即兴表演。
4.学生能在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审美特征基础上,探讨和评价其中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活动建议:
1.可引导学生寻找、选择和欣赏不同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音乐、歌舞、戏曲片段,感受其不同的表现风格。
2.组织学生就近采风,观赏与民族民间音乐有关的民俗活动及民间艺人表演,走访民间艺术家和有关专家;学唱民族民间音乐,收集有关的民间艺术品或有代表性的文化物品,探讨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审美趣味、活动方式;文化价值等,考察民间音乐是如何变异的(如:原始民歌在民间流传中的变异、中外专业创作中的民歌变异,以及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旅游文化中的变异情况)。
3.播放采风活动的录音、录像,表演学会的民族民间音乐,举办小型展览,展示采集的资料。师生运用传统或现代手段自编、自创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设置一个民俗活动情景,自制服装、道具等进行表演,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其中的民间艺术情趣。
选修3—2:图形的奥秘
模块说明:
本模块引导学生挖掘造型艺术中的文化象征与文化传承的价值,以扩大其文化视野。学生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中具有典型象征特征的造型艺术作品的赏析与比较,深入了解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文化内涵的关系,在相互交流与互动中,探究其人文内涵。学生将尝试了解和评价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典型图形符号,熟悉图形语言的特点和图形设计的基本规律,学习运用设计语言去创作具有民族文化寓意的象征性图形和标志。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能初步了解不同时代、地域、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具有象征风格特征的造型艺术作品,了解作品形象的文化背景,产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2.能认识和分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典型的图腾符号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标志,联系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的符号表达方式,领悟图形艺术语言的表现特点、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3.有兴趣探究或收集具有象征风格特征的造型艺术作品及图形符号,了解这些艺术作品产生的文化渊源,并尝试创作出富于民族文化寓意的图形和艺术符号。
活动建议:
1.师生共同搜集不同时代、地域、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艺术作品及其他形象,查阅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制成卡片,通过对号游戏和其他游戏方式与学生交流,加深对这些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2.展示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的、具象征意味的艺术作品和图形符号,通过观赏、讨论、交流以及与舞蹈、音乐等不同艺术符号表达方式的比较,了解多元文化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及文化渊源,探讨其时代特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
3.从人类早期各民族的图腾与纹样的赏析和比较中,了解图形符号与民族、民间文化以及民族性格的关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图形的象征与寓意,并尝试创造具有文化寓意的图形和符号。
4.引导和组织学生以班级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为主题,设计具有文化象征寓意的图形、标志,如班徽、校徽、校旗等,加深对图形语言与文化寓意的关系的理解。
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设特定文化主题的场景,制作具有象征性的图形、服装和道具,尝试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联系音乐、舞蹈、戏剧及影视等艺术门类,创作体现一定文化寓意的综合艺术作品。
选修3—3:舞蹈与服饰
模块说明: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中舞蹈和舞蹈服饰,探索各种舞蹈和服饰的样式、风格,隐含的文化含义及其身体律动特点,从而了解不同民族是如何运用身体语言和服饰表达自己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的。学生能将服饰表现与身体表现结合起来,诠释自己对某种文化和观念的理解。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服饰和舞蹈样式,理解历史文化的演化对人体律动、服饰样式的影响,了解不同舞蹈语汇所表达的历史文化含义。
2.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习俗对服饰、道具、舞蹈语汇的影响,了解多元文化中舞蹈的音乐、服饰和道具的特征。
3.理解多元文化中的舞蹈寓意,运用丰富的舞蹈语汇表达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
活动建议:
1.选择历史上某些时代的雕塑、壁画、画像砖,考察其中呈现的人体姿态、服饰,了解其文化背景,结合当时的诗词歌赋和音乐作品构想那个时代的歌舞样式,并尝试通过创编歌舞剧来诠释自己的发现,也可通过哑剧形式加以展示。
2.选择若干民族的寓言故事和绘画为表现内容,以该民族语言文化中的音乐元素、方言语调来激发舞蹈动机,通过创作简单的小歌舞,体验民族的语言文化对舞蹈风格的影响,创设一种多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表演情景。
3.组成探究小组,在课外查阅世界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发展脉络以及它们对人类舞蹈文化的贡献,并以“服饰文化和地球生态”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各组将自己的观点用服装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选修3—4:中外戏剧欣赏
模块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外戏剧欣赏必备的知识,如:为什么说戏剧是演员演故事的艺术,为什么表演是戏剧的核心,表演涉及哪些主要问题(演什么、怎样演、为什么要如此演等),中外表演有哪些异同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对中外戏剧欣赏和创作的兴趣和习惯,在探求和了解中西戏剧不同风格和文化根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学生有兴趣从中西比较入手,探索中西戏剧的历史起源,初步了解古希腊露天剧场和宋元时期的瓦舍勾栏,发现中西戏剧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发展线索、经典剧目及不同演剧形态。
2.学生有兴趣从中西比较入手,探索中西经典名剧中的经典形象。初步了解中西戏剧中典型人物形象,感受中西戏剧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巨大差异。
3.学生通过对中西戏剧表演的了解,初步领会中国戏剧的写意概念和西方戏剧的写实概念。在观摩戏曲与话剧剧目的基础上,产生探索中西不同演剧风格的兴趣,养成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
活动建议:
1.观摩与参观:播放有代表性的中西剧目(如《曹操与杨修》、《玩偶之家》),供学生欣赏品味;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剧团,观看或参与剧团剧目的排演。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方话剧写实表演与中国戏曲写意表演的差别,为探讨中西不同文化形态做充分的准备。
2.装扮与表演: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自己动手绘制脸谱,用戏曲表演手段试演《曹操与杨修》的片段;有的小组自己动手化装,用话剧表演方式试演《玩偶之家》的片段。通过化装、具体表演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深入感受中西戏剧的差异,为探讨中西不同文化形态做好实践准备。
3.查阅与研究: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并撰写小型研究报告,由此对中西戏剧差异的不同文化根源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案例:戏剧的故事
(本案例属于“中外戏剧欣赏”模块,对应《标准》中“艺术与文化”部分)
本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一单元:戏剧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戏剧和中国古代戏剧形成所依据的各种文化条件。
第二单元:表演的殿堂——让学生初步领略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风貌,并思考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不同表演形态后的文化含义。
第三单元:形象的画廊——探讨中西方在悲、喜剧创作上的细微差异,并引领学生对差异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思索。
一、教学思路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6世纪起古希腊戏剧开始了长达400年的辉煌演剧史,而同一时期人类其他几个古老文明发源地在演剧方面都是空白。中国戏剧直至13世纪左右(宋元时期)演剧方才石破天惊、蔚为大观。就戏剧而言,中西的成熟期为何出现如此显著的时间差?
教师紧紧围绕上述问题,向学生介绍相关材料,并给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通过6个学时的学习,学生应该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本单元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加深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
二、活动建议
1.感知与体验
向学生展示雅典露天剧场和宋元时期瓦舍勾栏图片,介绍二者当时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情况,播放《美狄亚》和《窦娥冤》的演出片段,提出中西戏剧成熟的时间为什么很不相同,让学生在感知相关文化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讨寻求原因。要求各小组结合课外寻找的有关资料用大约两周的时间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2.表现与创造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1)教师可通过介绍雅典酒神祭典与宋元民俗节庆,帮助学生思考戏剧产生与宗教仪式的关系,并要求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呈现自己对宗教仪式影响戏剧产生的推想。
(2)向学生介绍雅典城邦民主制度与宋元城市娱乐生活的情况,帮助他们思考戏剧演出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学生利用形象的方式相互描述自己的推想。
(3)介绍古希腊神话传说与宋元时期的民间说唱文学,帮助学生思考戏剧与文学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小组里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
(4)教师最后可介绍一些专家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在研讨的基础上,写出一份有关“中西戏剧发生成熟时间的不同与各自不同文化的关系”的报告。
3.反思与评价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小型报告;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向全班宣读,最后由教师、学生互动评议,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系列4:艺术与科学
选修4—1:音乐与科学
模块说明: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将考察乐器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科技对音乐的影响,探讨科学利用音乐的不同案例,并对音乐与科学未来的相互促进进行想象和展望。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有兴趣探讨乐器材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了解现代科技对丰富音乐表现手段的开拓性作用。
2.通过学习普通声学和电子声学基础知识,了解人声及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和厅堂声学原理,并尝试运用它们来制作简单的乐器,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声学问题。了解各类音响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3.学生在试验中了解音乐与自然科学连接的可能性,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与科学的连接得到丰富的表现。
4.了解“音乐的科学利用”的各种事例,有兴趣和能力创编、表演、制作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影视、广告及其他实用领域有关的艺术小品,并对其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1.师生预先准备好各种不同材质的乐器,在课堂展示。按历史分期探讨科技发展对乐器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的影响。了解科技发展对音乐新品种的产生(如电子音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2.在对普通声学和电子声学原理进行实验和了解的基础上,领会人声及乐器发声的基本原理和厅堂声学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练习歌唱、演奏和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
3.通过拆装某些废旧的音像设备及学习操作家庭现有音像设备(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CD、VCD机等),熟悉其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对音乐音响的产生、传播、效果等具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想象构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声音媒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录音棚、音像制作工作室,了解音像制作流程)。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为之创编适合的音乐,也可以针对某些心理疾病创编具有治疗作用的音乐。
选修4—2:材料与造型艺术
模块说明:
本模块着重探讨科技的发展与美术创新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了解科学技术所包含的理性智慧对艺术创造与形式美创新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另一方面又要探究人类艺术所蕴涵的感性直觉对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启迪与作用,从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互融、互动与互补关系。学生将最终认识到,科学的探索精神与艺术的创造想象都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能尝试运用现代材料及现代媒体去表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意。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观念与科技发展对美术创造和艺术样式的影响,特别是透视学、解剖学、光学原理、格式塔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以及工业、建筑等材料的更新对艺术创造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创造对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启示和影响,特别是技术美学、科学美学、工业美学及形式主义美学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3.有兴趣运用电脑等现代工具和新材料,联系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样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感的视觉艺术作品。能关注和了解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造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初步具备分析与评价当代艺术作品的能力。
活动建议:
1.以美术史的发展为线索,结合对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个案分析,了解科技的发展与材料的更新对美术创作与表现手段的影响。
2.展示具有科学内涵的当代艺术作品,师生共同探讨现代科技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中是如何应用科技手段进行表现的,以此了解和领悟现代科技手段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师生共同收集与科技相关的艺术应用的范例,如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规律、错觉心理对图形识别的影响等,认识和领会艺术与科学的联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4.有条件的学校可鼓励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电脑设计与制作)与现代材料,联系相关的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戏剧等)进行富于时代感的综合艺术创作。
选修4—3:乐舞与身心健康
模块说明:
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中外有关艺术康疗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乐舞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从心理、生理、社会等不同层面了解艺术康疗的科学原理。学生将学习乐舞康疗的知识、方法,尝试运用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乐舞调节自己的身心,建立乐舞康疗的自觉意识。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接触某些重要的艺术与身心健康的学说、流派和概念(如“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等),有兴趣了解和体验世界民俗文化中有关身心健康的实践和趣闻乐事,初步明白其中的道理。
2.能从艺术康疗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某些艺术作品,找出用艺术方式诊断某些心理问题的方法。
3.了解现代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拳术舞蹈(如太极拳、太极剑、扇子舞、五行拳等)的起源、特点、训练模式,并通过对这些舞蹈的亲身感受,探索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艺术保健方式。
4.能有意识地尝试各种自我情绪调适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能够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不同艺术手段调整自己的情绪,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活动建议:
1.使用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熟悉现代舞,体验和了解这种舞蹈引发的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状态,由此体验其保健原理。
2.尝试通过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方式了解如何通过手、眼、身、法、步和胆、气、动、神的内外结合,而达到心意、气力、形的统一,从而增强肌肉的表现力、情感的表达力;在上述体验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诗、文、绘画、雕塑、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加以烘托,创造具有身心保健作用的乐舞。
3.探询、发现和谈论生活中常见的身心健康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忧郁、恐惧、压抑等,用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对这些身心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可选择的方式很多,例如:
(1)戏剧进人:
学生欣赏和观看种种表现过度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的戏剧作品,探究其表现方式,获得审美体验,并讨论和探讨作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人文环境、心理状态和其他创作原因,发现和回顾自己观看这些作品后身心的变化。
(2)拳舞进入:
学生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五行拳的来源和奥妙,体验其表现方式,依据自己喜爱的神话故事,创编五行舞,达到身心保健的作用。
(3)影视进入:
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分析这些作品中呈现的各种病态文化现象和治疗模式,结合自己生活情境中的各种病态现象,运用蒙太奇手法加以表现,用自己学到的理论加以分析,以达到对病态文化的防御和治疗作用。
(4)冥想进入:
创设特定意境,如播放一首优美的音乐,学生在优美音乐背景下进入冥想,构思自己的舞蹈动作和场景(如灯光、背景、场面等),音乐结束后,学生将自己冥想的艺术情境和自己当时的精神状态描述出来,达到心理保健的效果。
选修4—4:影视特技
模块说明:
本模块以影视特技和蒙太奇、影视比较和影视发展史、影视细节和表演等,作为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感受、制作、讨论等活动中,领悟科技的进步对影视制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影视比较中去领略影视技术与艺术的异同;在探讨网络、多媒体与影视相融合的过程中去展望和遐想影视的未来。
本模块共需18个学时,计为1学分。
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电影蒙太奇的基本原理和影视特技效果的制作过程和手段,产生利用蒙太奇艺术手法表现一个故事、一个情节或一则广告的兴趣。
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蒙太奇手法和特技技术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量,在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艺术表达和动手制造特技效果(拟音、化装、服装等)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现代影视技术与影视创作的乐趣。使影视想象力得以丰富。
3.能从多个角度(技术原理、容量、制作、篇幅、观赏方式、细节等)探讨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兴趣探究影视与因特网、多媒体相融合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根本变化,预测影视的未来,能找到有价值的影视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
活动建议:
1.学生观看某些运用蒙太奇手法和特技手段制作的影视作品,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或其他适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蒙太奇和其他特技制作原理,也可介绍影视专家对蒙太奇和特技手段的解释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蒙太奇和特技及相关内容的探究兴趣。
2.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蒙太奇的原理进行简单的影视创编和表演活动,如可让学生用蒙太奇的手法编演一些简单故事情节,为某一想象中的人物,设计特技效果等。
3.可组织学生围绕电影与电视的异同、未来影视发展的趋势、动画制作等问题开展调查和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也可组织他们进行一些有趣的评比和报告评价活动。
案例:乐舞与心理调节
(本案例属于“乐舞与身心健康”模块,对应《标准》中“艺术与科学”部分)
本模块分为三个单元,每单元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一单元:生命的舞踏——学生熟悉各种艺术康疗理论,探索造成心理疾病的生理、心理、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艺术感知和体验游戏,增强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的认知能力以及个人情绪调控能力,发展多元智能,初步掌握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进行疾病的自诊、自治策略。
第二单元:光明的寻觅——学生了解和实践现代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拳术舞蹈,了解其艺术康疗作用。通过了解、体验中外艺术发展史中与治疗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使艺术表现能力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得到升华。学生学会选择特定的传统艺术进行自治与他治,增强对毒品艺术的自觉防御和抵制能力。
第三单元:身心的同构——学生通过舞蹈、影视、文学进入,进行艺术康疗的实践。学生学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透视各种疾病的病理,又能将身心疾病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学会选择有社会价值的艺术形态和创作方法来自治和他治,由此理解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合作的环境,建立为维护社会和个体健康发展进行艺术康疗的自觉意识。
一、教学思路
本课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某些象征性符号和词语,依据个人经验创作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戏剧故事和情景,继而以舞蹈、哑剧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二,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心理分析的方式分析和诊断这些学生作品,找出其背后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共同策划艺术康疗的方案,并加以实践。
二、活动建议
1.感知与体验
(1)学生分别倾听几段安静祥和、兴奋激动、狂躁不安的音乐,在听第一遍的时候想象音乐的意境,听第二遍的时候,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其意境,感受两种情况下内心体验的区别,发现自己身体在表达时的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情绪上的挫折。
(2)运用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训练原理,引导学生探索在呼吸带动下的身体动作表达,学生找到感觉后,再次倾听第一步骤中的各种音乐,并跟随音乐自由表现,理解正确的呼吸方式是解决身体表现的关键因素,体验正确呼吸带动下的身体动作所产生的愉悦,了解呼吸在身体表达不同情绪时的作用。
2.创作与表现
(1)给学生一组带有特定象征意义的词或句子(如“阳台”、“泡泡”、“婴儿”或“兴奋”、“悲哀”、“愤怒”、“惊异”、“祥和”、“沉寂”),学生依据这些词语大胆想象,重新组合和连接成不同的故事或戏剧情景,进行排练和表演。
(2)一部分学生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另一部分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即兴为这些作品制造声音背景,烘托气氛。
(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作品,找出它们暴露的心理问题,并讨论这些心理问题在学生中是否带有普遍性。
3.评价与反思
(1)讨论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受情绪影响的事件以及身体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消解这些障碍的意义。
(2)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讨论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艺术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