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的设计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用书以模块的方式设计,每一模块均围绕一个人文或艺术主题进行编写,每一模块的各课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有相互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持。
学生用书的每一课可设置“艺术探索走廊”和“活动扩展窗口”等类型。“艺术探索走廊”引导学生经历对某种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拓展与延伸”等过程;“活动扩展窗口”引导学生不时地停下来沉思和体验,甚至引导他们跳出固有的步骤,作适合自己的探索与研究。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每一个步骤,(如“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都不应平铺直叙,而应像音乐那样,分成若干小节,各节之间不仅联系紧密,而且具有节奏感,充满起伏和变奏,每一小节又涉及“导语”、“图像展示”、“知识导引”、“创造性体验”等不同要素,各要素之间形成一种生态互补的关系。这种多样化的安排设计,正是为了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索的主体,促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鲜活而强烈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艺术即兴表达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的教学理念。
高中艺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编写时,应严格遵循艺术和审美的规律,既重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反思评价能力,又重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提供具有丰富审美特性的艺术作品,创设艺术化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使之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又注意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审美体验应用于各种个性化的创意与设计之中,在富有情趣的制作与创作活动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手段,在反思与评价活动中将审美体验与创造能力融为一体。(www.xing528.com)
教师用书的设计
教师用书的编写,在每一课可设计“教学思路”、“活动建议”、“多种选择”、“教学资料”等各种不相同的板块。“教学思路”和“活动建议”板块提出基本的教学创意和实现创意的教学建议;“多种选择”板块提供多种教学的可选择性,便于教师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出更实用,更灵活的课例;“教学资料”板块提供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便于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以上四个板块具有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生态关系,力求在全面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从事综合艺术教学的能力。
但不管是学生用书还是教师用书,在编写体例上应体现师生互动的原则。学生用书提供给学生大量自学和自我探究的机会,教师用书指导教师如何从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从课桌走向前台。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学者不可能是二个纯粹的知识技能灌输者,而是一个必须不时把“球”传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艺术潜能的“教练员”。这样编写的教材使原来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都能上艺术课。所以说,教师用书的编写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即采用“借力打力”、“抛球传球”或“借景”等方式,把表演或演唱的“球”踢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对话和启发,自己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师用书不过是一个供教师起跳的平台,其目的是激发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艺术教材的编写,每课都设立“反思与评价”栏目,这种即时的评价是教师期末为学生打分的依据。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与随机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无论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评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不断改进学习的能力,目的是锻炼学生如何成为自己作品的评价者。知道自己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没有做到或没有做好,还有多少改进和提高的潜力,还可以选择哪些方式和手段去实现最终的目标。这种评价体系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